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事儿,我从来没坚持超过7天

乔爸的一个同事,之前报了口语班,说是打算为职业生涯加个筹码,这两天乔爸本来想测试一下她的口语水平如何,让她说两句,谁知她说,学的不好,早就不学了。

为什么不学了,乔爸问她,原来同事平时一直自我感觉很良好,但是测试水平的时候,却得了个最低级,然后从一级开始学,然后越学越发现,每节课程都在挑战她之前的口语基础,让她越来越觉得辛苦,每一次的课程都让她懊悔之前对口语的疏忽,逐渐的失去了坚持上课的动力,所以索性不学了。

小的时候是我们学习激情最浓时候,婴儿也在无时无刻的学习,他们学的可要比现在的我们学习的内容难很多,虽然会跌倒,而且进度很慢,但是仍然每天坚持学习,反观现在的我们,一个学习英语打卡背单词的活动,能坚持30天的都在少数,现在的我们究竟怎么了?

学习的困难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再聪明

学习这事儿,我从来没坚持超过7天

其实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所面对的,往往都是不具有挑战性的,而一旦我们开始面对自己人生的挑战时,我们就会开始给自己进行内心角色的定位,如果学习的进步速度很快,并且这其中没有什么失误,那么我们就是适合这件事的,反之,我们就是不适合的。

举个例子,很多人因为工作的需要会自我提升背单词,但是很少有能坚持一个月以上的。人在最开始往往会给自己定一个很高的目标,比如说一天背50个单词,但是刚开始背的两天,就发现自己竟然坚持50个单词还有问题,开始怀疑自己这个选择究竟是否正确,从怀疑中开始的计划,注定不会长久。

当我们有能力对自己做的事评估时,我们就会开始恐惧挑战,就像减肥的人在吃了一顿热量极高的晚餐时,会不自觉的拒绝称体重,而这往往也会成为减肥失败的开始。

为什么?因为我们往往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当成事件的结果,我们认为,如果注定要做这件事,那么就应该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也知道了,这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一帆风顺的说法,我们看到的,不过是自己的臆想罢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看多了励志书的我们,励志书中往往都会给我们一些零散的指示,来给我们打鸡血,却没有将这些零散的事物系统化,他们到底是如何成为一个整体的,究竟是如何做到成功的,所以零散的学习作用很小,还是需要系统的学习,但是系统学习往往会让你一起学习到很多无聊的“干货”,大脑一时消化不了,逐渐就会对这种系统学习的方式失去兴趣,又会转向零散式的,不能坚持的学习。

然后就会有一大部分没有认真学习的人,嚷嚷着学习没有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人的天性是要学习的,但“教育”却是不被大多数人喜欢的原因,因为教育有的时候确实很枯燥,而能接受深度内容的人,毕竟是少数。

3分钟热度,忽略了潜能需要时间开花

学习这事儿,我从来没坚持超过7天

有许多在我们的时代被称为天才的人,都曾经被判断没有未来。比如说,肯德基的老爷爷,80岁才开创自己的事业,歌手猫王,年轻的时候一样得不到认可,沃尔特迪士尼,在年轻的时候被认为是一个疯子,有着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还有生物学家达尔文,当时人眼中,不赚钱养家的人,他们都曾经被嘲笑在自己的领域缺乏潜力,他们确实没有在早期的领域中表现的十分出色。

现在的我们也一样,因为打卡在短时间内看不到任何成果,就很容易的认为有些事坚持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直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超越他人的天赋的,承认自己的平庸是对我们来说最可怕的事。

所以与其最后失败,还不如不开始。

每次的打卡和学习就象是一种对自己的测试,经过一次的测试就仿佛判定了终身,自视甚高的我们往往达不到自身的期望,陷入自怨自艾的死循环,从此也拒绝进步。

但是我们自己的一生这样也就算了,偏偏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想,我们有不能完成自己期望的时候,但是我们不能原谅孩子完不成自己的期望,尤其是看了多少岁就决定了终身这种书之后。

是的,测试是可以判断当时的能力,但是我们往往忘记,它只判定了当时的我们什么样子,而非之后。

我们怎么会知道时间和努力会将一个人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不清楚,就自己浇灭了心中的3分钟热度,顺手也浇灭了孩子的。

乔爸认识一个很励志的人,她年近30,突然听到了一个讲座,大概是一种鸡汤的励志讲座,和讲座现场的人一样,心中十分有热度,但不一样的是,她将这种热度持续,报了一个考研的班,集训了两个月,为自己拼了一把,现在她在澳洲读研,真实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尽管很苦,却比之前的浑浑噩噩要强很多。

坚持要为了自己,而非可笑的优越性

学习这事儿,我从来没坚持超过7天

乔爸记得打卡活动兴起的时候,差不多是两三年前,是早起打卡的活动,这让上班族很有成就感,毕竟,谁不能坚持一直上班呢!但是这两年活动却逐渐冷却下来,因为没有了挑战性。而坚持早起打卡,似乎也没有改变什么。

其实很多人都一样,开始打卡的原因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改变的决心,比别人强,为了在朋友圈中有一种,你看,你们都在朋友圈颓废,只有我很努力。

然后,接下来的每天都是如此,但是炫耀这种优越性的幸福感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第一个星期可能会有很多人点赞,但接下来的日子就并非如此了,只会有几个人为你的行为点赞,除非坚持了50天以上,你得不到优越感的反馈,就失败了。

但如果你只是单纯的为了自己提升或者孩子的进步,你就不会把这种优越感作为衡量的标准了,一旦一切是为了自己,那么坚持的周期就会相应的变长。

这也算是乔爸一直以来能够坚持健身的原因,因为心中有所坚持,有一坚定的目标而不是为了单纯的秀优越感

所以说,妈妈们,为了孩子的成长,之后的活动至少要坚持7天以上,否则参加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