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用傳統鐫刻過去 用時光見證未來

•七美爭豔•

木壘傳統村落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2015年初,住建部、文化部等7部委聯合公佈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全國共有994個村落入選,新疆八個村落榜上有名,其中的七個都是木壘縣村落。經過縣委、政府3年的保護與發展,現在這七個傳統村落髮生了很多變化,為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做好了基礎保障。此次活動通過網絡投票的方式,評選出大家心目中最美的傳統村落,讓傳統鐫刻過去,讓時光見證未來。

英格堡鄉月亮地村

月亮地村位於英格堡鄉政府以北5公里處,西與奇臺縣七戶鄉接壤,東與西吉爾鎮為鄰。月亮地這個名字源自於它的地形像月亮。月亮地村屬於多丘陵、山區地帶,南靠天山北麓,一條融雪水和泉水形成的河流自南向北貫穿整個村莊。月亮地村蘊藏著豐富的戲曲文化,新疆曲子、秦腔、眉戶劇等在這裡廣為流傳。

在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和美麗鄉村建設任務中,完成了古戲臺、小遊園、採摘園、遊客服務中心、村史館,農耕博物館等一批公共文化休閒娛樂設施建設。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西吉爾鎮水磨溝村

走進木壘縣西吉爾鎮水磨溝村,放眼望去,綠樹掩映下的一個小山村,泉水叮咚,屋舍整齊,雞犬相聞,果樹飄香。山坡上壟壟麥田和油菜、胡麻等作物縱橫交錯。藍天為底,大地為筆,將水磨溝村渲染成一幅色彩繽紛的油畫。行走在靜謐的村子裡,牛兒馬兒被拴在房前屋後曬太陽。幾隻白鴿在屋頂或親密無間地相互啄著羽毛,或輕盈地跳躍,轉眼間,這群精靈展開翅膀略過黃色的屋頂飛向遠處,消失在山坡的幾棵老榆樹上。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英格堡馬場窩子村

位於天山支脈博格達山北凹谷中的一個小小村莊-馬場窩子村,一個純漢族村落,其祖輩大多自清朝由陝甘一帶遷來,仍然保持著漢文化的建築傳統——從打壘土牆、土塊牆、磚基土坯牆、磚包土坯牆演變為現在的“拔廊房”,馬場窩子村可以說是一個活態的西域漢民族生活居住的文化博物館。更為難得的是,馬場窩子至今還保留著人力或馬、牛拉犁的傳統耕作方式,家家戶戶都有犁鏵等古老農具。馬場窩子村有三處引以為傲的景點:石馬、倒陽溝、山花溝,這三處景點以奇特的自然景觀吸引著遊客們前去觀賞。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照壁山鄉河壩沿村

河壩沿村地處天山東段的博格達山脈北麓,位於木壘縣城以南10公里處,是一個典型的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多民族聚居村。該村自然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麗、民俗文化特色鮮明。每逢節日、慶典等活動,維吾爾族群眾通常會舉辦一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的麥西來甫。這裡文物古蹟眾多,考古專家從坐落於河壩沿村的六十餘座古墓中出土了73件文物。同時,還在該古墓群所在地發現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一處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遺址,將此地人類活動時間比史料記載推前了近千年。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英格堡鄉英格堡村

英格堡,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的美麗山鄉,從英格公主的到來到蒙漢聯姻的傳奇,從因循守舊、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到改革開放、煥然一新的新農村,從傳統的種植業到現代農牧業,都無不透露著這一方水土的靈性和這一方人民的樸實。當地人都把英格堡村稱為“長壽村”,這裡地處前山丘陵地帶,是人煙稀少、空氣清新、無噪音、無汙染、環境宜人的小山村。在英格堡村內有不少老宅,村內還完整的保存著2棵300年樹齡的老榆樹。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西吉爾鎮屯莊子村

屯莊子村位於木壘縣西吉爾鎮以南7公里處,一個純漢族聚居區。屯莊子村歷史悠久,民居至今保留著清末民國初期的建築風格,當地人把這種傳統民居稱作“拔廊房”。村民們平時來往親密,農閒了就會聚在一家的“拔廊房”房簷下聊天打牌,村民們十分熱愛這一方土地,在他們心目中有家就是天堂,這種愜意的生活隨著歲月無聲無息碾過,留下古樸悠遠、靜謐安詳的氣息讓遠行的人懷念入夢。屯莊子村,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放牧靈魂的村莊。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英格堡鄉“街街子”村

“街街子”是英格堡人對“老街”的暱稱。這與鄉里人把“盆”、“勺”稱為“盆盆子”、“勺勺子”一樣,一是說它小,二是覺得親,充滿了喜愛呵護之情。街街子村歷經百年滄桑、記載世事變遷。據記載,街街子村老街的雛形,大約形成於清末民初,到上世紀40年代已基本成型,初具規模,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現保留較為完整的具有新疆地域鄉村風格“拔廊房”建築民居較多,建築形式採用古典木柱、木樑框架結構,結構為土木,房屋多始建於清末至民國。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改革开放40周年|用传统镌刻过去 用时光见证未来

來源 | 木壘網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