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這事兒,我從來沒堅持超過7天

喬爸的一個同事,之前報了口語班,說是打算為職業生涯加個籌碼,這兩天喬爸本來想測試一下她的口語水平如何,讓她說兩句,誰知她說,學的不好,早就不學了。

為什麼不學了,喬爸問她,原來同事平時一直自我感覺很良好,但是測試水平的時候,卻得了個最低級,然後從一級開始學,然後越學越發現,每節課程都在挑戰她之前的口語基礎,讓她越來越覺得辛苦,每一次的課程都讓她懊悔之前對口語的疏忽,逐漸的失去了堅持上課的動力,所以索性不學了。

小的時候是我們學習激情最濃時候,嬰兒也在無時無刻的學習,他們學的可要比現在的我們學習的內容難很多,雖然會跌倒,而且進度很慢,但是仍然每天堅持學習,反觀現在的我們,一個學習英語打卡背單詞的活動,能堅持30天的都在少數,現在的我們究竟怎麼了?

學習的困難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再聰明

學習這事兒,我從來沒堅持超過7天

其實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絕大多數人所面對的,往往都是不具有挑戰性的,而一旦我們開始面對自己人生的挑戰時,我們就會開始給自己進行內心角色的定位,如果學習的進步速度很快,並且這其中沒有什麼失誤,那麼我們就是適合這件事的,反之,我們就是不適合的。

舉個例子,很多人因為工作的需要會自我提升背單詞,但是很少有能堅持一個月以上的。人在最開始往往會給自己定一個很高的目標,比如說一天背50個單詞,但是剛開始背的兩天,就發現自己竟然堅持50個單詞還有問題,開始懷疑自己這個選擇究竟是否正確,從懷疑中開始的計劃,註定不會長久。

當我們有能力對自己做的事評估時,我們就會開始恐懼挑戰,就像減肥的人在吃了一頓熱量極高的晚餐時,會不自覺的拒絕稱體重,而這往往也會成為減肥失敗的開始。

為什麼?因為我們往往把做一件事的過程,當成事件的結果,我們認為,如果註定要做這件事,那麼就應該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我們也知道了,這世界本來就沒有什麼一帆風順的說法,我們看到的,不過是自己的臆想罷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看多了勵志書的我們,勵志書中往往都會給我們一些零散的指示,來給我們打雞血,卻沒有將這些零散的事物系統化,他們到底是如何成為一個整體的,究竟是如何做到成功的,所以零散的學習作用很小,還是需要系統的學習,但是系統學習往往會讓你一起學習到很多無聊的“乾貨”,大腦一時消化不了,逐漸就會對這種系統學習的方式失去興趣,又會轉向零散式的,不能堅持的學習。

然後就會有一大部分沒有認真學習的人,嚷嚷著學習沒有效果。

這就是為什麼人的天性是要學習的,但“教育”卻是不被大多數人喜歡的原因,因為教育有的時候確實很枯燥,而能接受深度內容的人,畢竟是少數。

3分鐘熱度,忽略了潛能需要時間開花

學習這事兒,我從來沒堅持超過7天

有許多在我們的時代被稱為天才的人,都曾經被判斷沒有未來。比如說,肯德基的老爺爺,80歲才開創自己的事業,歌手貓王,年輕的時候一樣得不到認可,沃爾特迪士尼,在年輕的時候被認為是一個瘋子,有著不可能實現的理想,還有生物學家達爾文,當時人眼中,不賺錢養家的人,他們都曾經被嘲笑在自己的領域缺乏潛力,他們確實沒有在早期的領域中表現的十分出色。

現在的我們也一樣,因為打卡在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成果,就很容易的認為有些事堅持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一直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有超越他人的天賦的,承認自己的平庸是對我們來說最可怕的事。

所以與其最後失敗,還不如不開始。

每次的打卡和學習就象是一種對自己的測試,經過一次的測試就彷彿判定了終身,自視甚高的我們往往達不到自身的期望,陷入自怨自艾的死循環,從此也拒絕進步。

但是我們自己的一生這樣也就算了,偏偏我們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想,我們有不能完成自己期望的時候,但是我們不能原諒孩子完不成自己的期望,尤其是看了多少歲就決定了終身這種書之後。

是的,測試是可以判斷當時的能力,但是我們往往忘記,它只判定了當時的我們什麼樣子,而非之後。

我們怎麼會知道時間和努力會將一個人變成什麼樣子呢?我們不清楚,就自己澆滅了心中的3分鐘熱度,順手也澆滅了孩子的。

喬爸認識一個很勵志的人,她年近30,突然聽到了一個講座,大概是一種雞湯的勵志講座,和講座現場的人一樣,心中十分有熱度,但不一樣的是,她將這種熱度持續,報了一個考研的班,集訓了兩個月,為自己拼了一把,現在她在澳洲讀研,真實的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儘管很苦,卻比之前的渾渾噩噩要強很多。

堅持要為了自己,而非可笑的優越性

學習這事兒,我從來沒堅持超過7天

喬爸記得打卡活動興起的時候,差不多是兩三年前,是早起打卡的活動,這讓上班族很有成就感,畢竟,誰不能堅持一直上班呢!但是這兩年活動卻逐漸冷卻下來,因為沒有了挑戰性。而堅持早起打卡,似乎也沒有改變什麼。

其實很多人都一樣,開始打卡的原因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有改變的決心,比別人強,為了在朋友圈中有一種,你看,你們都在朋友圈頹廢,只有我很努力。

然後,接下來的每天都是如此,但是炫耀這種優越性的幸福感持續的時間不會很長,第一個星期可能會有很多人點贊,但接下來的日子就並非如此了,只會有幾個人為你的行為點贊,除非堅持了50天以上,你得不到優越感的反饋,就失敗了。

但如果你只是單純的為了自己提升或者孩子的進步,你就不會把這種優越感作為衡量的標準了,一旦一切是為了自己,那麼堅持的週期就會相應的變長。

這也算是喬爸一直以來能夠堅持健身的原因,因為心中有所堅持,有一堅定的目標而不是為了單純的秀優越感

所以說,媽媽們,為了孩子的成長,之後的活動至少要堅持7天以上,否則參加了也沒有任何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