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炭疽病的發生和防治

炭疽病是園林植物經常發生的一大類病害,主要為害植物的葉片,有時也為害莖和嫩枝。為害嚴重時,降低植物觀賞價值,甚至引起植株死亡。此病由於有潛伏侵染的特徵,早期一般不易被發現。因此,有時常常會失去早期防治機會,造成一定損失。炭疽病主要為害大葉黃楊、非洲茉莉、廣玉蘭、白三葉、海棠、蘆薈、仙人掌、泡桐、石榴、米蘭等多種園林植物。

園林植物炭疽病的發生和防治

一、危害症狀

炭疽病主要發生在植物葉片上,常常為害葉緣和葉尖,嚴重時,使大半葉片枯黑死亡。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呈現圓形、橢圓形紅褐色小斑點,後期擴展成深褐色圓形病斑,大小為1至4毫米,中央則由灰褐色轉為灰白色,而邊緣則呈紫褐色或暗綠色,有時邊緣有黃暈,最後病斑轉為黑褐色,併產生輪紋狀排列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在潮溼條件下病斑上有粉紅色的黏孢子團。嚴重時一個葉片上有十多個至數十個病斑,後期病斑穿孔,病斑多時融合成片導致葉片乾枯。病斑可形成穿孔,病葉易脫落。

炭疽病發生在莖上時產生圓形或近圓形的病斑,呈淡褐色,其上生有輪紋狀排列的黑色小點。發生在嫩梢上的病斑為橢圓形的潰瘍斑,邊緣稍隆起。

二、病原菌

炭疽病的病原菌因不同植物,其病原菌有所不同。主要由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中的真菌引起,如黑線炭疽菌Col-

letotrichum

dematium(Pers.)Grove,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有性階段為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球殼目、小叢殼屬真菌,圍小叢殼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等等。

三、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或分生孢子盤在寄主殘體或土壤中越冬,老葉從4月初開始發病,5至6月間迅速發展,新葉則從8月份開始發病。分生孢子靠風雨、澆水等傳播,多從傷口處侵染。栽植過密、通風不良、室內花卉放置過密、葉子相互交叉易感病。病菌生長適溫為26℃至28℃,分生孢子產生最適溫度為28℃至30℃,適宜pH值為5至6。溼度大、病部溼潤、有水滴或水膜是病原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的重要條件,連陰雨季節發病較重。

四、防治方法

1.發病初期剪除病葉、綠地中枯枝敗葉及時燒燬,防止擴大;種植不要過密或室內花卉放置不要過密,對於室內花卉不要從植株的頂部當頭淋澆,並經常保持通風通光。冬季清潔田園,及時燒燬病殘體。

2.採用科學的施肥配方和技術,施足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園林植物的抗病性。

3.發病前,噴施保護性藥劑,如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大生)700至800倍液,或1%半量式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進行防治。

4.發病期間及時噴灑75%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25%炭特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25%苯菌靈乳油9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至1000倍液,或50%炭福美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隔7至10天一次,連續3至4次,防治效果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