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是個人渣嗎?

徐志摩是個人渣嗎?

在知乎上搜索「徐志摩」,跳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徐志摩是個人渣嗎?

這當然說的是他在男女關係上的那麼點事:為了和林徽因共赴人間四月天,而拋下了原配張幼儀。他拋下張幼儀的地方,正是在那「輕輕地我走了」的康橋附近,連「輕輕的招手」都沒有,就作別了身懷六甲的張幼儀。

我們暫不妄論一個文學家的感情選擇,今天來談談那個一直在故事中屈居配角的張幼儀。

徐志摩是個人渣嗎?

那會兒的張幼儀就是一個傳統的舊時婦女,全部生活都是圍繞著徐志摩轉,一下子失去人生支柱,又遠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她怕得想過去死。不過呢,張家家規第一條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傷及髮膚是大不孝,張幼儀這才放棄了輕生的念頭。

但是別人的閒言碎語,讓她不敢回國,於是跟著自己的七弟,挺著大肚子去了德國。沒想到,她還一個人去產房,全程沒有吭過一聲,連醫生都驚呆了,直言她是自己見過的最勇敢的病人。

張幼儀身上很有些男子氣概,體格強健,有膽識,有擔當,張家的後人都戲稱她為「親伯伯」,老人們也說她強若男子。其實她和徐志摩這一對,她比較適合賺錢養家,浪漫多情的徐志摩更適合貌美如花。

徐志摩是個人渣嗎?

▲ 一段包辦婚姻,束縛了兩個人

但是在過去,張幼儀身上的志氣、膽識都被傳統、婚姻束縛了,沒有用武之地。她被教育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絕不允許對他們說個「不」字,她的人生建立在對別人的歸屬上。哪怕後來她追隨徐志摩到了英國,她的思想依然「裹著小腳」,整天只知道待在家裡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從來沒想過廣闊天地,值得她出去見識見識。

就這一點而言,正是離婚和不幸才成就了她,讓她得以發揮身上的潛能,意識到自己完全可以自力更生。

在德國,她一個人一邊帶孩子,一邊完成了學業,學會了德語,還學會了如何當一個幼稚園老師,回國後就在東吳大學謀到了一份教職,教德語。當初那個困在深宮大院,每天晨昏定省,伺候公婆,空餘時間就只能做些針線活的怨婦,搖身一變成了大學老師——這反差,真得多感謝那「中國第一樁現代離婚案」。

徐志摩是個人渣嗎?

▲ 日後的張幼儀,顯示出了幹練的一面

張幼儀本來是在德國生活好好的,之所以會回國,還是因為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事:徐家二老非得當面跟她確認,她是自願、並且的的確確已經跟自己兒子離婚了。他們不願相信那一紙離婚證明,不死心,因為他們相當中意這個兒媳婦。所以張幼儀回國了,為了成全前夫的新婚。

在東吳大學教了一年書之後,張幼儀又進軍銀行界,當了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總裁。

當然,她一個從來沒有銀行工作經驗的菜鳥,一下就能身居如此要職,完全是沾了她四哥張嘉璈的光。張嘉璈當時是中國銀行的總經理,還參與創辦了《銀行週報》,在金融界的地位舉足輕重。

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的人也很實誠:我們找你就是看中你哥的人脈,希望你能借助你哥的影響力,幫我們留住銀行的錢。

徐志摩是個人渣嗎?

▲ 張嘉璈很欣賞徐志摩,為失去這個妹夫曾哀痛不已

不過張幼儀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期待。銀行當時窮的叮噹響,一大堆貸款收不回來,本來她們打算找律師追討貸款,結果被張幼儀一力否決:都這麼窮了,還請什麼律師?

不請律師,張幼儀親自一一去跟債務人溝通,和他們一起想辦法,甚至為他們出謀劃策,讓他們手頭好轉,慢慢還上銀行的借款。

靠著盡職盡責,事事親力親為,張幼儀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信賴。她把自己的辦公桌放在銀行最後面,這樣就可以對銀行所有的角落一覽無餘,有什麼事情她都能及時知道,及時解決。

不管是位子還是作風,張幼儀就是銀行的一道屏障,讓人放心,她的名聲也讓她在日後的關鍵時刻得以拯救這家銀行。

徐志摩是個人渣嗎?

當時的女子商業儲蓄銀行門面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各家銀行都被擠兌,上海女子商業銀行也只剩下最後 4000 塊存款,這最後的命根子要是被提走,銀行就得關門大吉了。偏偏怕什麼來什麼,不久就有一位顧客上門來提錢。

張幼儀親自去跟這位顧客溝通,並跟對方做出承諾:張幼儀會為他擔保這筆款項,半年之內連本帶利償還。結果這位客戶真地答應了,他還說:這話是你張幼儀說的我才信,換作是別人,擔保我也不相信的。

兵荒馬亂,朝不保夕,還能讓人相信自己一諾千金。以前張家為她物色對象,不看身高、相貌、財富,只看對方的性情、教育、聲望,他們為她找了在硤石鎮當地聲望最好的徐家。結果離了「好歸宿」,張幼儀靠自己贏得了好名聲。

徐志摩是個人渣嗎?

▲ 徐父徐申如丨徐家在當時的硤石鎮就是「豬群裡的一頭牛」

過去在家相夫,張幼儀不能做主「開源」,就只能想方設法「節流」,勤儉持家。她跟徐志摩一起待在英國的時候,手頭總是很緊,徐志摩也不管這些事,只負責出去跟人「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日子都是靠張幼儀張羅出來的。

她後來回想起那些日子都覺得不可思議,想不通自己居然可以在那麼捉襟見肘的情況下,還把日子撐過去。

後來她自己出來闖蕩,不受限制,就可以放手去幹,掙下了家大業大,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為自己買了別墅,為她四哥買了別墅——感謝回國時四哥借房子給她住,還為她前公婆買了別墅。

徐志摩是個人渣嗎?

▲ 張幼儀晚年移居美國

張幼儀說自己是運氣好,即使後來發生戰亂,財富也沒有受損——但是看看她的眼光和魄力,就知道所謂的「僥倖」不是隻靠運氣。

張幼儀在戰亂期間屯了許多染軍服用的染料,後來時事動盪,這些染料再也沒法進口,價格足足漲了 100 倍,她才出手賣掉,大賺了一筆。稍微沉不住氣,可能 10 倍、20 倍早就脫手了。

離了婚之後,張幼儀真正成了徐志摩口中那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諷刺的是,在過去,徐志摩打心眼裡覺得她就是「土包子」。他們還是夫妻的時候,說不上幾句話,結果離婚後卻成了好朋友,經常往來,徐志摩飛機失事的前一晚,還去找了張幼儀。

他有時候手頭緊了也會問她借錢——畢竟文人墨客,不善理財,算不好手上那筆經濟賬也是正常的,而張幼儀從自己錢包裡掏錢給徐志摩時,總會給他留面子,說「這是你爹給你的錢。」

徐志摩是個人渣嗎?

▲ 《人間四月天》丨錯誤的時代,遇上了不合適的人

張幼儀的侄孫女張邦梅後來問她:既然你有能力自己經營一家銀行,自力更生,為什麼還要對徐家二老和徐志摩千依百順?張幼儀想了想:責任。徐家二老是她兒子的爺爺奶奶,徐志摩是她兒子的父親,她對他們有責任。

「責任」這兩個字貫穿張幼儀的人生,她就是受著這樣的傳統教育長大的:在顧全個人感受之前,首先需要肩負與生俱來的許多責任。

所以在她看來,「愛就意味著善盡責任,履行義務」。至於個人感受?她沒想過,也無暇去想。她一直都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愛過徐志摩,對於她來說,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盡到了她的責任。而正像徐志摩的好友梁實秋評價她的那樣:凡是盡了責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