從軍風範依舊在 癡情不改奉獻愛——彝良縣退伍軍人張官祥情系國防側記

从军风范依旧在 痴情不改奉献爱——彝良县退伍军人张官祥情系国防侧记

在巍巍大黑山下,在奔流不息的洛澤河岸邊,在羅炳輝將軍故里——彝良縣這片土地上,傳頌著一名傷殘退伍軍人身殘志堅、自強不息、挑戰世俗、挑戰困難、挑戰不幸,奉獻祖國國防事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愛的真諦,編織著家庭幸福美滿,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努力的先進事蹟。他就是從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退下來的傷殘退伍軍人張官祥。

从军风范依旧在 痴情不改奉献爱——彝良县退伍军人张官祥情系国防侧记

中槍致殘 今生依然無怨無悔

張官祥,男,漢族,中共黨員,1959年3 月23 日出生於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角奎鎮發達村,1979年3月應徵入伍,屬原雲南省軍區獨立師步兵第三團直屬一00迫擊炮連二排四班副班長;1980年12月10日,他在自衛還擊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在哨位上(貓耳洞)執勤被越軍偷襲,在雙方交火中,越軍子彈擊中他的左大腿動脈血管負傷,為保生命安全,在緊急搶救中高位截肢致殘,成為一名傷殘軍人,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等殘疾軍人榮譽證,獲得了三等功榮譽證書,1982年11月光榮退伍。張官祥轉回地方三十多年來,牢記軍人優良傳統,熱愛黨和人民,熱愛家庭,樂於奉獻,情繫國家國防建設事業,得到了上級組織和有關部門的獎勵表彰,體現了他閃光的足跡和自強不息的人生價值。張官祥經常這樣說:“雖然為我的祖國失去了一條腿,我無怨無悔,如果祖國需要,我願獻出我的生命!”

忠黨愛國 慷慨奉獻為人民

張官祥同志為了保家衛國受傷殘疾,回鄉後得到了彝良縣委、縣政府以及主管部門的妥善安置。但是他看見貧窮落後的家鄉,面對國家、縣、鄉級財政吃緊的現狀,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他心中燃起了激情的火焰。為減輕國家負擔、減輕地方補償壓力,支持國防建設,他便拄著柺杖,懸著高位截肢的左腿,在寸步難行中驅車遠走他鄉,到四川省成都市拜師學藝,通過幾個月的勤奮刻苦學習,他學到了電器修理這一謀生技能。返回彝良後,他定點設攤在縣城西正街橋頭為彝良人民修理各種家用電器、鐘錶,對學生、老師、農民,一律免費修理。1983年至1993年,十餘年如一日地為當地群眾維修家用電器、鐘錶等,實現了他一個殘疾軍人助人為樂的理想信念,他的一言一行得到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讚揚,得到了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高度稱讚,多家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

从军风范依旧在 痴情不改奉献爱——彝良县退伍军人张官祥情系国防侧记

退伍三十多年來,作為一位行走不便的殘疾軍人,張官祥需要組織和社會群體對他的照顧,但他沒有把自己看成是殘疾人,總是自強不息、笑對人生,不炫耀、不張揚戰功榮譽。他始終不忘軍人風範,忠誠黨、忠誠人民,熱愛祖國,服從當地黨和政府的領導,積極投身地方建設和國防公益事業。他從善積德、關心他人,為弱勢群體排憂解難,為地方建設多次捐款捐物,其中,2006年為修建彝良縣角奎鎮發達橋捐款1000元。

無論在鄉村田野或是在城市街道,他路過見到貧困、年老、兒童、殘疾人便慷慨解囊,送錢送物從不留姓留名,吹噓作秀,每次捐款都在100至800元不等。他經常用傷殘補貼費請親朋好友相聚、開展活動、吃飯等,講述英雄故事,進行感恩教育,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讓大家深受愛國主義教育。退伍三十多年來,據不完全統計,他付出的各種捐款達10多萬元。“男兒有淚不輕彈”,他經常用魯迅先生的語錄告誡自己:“偉大的心胸,用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百倍的勇氣對待一切不幸。”

心繫國防 和睦家庭秀恩愛

家是溫馨的港灣,愛是無私的奉獻。張官祥的愛是大愛,他愛自己的家,更愛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在他這個家庭裡,始終夫妻恩愛,患難與共,長輩有序,共同營造著一個溫馨、和諧、向上的國防家庭。他的家庭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妻子劉昌會是政府優待安排工作的一名城市環衛工人。她除了每天上下班以外,要精心呵護自己的殘疾丈夫,而且每天與丈夫保持著電話上的精神聯繫,用實際行動默默地支持、關心、照料丈夫。作為一名共和國的傷殘軍人,他很自豪,也很理解與支持妻子,她深知妻子來之不易,她是懷著對軍人的特殊情感,對國防事業的赤誠奉獻,把對國防的愛延伸、擴展、昇華到支持自己的身上,才能許配組成一家。

从军风范依旧在 痴情不改奉献爱——彝良县退伍军人张官祥情系国防侧记

三十多年來,劉昌會總是滿懷深情地陪伴張官祥,把他作為永遠的義務。為了讓國家安定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張官祥夫妻倆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大家舍小家。他們夫妻倆心心相印,恩愛和睦,一起承載著生活和工作的重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在整個家庭裡,始終夫妻恩愛,尊重長輩,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建造著一個溫馨、和諧、向上的國防家庭。張官祥與劉昌會結婚三十多年來,在工作和生活上一直無私的奉獻著、默默地支持和關心國防事業。照顧好自己的小家來支持祖國的大家, 他們尊老愛幼,鄰里和睦 嚴格要求教育子女,對於雙方的老人,雙方父母都十分尊敬和孝順,不僅在生活上予以照顧,而且積極創造條件,讓老人們享受晚年之福。

災難面前 彰顯軍人本色

身殘志堅,模範奉獻,張官祥多次參加搶險救災活動。2012年,彝良發生“9.07”地震,儘管全家收入微薄,妻子還是一名清潔工,但他與妻子二話沒說,熬更守夜,及時在縣城人民廣場設立攤位,為受災群眾、武警官兵免費熬稀飯,贈送礦泉水等。他積極組織參與、及時組建救災後勤服務組,為救災官兵及災民免費提供茶水、雞蛋、稀飯等達一個星期,同時鼓勵受災群眾不要驚慌,相信有黨和政府這一堅強的後盾,終究會戰勝災難,恢復重建家園,此舉受到各界廣泛稱讚,受到了彝良縣人武部的表揚獎勵。得知此舉後,昭通市委組織部予以他表彰並贈送了一面中國共產黨黨旗。

他總是這樣說:“我比起犧牲的戰友,能活著太幸福了、太滿足了!”他愛黨、愛國、愛人民,無私奉獻國防的精神,受到了當地組織和群眾的認可。2016年5月,他被推選為黨代表,光榮出席了彝良縣角奎鎮黨代會;在“七一”建黨節,被角奎鎮黨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8年6月,被推薦選舉為彝良縣殘疾人聯合會榮譽主席。

張官祥同志在榮譽面前,從不驕傲自滿,總是一如繼往地發揚軍人作風,尊重他人、愛護家庭、孝敬長輩,愛護身邊的朋友,熱愛家鄉的這片熱土和一草一木。他身殘志堅、立志做人、為弱勢者分憂解難,為國防事業和社會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军风范依旧在 痴情不改奉献爱——彝良县退伍军人张官祥情系国防侧记
从军风范依旧在 痴情不改奉献爱——彝良县退伍军人张官祥情系国防侧记从军风范依旧在 痴情不改奉献爱——彝良县退伍军人张官祥情系国防侧记

審:王堂新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關注“微彝良”微信,微信公眾號:cnyl888888

更多資訊請到當地移動營業廳訂閱手機報:彝良快訊!

喜歡此文請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