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延期已成定局,網貸行業正加速出清

備案延期已成定局,網貸行業正加速出清

​某僧、某財富、某聯璧……多家網貸平臺接連暴雷。進入6月,原本的網貸備案大限之月,行業內的風險事件越來越多。而隨著備案延期的事實不斷明確,網貸行業的市場出清似乎也在加速。

備案延期成定局,監管始終未放鬆

根據2017年底發佈的《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各地最遲應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轄區內網貸平臺的備案工作。但從今年4月份開始,網貸備案將延期的消息在業內流傳,其中一個說法是延期的時間可能在一年以上甚至長達18個月。

因此,當6月14日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明確釋放出網貸備案年內無法完成的消息時,多名業內人士對此並不意外,早在預料之中。

監管備案的延期此前行業內已經有流傳了,基本上所有人都已經預期到此事。延期並不影響平臺的合規進程,這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的事情。

備案延期對於行業而言更為利好,行業有充分的時間自查自省,改善業務主動配合監管,讓市場趨向良性發展。

與此同時,政策監管的力度卻並未放鬆,特別是北京市近期再次下發通知重申“雙降”要求。6月12日,北京市整治辦再次對轄區內網貸機構重申,轄區內網貸機構不得增長業務規模,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其中“不得增長業務規模”的要求對網貸平臺來說可謂壓力不小。

雙降”要求源於去年6月底央行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提出,“各省領導小組要切實承擔第一責任人職責,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整治期間轄內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數量及業務規模雙降。”而在此前,去年8月份,北京市也已要求轄區內網貸機構都提交整改承諾書,承諾控制業務規模。

暴雷事件增多,網貸行業或將加速出清

時間進入6月,網貸行業的不合規平臺清盤退出、跑路、暴雷等消息越來越多,行業洗牌的速度似乎有所加快。

第三方機構的數據顯示,5月停業及問題網貸平臺數量為38家。而根據不完全統計,從6月19日到6月26日僅一週之內,就有42個平臺暴雷。其中最為嚴重的暴雷事件當屬某僧。官網資料顯示,某僧在2017年8月註冊會員即突破1000萬人,總交易金額超過750億,更在《琅琊榜2》等多個熱播劇中進行宣傳。因此,其暴雷也造成了不小的社會影響。

之所以密集出現暴雷問題,一位網貸研究專家認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資產端上來說,反暴力催收政策導致網貸催收難度加大,壞賬率上升;從資金端上來說,網貸風險事件接連發生,影響到了投資者的信心;從平臺自身來說,網貸備案與合規花費不菲,而監管一直要求平臺控制規模增長。對部分經營者而言,網貸業務已經成為雞肋。此外,備案延期的確定也是其中一個催化因素。”

現在行業還正處在一個摸索的階段,很多不合規的平臺在逐漸地被監管排除掉。可以理解為類似於負面清單的實質的監管模式已經在實施當中,一方面平臺不能新增加,另一方面老平臺已經處於末位淘汰的狀況,嚴重不合規的平臺已逐漸被勒令整改、或者停業,或者被市場淘汰。

而與網貸平臺暴雷潮相對的是,近期有多家網貸平臺獲得了新一輪的融資。6月4日,某草根宣佈獲得23億元D輪融資,由上市公司洲際油氣領投,並稱“創造了行業單筆融資最高紀錄”。

此外,還有多家頭部平臺傳出有衝擊IPO的打算。

規模可觀、運行良好的平臺獲得新投資,業績差、不合規的平臺出現風險事件,兩種現象同時出現,似乎說明行業內正在出現類似“馬太效應”。對此,一位網貸資深從業人員表示,P2P 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投資理財方式,隨著一些平臺清盤或者倒閉,一部分頭部平臺上市或者獲得融資做大影響力,投資者自然會轉向頭部平臺,因此形成“二八分化”。

對於網貸行業而言,資本市場的態度是反應行業發展的“晴雨表”。因此,多家平臺完成融資代表著資本對P2P的信心提升。

對此,,長期來看,業務合規,能夠引入比較優質的資本,未來網貸行業的想象空間還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