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朱永新:以教育助力脫貧攻堅

「教育强国」朱永新:以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朱永新:以教育助力脫貧攻堅

「教育強國」

「教育强国」朱永新:以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

今年以來,筆者先後到四川、廣西、湖南等地的幾個深度貧困地區調研,感受到各地幹部群眾脫貧攻堅的決心和信心,也關注到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經過多年努力,深度貧困地區的學校硬件已有較大改善,教育經費也有保障,基本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貧困家庭不需要為孩子沒錢上學犯愁了。 調研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深度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輟學問題仍然比較嚴重,某縣有161名小學和初中學生輟學,無論怎樣做工作就是不去上學;中年貧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較多,普通話普及程度較低,甚至交流訪談都需要當地幹部做翻譯才能順利進行;因學致貧和因學返貧仍然是貧困的重要原因,在某縣分別佔了14.5%和17.7%的比例;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缺乏吸引力,技能培訓流於形式,有些貧困戶打完卡領完錢就走人,並不認真參加培訓,脫貧內生動力不足。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進一步加強深度貧困地區的教育扶貧工作。 首要一點,是嚴控深度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率。中小學學生輟學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認為學了沒有用,二是感覺學習沒有勁。前者是因為看到身邊的人上學不上學沒有什麼大區別,進城務工也不需要太高學歷。後者是因為學校的課程嚴重脫離他們的生活,同時學校裡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教師緊缺,灌輸式教學無法激發學習興趣。這背後的問題是教師的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下不去、招不來、留不住”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應出臺鼓勵優秀青年教師到深度貧困地區從教和退休優秀教師到深度貧困地區支教的政策。 要加大普通話的普及和掃盲工作力度。在深度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尤其要加強從幼兒園開始的雙語教育,推廣普及普通話。我們發現,青壯年普通話交流基本無障礙,困難主要在於中老年人群,對於他們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寓教於技、寓教於樂,將普通話學習、掃盲和技能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消除因語言不通、不識字而無法脫貧的情況。 對因學致貧和返貧的貧困戶,需要提供精準服務。現在各地在貧困戶教育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某縣貧困戶每年可免除學前教育保育費1500元,義務教育階段有寄宿補助1250元、營養餐800元,高中階段免學雜費1400—1800元,大學和職業教育階段還有“雨露計劃”。但是,相關的配套工作仍有待加強。如高中和大學階段生活費用的補助,由於孩子上學家中勞動人口不足的補貼,以及畢業後就業難度大的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做好精準的對接服務工作。 由於貧困地區中等職業學校辦學基礎薄弱、吸引力不足,貧困家庭選擇中等職業學校的意願不強;技能培訓常常“認認真真走過場”,針對性不強,與農村產業發展和就業關係不大。應該進一步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注重發揮發達地區優質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在幫扶深度貧困地區中的作用,注意從入學、選擇專業、教育教學到安排就業的全程跟蹤服務,讓深度貧困地區的孩子願意學、學得好,就業有保障。 教育在脫貧攻堅中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的作用,是拔掉窮根、穩定脫貧的前提。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用教育為扶貧助力,才能更好地打贏脫貧攻堅戰。

朱永新: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教育强国」朱永新:以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教育强国」朱永新:以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