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台灣光復

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將軍於1945年10月25日,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接受日本駐臺“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的投降,標誌了日本在臺灣半個世紀殖民統治的正式結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佈詔書,表示願意接受波茨坦會議宣言的各項規定,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當天上午7時,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接獲日本投降電文,蔣介石隨即電南京日軍侵華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指示六項投降原則。

8月22日,中華民國政府再以備忘錄的形式,將各地區受降主官姓名、受降地點及日軍代表投降部隊長姓名、應投降之部隊番號,通知岡村寧次。其時受降區域先列為十四區,後增列臺灣澎湖地區為十五區,其規定如下:“臺灣澎湖列島陳儀為受降主官,日軍投降部隊為10HA、8FD、9D、12D、50D、66D、71D、75BS、76BS、100BS、103BS、102BS、112BS,及澎湖守備部隊。集中地由陳儀決定,日軍投降代表10HA安藤利吉。”

9月1日,中華民國政府在重慶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委派陳儀為行政長官,又成立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準備接受在臺日軍之投降。9月9日上午9時,何應欽將軍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在南京主持日本無條件投降典禮,岡村寧次代表日本政府簽署了降書。八年抗戰正式宣告結束,中國贏得了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場戰爭,全國人民莫不沉浸在勝利的氣氛中,欣喜異常。

10月17日,何應欽將軍令國軍第七十軍開赴臺灣,併成立臺灣前進指揮所,由葛敬恩中將負責主持。陳儀將軍於10月24日抵臺,受降式於25日上午10點在臺北市公會堂舉行。

1945-臺灣光復

臺灣光復之後,於臺北公會堂舉行受降儀式,來自各地的群眾熱情地在場外守候。

1945-臺灣光復

臺灣光復,國府代表來臺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接受日本投降,門前搭起慶祝牌樓,張燈結綵,民眾欣喜莫名

1945-臺灣光復

八年抗戰獲勝,臺灣、澎湖收復。圖為蔣介石在世界勝利日慶祝茶會招待各國使節、將士。

1945-臺灣光復

日本駐臺末代“總督”安藤利吉在受降書上簽字。安藤利吉後來在上海戰犯監獄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