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一直是奇蹟

在大家被“神秘巨星”感動之餘,喬爸去看了被人冷落許久但是評分很高的奇蹟男孩。

電影講述了10歲的奧吉天生臉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和媽媽自學。當他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然後經歷從被人排斥到最後有了幾個好朋友,被眾人接納。他身邊的人也在不斷的反思最後成長的故事。

電影確實適合孩子看,因為它描述了一個溫暖快樂的世界,最後的一切都終將被接納。

孩子看的很感動,她懂得了我們要對和自己不一樣的小朋友一視同仁。但是身為家長,我們顯然需要想的更多。

儘管不情願,但是我們也要告訴孩子這世界的真相,以及長大的他們該如何面對,這個和他們想象中不一樣的世界。

你不會一直幸運,所以要自己堅強

其實電影中的奧吉到最後有沒有成長,我們也不清楚,只是看到了身邊的人在變好,在反思,姐姐的關懷,媽媽的偏愛,都為奧吉營造了一個避風港,他才可以從一次次的欺凌中站起來。

希望你一直是奇蹟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這樣幸運。

就像青島的6歲快遞男孩,對許多人來說,恐怕很難想象在剛要上學的年紀,就已經要一個人支撐起自己的生活,但是他還算幸運,至少還有人幫助他。

希望你一直是奇蹟

因為現實是,會有人在你最難過的時候落井下石,也有人在你最絕望的時候澆滅你內心最後的一束光。

一位玩偶下的老人,女兒患了重病,女婿癱瘓在床,本該安享天年的70多歲的老人,只能一個人,為了生存而奮鬥,哪怕有一絲希望,也不肯放棄。

希望你一直是奇蹟

但這只是報道在新聞裡的故事,人世間更多的殘酷,是我們想象不到的。

可能在故事的最後一秒,也沒有奇蹟的發生。沒有哆啦A夢可以拿出那麼多的神奇道具,一次次拯救你於危難之中。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因為不是電影中的主人公,沒有主角光環的我們,不能到最後因為幸運而讓事情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將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強大,更能接受未來的不確定。

除了眼睛,你更要相信的是內心

“人只會看到他們想看到的”,當一個人對事物有所排斥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對事物不夠了解或懼怕,產生的“先入為主”的印象。

憑一眼判斷一個人的一生。

就像學校的同學在不瞭解奧吉,會用異樣眼光看他,排斥他,叫他“細菌”。

就像是傑克為了奧吉打架,第一次只看片段,你可能以為傑克是一個欺負人的壞學生,但是瞭解之後才發現,他是為了自己的朋友而戰。

希望你一直是奇蹟

奧吉也有這樣的問題,在他認為一直對他最好的傑克竟然只是因為接受老師的委託才對他好時,他感受到了背叛,開始用異樣的眼光,去審視接近他的好朋友。我們很容易如此,“經驗主義”讓我們認為自己都是正確的。過於迷信權威和刻板印象,慢慢失去了自己內心的判斷。

之前看知乎上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能憑一眼就斷定一個人的品格?”

回答:和室友第一次去超市,售貨員少算了兩元,室友沒說什麼,自那之後就開始對室友心存偏見,認為他是一個貪圖便宜的人。

但是逐漸相處下來才發現,室友性格很好,而且平時從來不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才發現原來自己當初的判斷是錯誤的,當時很可能只是沒注意而已。

就像傑克說的那樣“雖然最開始是因為老師讓我接近奧吉,但是時間越長越發現,他這人不僅聰明,而且很有趣,老師讓我接近他,但瞭解之後,是我自己選擇和他做好朋友的”。

希望你一直是奇蹟

一件事情或一個人在你不瞭解前因後果或其內在時,很容易錯過一些珍貴的東西。

不能挽回。

一生很短,很多道理知道並不等於懂得,很多事情還需要孩子親身體驗,去經歷,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包括作為父母的我們。

所以就需要我們時刻看的更多,想的更多,和孩子交換彼此感受到的世界,這樣我們可以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也讓孩子今後獨自面對社會時,不再恐懼和迷茫。

善良需要不斷練習,不要為曾經不好的想法羞愧

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不可告人的秘密和想法。

奧吉姐姐的朋友米蘭達也是如此,疏遠姐姐不是因為想要融入更上層的圈子,而是為了自己曾經有過想要冒充她想法的羞愧,無法面對,所以選擇遠離。

奧吉的朋友傑克也為曾經在同學面前一起嘲笑奧吉的行為感到羞愧和自己。

希望你一直是奇蹟

這是我們生活中都曾經歷的時刻,但是大多數的我們沒有像米蘭達一樣挽回,而是選擇一直逃避,封閉自己的內心,最終失去最好的朋友。

還記得看完電影孩子和我說“爸爸,我之前也見過和奧吉一樣的小哥哥,但是我盯著他看,我真的不是一個好孩子嗎?”

喬爸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個採訪,影片的主演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她一個問題:如何變得善良?我們才能更好的去接受這些孩子,你要知道,這很難。

她回答的很誠懇,“練習”,因為沒有人天生善良,我們天生就會排斥自己不瞭解的事物。我是一個成年人,坦白說,在我最開始接觸到臉部畸形的孩子時,我的內心並不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我在不斷地練習去變得善良。

蔡康永說“不要恨那些「以貌取人」的人, 不要恨這件事。「以貌取人」是人的天性,恨它, 它也不會消失”。

告訴孩子,當你不能夠很好的接受一項事物的時候,或者你發現了自己“以貌取人”時,不必感到羞恥,因為這才是正常的人性,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練習,不斷地成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事物充滿著好奇和疑問,但難免會接觸到和自身觀念相沖突,所以除了以上幾點,喬爸還想讓家長告訴孩子的是:

當你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或者與自己原有的觀念相沖突時,不要急著對自己的錯誤感覺羞愧,而要先想一想如何讓自己儘快的走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而不是任由人性的陰暗面不斷地拓展。

真正懂得了這許多道理,不對世界存疑,才能過好一生。

晨思時刻:

其實你想的再多,也避免不了孩子走彎路的可能性。

那你為什麼還要不斷地思考和提升?

是為了在孩子遇到你曾經遇到的問題時,你可以給他提供一種更好的思維模式。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安慰和鼓勵。

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