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華的故事,以及內涵,你知道嗎?

詩經命名內涵辨析之~秋之白華 之解析

秋之白華的故事,以及內涵,你知道嗎?

兼談《詩經 小雅 白華》

瞿秋白與楊之華之愛情為人所稱道,曾經有一部電影名為《秋之白華》,片名巧妙的把二人名字“瞿秋白”“楊之華”聯繫起來,其靈感來自瞿秋白送給楊之華的一枚圖章,瞿秋白當時的表白是:“我一定要把‘秋白之華’‘秋之白華’和‘白華之秋’刻成三枚圖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你無我,永不分離。”之後他為革命犧牲,楊之華終身未再嫁。

然而經筆者細琢磨之,“秋之白華”四字頗為不妥。瞿秋白一介文士,應讀過詩經,然筆者揣測其叛逆大膽之革命精神,使其無視《詩經 白華》本義。而其遭遇卻終難逃脫其詩旨,不禁令人唏噓。

秋之白華的故事,以及內涵,你知道嗎?

首先看看詩經《白華》

小雅·白華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

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嘯歌傷懷,念彼碩人。

樵彼桑薪,卬烘於煁。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鼓鍾於宮,聲聞於外。念子懆懆,視我邁邁。

有鶖在梁,有鶴在林。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之子無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遠,俾我疧兮。

按《毛詩序》說:“白華,周人刺幽後也。幽王娶申女以為後,又得褒姒而黜申後。故下國化之,以妾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為之作是詩也。”

正義曰:《白華》詩者,周人所作,以刺幽王之後也。幽王之後,褒姒也。以幽王初取申女以為後,後得褒姒而黜退申後。褒姒,妾也。王黜申後而立之,由此,故下國諸侯化而效之,皆以妾為妻,以支庶之孽代本適之宗,而幽王弗能治而正之,使天下敗亂,皆幽後所致,故周人為之而作《白華》之詩以刺之也。

申後之黜,幽王所為,而刺褒姒者,言刺褒姒則幽王之惡可知,以褒姒媚惑,以至使申後見黜,故詩人陳申後之被疏,遠以主刺後姒也。

《帝王世紀》雲:“幽王三年,納褒姒。八年,立以為後。”則得在三年,而黜申後在八年。

此詩之作,在見黜之後。

經八章,皆言王遠申後,是得褒姒而黜申後之事也。下國化之,即五章“鼓鍾於宮,聲聞於外”,是也。此詩主刺王之遠申後,但王為此行,則為下國所化,故經略文以見意,序具述其事以明之。

毛詩註疏把這篇詩的主旨也點明瞭,無非是此詩乃刺褒姒之做。

那麼考之於瞿秋白與楊之華之事蹟~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瞿秋白和楊之華在上海結婚,楊之華前夫沈劍龍親來現場祝福。

據史料記載,沈劍龍後來送給瞿秋白一張六寸的照片,沈劍龍剃光了頭,身穿袈裟,手捧鮮花。照片背面寫著借花獻佛。

從此沈劍龍退居二線,瞿秋白與楊之華以愛情的名義結合,並進入動盪的歷史年代。

這段歷史回溯一下,1923年,上海大學社會系迎來了一個女學生叫楊之華,

楊之華給人印象是:漂亮和積極要求進步。而楊之華面對自己的入黨介紹人、社會系系主任就是,瞿秋白,瞿秋白給楊之華以博學、有革命思想、儒雅之美好印象。故而相互愛慕之。

然而,楊之華已婚且育有一女沈獨伊,瞿秋白亦有重病中的妻子王劍虹,第二年其其人病逝。瞿秋白說服沈劍龍放棄楊之華,而自己與之結合。沈劍龍竟然成人之美,於是二人就結合了。

以毛詩觀點來看,瞿秋白之於楊之華類似幽王之於幽後,而申後則為瞿秋白之病妻或沈劍龍。

詩經白華作為一首著名之“棄婦詩”乃是申後諷刺幽王,秋之白華以此為名,且信誓旦旦,則有意為之乎?而觀秋之白華一旦相逢,不久之後,瞿秋白即就義,楊之華命運坎坷,以此觀之,此兆佳否?

說到這裡,懂得詩旨,易理之人自然知道答案了。秋之白華的故事,以及內涵,你知道嗎?

再來看白華之意象,除了毛詩之棄婦形象,還有白色的花。

《山海經·大荒南經》:“ 蓋猶之山 者,其上有甘柤,枝榦皆赤,黃葉,白華,黑實。” 晉 束晳 《補亡》詩之二:“白華朱萼,被於幽薄。”如果按這種意象,白華則為純潔美麗之意象。

然而綜合判斷之,其意象之取捨與理解,讀者自有判斷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