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人文社科類論文越來越難發了?

为什么人文社科类论文越来越难发了?

为什么人文社科类论文越来越难发了?

全文約1000字

为什么人文社科类论文越来越难发了?

寫好一篇論文,現在要求越來越高,在好雜誌發論文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尤其是CSSCI期刊,這種現象是我最近兩三年來感觸最深的,周邊的同行也有同感,而且不僅是經濟管理學科特有的現象,整個人文社科基本類似。有人問我發論文有什麼訣竅,我說真的沒有,一步一步做好的研究,以最原始的方法前進,可能也正是最可靠的捷徑。

但是情況並非總是如此,我的感覺是,差不多七、八年之前,經濟管理類的論文總體是好發的,選一個差不多的選題,做個稍微好一點的計量,一般而言就能發表到CSSCI期刊上。為什麼?因為那時整個經濟管理學科的研究水平還不夠,而期刊數量總體不少。現在呢,還是那麼多雜誌,儘管有少數雜誌擴版,也增加了一些期刊,但載體變化不大,一些頂級期刊,為了提高質量甚至鼓勵發表長文,論文數量沒有增加反而減少,所以我國論文總量增加是有限的。

但是論文作者呢,差不多可以用突飛猛進來衡量。各高校的編制總體上是寬裕的,退休的老師較少,新增的老師較多,而且新增教師的科研水平總體上不錯的,這源於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此外,幾乎所有高校對科研都很重視,教師績效收入與科研掛鉤,教師的科研壓力總體較大。一方面是論文載體的相對不變,一方面是快速增長的論文供給,發論文容易才是一樁怪事。

下面談談幾點建議:

有沒有必要增加論文載體?我認為沒有必要。創新是很難的,我國現在的雜誌尤其是垃圾雜誌太多了,提高垃圾雜誌的水平才是重要的,當然垃圾雜誌涉及問題較多,這裡不討論了。

杜絕沒有必要的科研壓力,減少論文供給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思路。許多高校其實是教學型的,大部分老師搞好教學就好了,發論文不要強求,至於職稱評審用什麼來衡量,我想總歸會找到公平公正的解決辦法。讓喜歡做科研、有能力做科研的做科研即可,不需要全民皆兵,全民皆兵的結果是,少數拿著最先進的武器,大多數可能還拿著紅纓槍。

此外再說一句題外話,用什麼衡量我國人文社科的水平?大家想到的方法可能很多,比如與世界一流水平比較,論文的規範性等等。其實還有一個標準,就是看我們自己的進步,比如現在看10年前的人文社科論文,許多論文基本上沒法看,太差了,看5年前的論文,有進步,但是改進空間仍然比較大。什麼時候我國的論文在5年中你感覺到進步慢了,可能水平才真的提高了。當然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不是簡單可以下結論的。

END

为什么人文社科类论文越来越难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