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與西方體液說相契合

美食與西方體液說相契合

據《食物——味道的歷史》介紹,中華美食的許多根本思想與醫學知識、健康和人體觀念密切相關。這一切來源於宇宙觀。

人體與宇宙息息相關,是宇宙中的一個微觀世界,無論人體或宇宙都是由“氣”提供能量。而這種能量以不同形式存在於食物中,再通過“陰”、“陽”二力進行調和。

食物據此分為寒性和熱性,而不是涼菜和熱菜,食物不是陰占上風,就是陽站上風。比如說蔬菜和水生動物都是寒性食物,而高脂肪食物、辣椒、雞湯都屬於熱性食物。

西方的體液說,即人體分為涼、熱、幹、溼四種,平衡是關鍵,而中國的陰陽、五行說,恰恰契合了國外的體液說。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與食物對應是“五味”。

醋的酸味,苦瓜或杏仁的苦味,蜂蜜或後來糖的甜味,生薑和大蒜的辣味,鹽及後來醬油的鹹味,五行和五臟相對應,即“脾肺心肝腎”,五行和五味以及五臟關聯,五臟取決於五味的營養,這也是中國中醫理論的根基。

同時對應五穀,把穀物分為“大米、小麥、大豆、糯米和粟”,將家養動物分為牛、羊、豬、雞、狗,還將時令、主要方位、著色和社會關係等分為五類。

中國美食講究平衡完美,譬如說老子的“治大國如同烹小鮮”,蘇東坡的“酸鹹雜眾好,中有至味永”,講的是美味富含眾人的口味,形成雋永的味道,中庸之道,也貼合治理國家和烹飪美味。

中國美食還講究食材的本真和新鮮潔淨,孔老夫子說:“

“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食物放置時間長了不吃,肉腐敗了不吃,色澤變了不吃,沒有烹飪熟了不吃,不是應季的食物不吃。健康飲食理念昭然若揭。

可見,食物的本身屬性關乎人的健康,外化成人的修養,以至於治國理政理念。時間賦予了味道的內涵,其實功夫在詩外,除了大自然的恩賜影響以外,食物味道的形成每一步都是精心之作,來不得半點的馬虎和輕視,每個人的成長何嘗不是如此呢!

敬畏食物,即敬畏大自然,遵循道法自然的理念,食物與人體合二為一,大自然與食物緊密相連,多予少取,順其自然,取之有度,用之珍惜,簡約和簡單,不奢侈,不浪費,食物與人的修為密切相關,怎麼不說食物與文化的關聯。

(孫曉明)

作者系中國糧食經濟學會、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理事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糧食局直屬分局(泰安市東嶽大街221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