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時尚,讓雄安更有「國際范兒」

科技+時尚,讓雄安更有“國際範兒”

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馬勝傑在接受新華網、中國雄安官網記者採訪。記者毛鶴然 攝

中國雄安官網6月5日電(記者張仕林)第三屆白洋淀國際服裝文化節將於9月舉辦。作為白洋淀國際服裝文化節主辦方之一的北京服裝學院從第一屆開始就發揮著主體作用,不僅在雄安落地了產學研合作平臺和實踐基地,也為雄安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參考。北京服裝學院在本屆服裝文化節中將發揮什麼作用?如何支持服裝文化節和雄安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就這些問題,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馬勝傑接受了新華網、中國雄安官網記者的採訪。

資源聚集助力雄安服裝產業轉型升級

2015年第一屆服裝文化節舉辦前後,河北省服裝產業技術研究院、北京服裝學院保定白洋淀服裝文化創意中心暨北京服裝學院中小學學生裝(校服)研究中心成果轉化基地(保定)相繼在容城落地,這不僅有助於北京服裝學院的人才培養工作,也為容城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思路和資源。

“白洋淀國際服裝文化節是站在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高度,基於容城的服裝產業轉型升級而設立的。規劃綱要提出雄安新區將打造成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基於此,白洋淀國際服裝文化節正在轉型成為國際時尚文化交流的平臺。”馬勝傑認為雄安新區未來不僅要高端聚集、環境優美,也要有“國際範兒”的時尚生活、產業和文化。

從以往的經驗看,時尚產業發達的國際化大都市都離不開設計類院校的聚集,倫敦著名的時裝週便是由倫敦時裝學院、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皇家藝術學院等設計類院校共同發起的。雄安的服裝產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同樣需要產業和人才的互動聚集。

2017年6月投入運營的北京服裝學院容城時尚產業園不僅匯聚了眾多創新要素,也會成為時尚產業、教育、人才、資源和技術匯聚的平臺。

“設計類大學除了可以帶來時尚資源,也會促進時尚產業資源的聚集,進而形成一種文化氛圍。北京服裝學院作為中國較早成立的時尚設計類大學,將會在人才、技術、文化等方面發揮自身優勢,以北京服裝學院容城時尚產業園為基地,可以把國際方面高端的資源匯聚在新區,推動雄安新區時尚產業發展。”馬勝傑說。

以智能製造帶動時尚產業發展

“雄安將來一定是高端高新技術產業不斷誕生的地方,很多人都會來到新區體驗最新的科技成果,科技和生活高度融合是雄安未來的常態。”馬勝傑表示在本屆服裝文化節的服裝展示中會延續創新理念,展示的服裝將會實現中華傳統美學和科技內涵的高度融合,“服裝不僅要穿起來好看,在方便、舒適、環保等理念的實現上都需要技術。”

馬勝傑表示,北京服裝學院今年會繼續在服裝文化節的策劃、設計和資源招募活動中發揮主幹力量的作用。服裝文化節已經形成了一批品牌活動,為雄安這座未來之城植入了時尚基因。

將科技和時尚實現跨界融合,長期以來都是時尚界的前沿課題。北京服裝學院已經做了大量研究,“‘服裝引領、藝工融合’就是把科學、藝術和時尚結合起來。”馬勝傑認為工匠精神是對科學技術的探索,新服裝材料、新線體設計等都需要發揮工匠精神去鑽研開發。

結合雄安新區“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的定位,馬勝傑認為,雄安新區不做低端服裝生產製造業,在未來時尚小鎮可以考慮發揮高端高新技術為主導的智能製造。“雄安有條件將一批高水準、高素質的產業工人聚合在一起,以智能製造的方式帶動整個時尚產業發展。雄安可以成為一個時尚標杆。”

用時尚文化提升雄安城市溫度

“時尚作為一種文化是有溫度的。”據馬勝傑介紹,前兩屆服裝文化節已經讓新區人民看到了什麼是時尚生活,群眾幸福的神色和對未來的期待給了包括北京服裝學院在內的主辦方很大信心。

隨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步伐的不斷前進,廣闊的發展前景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在此背景下,第三屆白洋淀國際服裝文化節從內容到形式都會有很大跨越,聚集更多人氣和資源,逐漸孕育內生力量。

馬勝傑認為白洋淀國際服裝文化節正在孕育時尚雄安的基因,時尚的生活會成為雄安將來更豐富和常態的生活願景。“服裝文化節的理念通過不斷地傳播,雄安本地的老百姓不僅得到了時尚、藝術的薰陶,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也會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和觀念,進而更新自己的生活方式。”

“關注高新科技在時尚產業中的前沿發展非常重要,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為老百姓、建設者提供幸福的生活體驗。白洋淀國際服裝文化節用時尚理念提升了城市溫度,可以把人們對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追求呈現出來。”馬勝傑說。

通過服裝文化節提高雄安新區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體驗到這座“未來之城”的溫度,將是北京服裝學院繼續探索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