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德國教授眼中的智慧城市:流行概念的幕後推手、挑戰和啓示

新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給人們提供了許多機會,使得擁擠不堪的大都市城市生活變得更加方便。然而,從城市規劃師的角度來看,技術變革同樣帶來許多挑戰和負面影響。

這包含著許多典型的問題:未來的城市戰略規劃面臨的挑戰將是什麼?城市未來是否會有所不同?它們是否需要不同的城市發展方式?新的數字技術會改變城市的流動模式嗎?當地經濟是否會經歷另一種結構性變化?……

帶著這一系列疑問,德國多特蒙德大學規劃系終身榮譽教授克勞斯·昆茲曼(Klaus R. Kunzmann)在一篇題為“智慧城市發展中的城市挑戰和負面影響”的文章中,通過分析城市轉型的幕後推手,剖析了新型智慧城市宣傳中未涉及到的挑戰和負面影響,並在最後提出了應對路徑。

本文字數:8383字

閱讀時間:26分鐘

一位德国教授眼中的智慧城市:流行概念的幕后推手、挑战和启示
一位德国教授眼中的智慧城市:流行概念的幕后推手、挑战和启示

克勞斯·昆茲曼先生(Klaus Kunzmann) 德國多特蒙德技術大學教授、德國空間規劃科學院院士

智慧城市發展中的城市挑戰和負面影響

(本文略有刪減)

1、智慧城市,一項全球性運動

社會生活的數字化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現象。新的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這些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改變世界各地的工業生產、物流、私人和政府服務,而且這些技術已經改變了市民的傳遞信息和交流方式。在一些強大跨國公司的推動下,這些新技術和基於新技術的多元服務正迅速地改變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方式、流動方式和購物模式。

城市在21世紀被迫變得更加智能化。為了吸引年輕且合格的勞動力,城市正努力變得比其他城市更智能,從而吸引那些開發創意軟件和應用程序的初創企業前來落戶。城市為當地的工業、企業和市民提供高速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在智庫和智能營銷機構的建議下,城市努力提升其在智能城市排行榜上的排名,希望因此展示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並據此建立起良好的國際形象。

新的智能化形象已經成為當下最新潮的概念。許多城市管理者相信,相比於可持續、健康或富有創造力這些概念,智能化才是城市的未來。

雖然大多數研究和營銷出版物正熱衷炒作並宣揚新技術的逐步應用,並且每天24 小時使用這些新技術的確對生活帶來太多的便利,但還是有少數作者在反思這種趨勢對城市生活、城市發展、就業市場以及隱私和安全等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城市規劃界才剛剛開始去思考這意味著什麼,關於此類問題的社會研究也不過剛剛開始。很少有規劃者有能力認識到數字時代誘惑下隱藏的陰影。一般來說,他們所接受的專業教育是基於過去的挑戰,而當時的城市生活還沒有被數字技術所影響。

2、 智能技術的誘惑

新的智能技術為城市和市民帶來了許多誘惑。每天都有新的應用程序可供消費者和企業使用,從而幫助他們獲取到每時每刻任何地方的信息並因此獲利。

個人出行與定位方式:iPhone 的應用使得汽車共享甚至自行車共享變得越來越流行,人們很容易找到共享的汽車或自行車並通過手機快捷付費。大型汽車公司的研究部門對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很感興趣,他們旨在展示自身的創新能力並幫助擁擠的城市提高運輸效率。

改變購物模式:它們將消費者從開放的時間和地點解放出來,使得員工或用戶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有空閒就能實際操作他們的購物清單。

提高場所的安全性:無論是在家裡(智能家庭)、公共汽車或火車上,抑或公共或半公共場所。在大城市,由於恐怖主義、流氓行為和犯罪團伙的威脅,公共監視已成為一種廣為人們接受的政治手段。

節約能源和水資源:此類系統使城市的能源和供水公司能夠更好地平衡供求關係,提高效率,減少管控人員。

探索電子醫療:面對為不斷增長的老年人口提供醫療服務的挑戰,醫療機構正在探索數字技術在遠程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潛力(電子醫療)。

此外,智能技術的應用還包括:使遊客和訪客更容易通過實時更新的信息(利用iPhone)來享受城市和城市生活;促進高等教育和終身培訓(電子學習)的普及;有助於公共部門向公民提供觸手可得的公共服務等等

很明顯,新的智能技術將會比兩個世紀前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更能改變社會。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希望使用智能技術,並已開始去塑造相應的城市形象。要成為智慧城市,城市應該向外界展示其創新能力以及在本地發展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意願,並且城市應該歡迎高水平的IT從業人員。智慧城市被視為現代化的象徵,象徵著這座城市已經為應對未來的城市挑戰做好了準備。

3、促使地方政府打造智慧城市的動力

顯然,地方政府像企業和公司一樣,它們已經走在技術的轉折點上,被迫重新審視已建立的城市管理方式,並在有價值和受大多數公民歡迎和接受的領域應用新的數字技術。

政府意識到,許多城市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無法通過傳統途徑解決。在一個充滿危機的世界裡,城市正變得日趨複雜,需要創新的方法來應對未來的城市挑戰,如流動性、資源保護、社會包容、可負擔的公共服務或公民參與等。

反過來,市民的日常生活正逐漸數字化,他們感受著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種種困難,期望地方政府能借助於互聯網提供滿足他們需求的公共服務,實現向新城市經濟的轉型,這需要新的信息交流和溝通方式。

對企業和當地行業來說,其普遍需求是即時獲取公共法規信息並隨時能獲得行政程序的支持和許可,這給城市管理部門帶來了額外的壓力。儘管中小城市的地方政府有可能應對它們所面臨的城市挑戰,但是大城市群和特大城市則可能陷入混亂,除非智能技術足以支持公共行動來應對複雜與風險。大城市周邊地區的小城市認為,智能技術將有助於其在人口較少的地區提供公共服務,並與大城市群提供的服務保持聯繫。

智囊團、研究人員、環保遊說團體和環境產業正左右著城市的發展。他們使市民相信ICT技術可以使城市更加可持續化,這比依賴市民改變生活方式和輕率的消費行為更有效率。因此。節約能源、水資源,轉向依靠可再生資源這些可持續行為是智能技術發展的有力推動因素。一些城市希望通過強化自身的智能城市創新形象來保持全球競爭力。這也是為何發展數字化基礎設施已經成為一個關鍵政策領域的原因之一。

許多城市參與到智能城市的網絡與競爭之中,希望能為它們的智慧城市政策尋找戰略盟友。它們同樣希望通過發展智慧城市政策來從國際組織的項目中受益,比如歐盟委員會、世界銀行等正在支持城市數字化的組織。在吸引投資和高素質勞動力(人們所說的“創意階層”)的全球競爭中,“智能”已成為一個加分項。來自於大型跨國公司的驅動力量,正在引領和培育著全球的轉型過程。

4 、智慧城市“熱”的推動因素

智能技術向城市的逐步引入是由許多因素推動的,而不僅僅是少數幾家國際公司。研究員、建築師、規劃師、記者和數以千計的初創企業媒體,都在推動城市向智慧城市迅速轉型。最後提到但也非常重要的是,如果沒有消費者的開明與接受,數字技術的全球化不會如此成功。

首先,智能技術應用顯然是由國際公司的商業利益驅動的(例如谷歌、Alphabet、微軟、亞馬遜、雅虎、優步或Facebook)。它們提供技術、主導數據的收集和存儲,並向全世界售賣它們編輯過的數據和相關營銷服務。這些公司早期得到來自美國國防部門的基於軍事利益的支持,並大部分誕生於硅谷—智能技術的搖籃。不過,這些智能數據巨頭中也逐漸出現中國企業的身影,例如阿里巴巴就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中國電子購物巨頭,並已經在探索向歐洲擴張業務。但直到最近,德國才開始探索建立一個獨立於美國企業的數據平臺,儘管它們至少已經晚了10 年。

第二類全球企業

(IBM、三星、日立、索尼、西門子、通用電氣、思科、華為以及中興)正在為城市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並提供應用程序來幫助城市和市民使用智能技術。它們認為“智慧城市”是一個具有巨大市場潛力和盈利價值的商業領域。通過海量的公共關係手冊、令人印象深刻的網站和具有視覺衝擊性的智慧城市圖片,這些企業提升了智能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力。它們主要針對亞洲和中東國家,那裡的快速城市化和政府支持加快了在未開發土地上建設新城鎮的擴張式發展。

會同其前後關聯的企業(如博世、大陸集團、特斯拉、麥格納和創新區域企業),來自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和德國的汽車行業者(如豐田、日產、現代、大眾、奧迪、寶馬、奔馳、標緻和福特)聲稱它們將來出售的會是運輸而不是汽車本身。它們擔心傳統的汽油驅動和由人駕駛的汽車將會敗給特斯拉或谷歌汽車等新來者。而後者在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中投入了相當多的資金——這正是未來智慧城市的願景之一,可以保證人們在擁堵的城市中不受限制地出行。

全世界的消費者導向型企業

都希望能從新的網絡購物商機中獲益。許多企業的擴張和生存,完全依賴於在快速發展的網絡購物環境中銷售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按照全球消費市場的時間壓縮邏輯,美國的亞馬遜和中國的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都在推動網絡購物以提高企業利潤。一些公司和聰明的初創企業甚至開始探索向城市客戶提供日常食品。它們知道,在大城市裡食物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毫不奇怪,城市物流公司也從市民正在變化的消費習慣中受益,它們因此成為智慧城市宣傳的有力推動者中最有影響力的角色之一。

國際智囊團和企業顧問(如IBM、麥肯錫、國際數據公司、畢馬威、埃森哲、Frost&Sullivan 或弗勞恩霍夫)同樣在不斷髮展的智慧城市變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對地方政府來說是有影響力的顧問,其研究中心的專家和高素質工作人員向地方政府提供服務,而這些地方政府往往缺乏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的能力。

擁有強大信息和通信能力的國際機構,也不會放棄搭乘智慧城市這趟快車(例如歐盟、世界銀行、經合組織)。它們已經啟動了多個項目來支持智慧城市發展,鼓勵各國政府推出智慧城市戰略(比如丹麥2015 年),並在智慧城市中推廣網絡建構,開展招標競賽以及向智慧城市提供獎勵,將知識信息從先進城市轉移到落後城市。它們創建國際間的網絡,將智慧社區實踐連成一體,並在眾多的機構和城市中間收集和組織交流最佳實踐經驗。它們的主要興趣是在數字化產業和消費者導向服務的基礎上,以創新方式促進創新的區域經濟。即使是非政府組織也無法抗拒利用這些新技術,加強以社區為基礎的自下而上的戰略,從而將世界改變得更加美好。

國際上著名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新加坡大學、清華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維也納工大、柏林工大、慕尼黑工大)正在加強它們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以推動數字經濟的創新。它們促進跨學科的大學內部網絡和全球的研究合作,併為下一代工程師和ICT專家提供課程。在巨大的公共研究資助與產業合作的幫助下,它們有能力探索應用於城市和地區發展的智能技術的潛力舉辦學術會議以及開辦新的培訓課程。智能研究界的學者們越來越多地將他們的寫作和出版集中在智慧城市領域,以獲得學術生涯的加分。

宣傳流行生活方式的媒體和記者推動著針對年輕讀者的新技術發展,這是智慧城市轉型的主要推手之一。這些媒體從全世界的城市復興中獲益,它們的編輯和記者們報道智慧城市的便捷生活,並通過讚揚伴隨工業革命而來的新技術來增加讀者量。

智慧城市更熱心的推動者是建築師和城市規劃師,他們擁護現代城市中出現的新的公共利益,城市中的高層建築和緊湊的住宅區越來越依賴智能技術。帶著創造力和激情,以及來自開發商和智能技術生產行業的支持,他們對新的城市生活空間進行設計,而這些空間的可持續需求只能通過安裝智能數字化基礎設施才能得以實現。

最後,同樣重要的是,全球消費者、旅遊者、科技與移動愛好者,以及全球遊戲界都很喜歡智能技術帶來的便利。他們忽視了日益依賴於無處不在的信息和交流機會所潛在的危險。他們推動著智能技術逐步引入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就像他們的先輩們受益於引進的新運輸技術、鐵路和汽車那樣。

上面列舉的智慧城市發展的種種推動力表明,不只是少數硅谷的既得利益企業在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那些富有創造力的人才、政策制定者、初創企業和數以百萬計的消費者,同樣推動著數字技術在工業生產、商業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5 、智慧城市發展中的負面影響

在城市發展戰略中引入新數字技術正處在征途中,它將給地方政府和市民帶來非常大的變化。在城市數字化監測的過程中,3個問題被廣泛討論:隱私的喪失、系統故障的風險以及對少數全球性公司的依賴。

隱私的喪失已經被頻繁地提到。這源自於出入城市時,使用來自地方政府、能源公司、水務公司、銀行和購物網點的手機和數字服務。用戶已經被警告:使用新技術會向其他人露自己的私人信息,其他人可能利用這些信息進行商業牟利。然而,經驗表明這些警告被廣泛忽略,大多數用戶對此並不上心,他們犧牲自身的隱私來獲取方便和樂趣。

每當黑客攻擊互聯網時,用戶就會意識到智能系統的弱點。即便人們採取行動以降低系統失靈的風險,但人為干預或自然災害都會導致地方或區域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崩潰。一旦崩潰發生,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就會遭受嚴重影響,短則幾小時,長則數天,帶給當地經濟巨大的衝擊。一旦城市完全依賴於數字化基礎設施,崩潰發生的時候沒有替代計劃似乎已成定律。未來行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在數字技術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的少數幾家全球性公司的依賴,看上去似乎對城市和市民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儘管這種令人擔憂的依賴關係經常被批評人士所提到。又一次,便利相比起擔憂,還是佔了上風。用戶被亞馬遜、谷歌、Facebook、華為、阿里巴巴的能力以及這些企業主導的上下游產業所折服,對新技術的沉迷戰勝了人們的擔憂和不安。

這些問題已經在許多文章和暢銷書中被提及。他們並不是下面所說的探索智慧城市發展未知領域的主題。

6、 城市發展面臨的數字化挑戰:通向未開發領域的旅程

除了上文所說的一般性問題之外,在規劃師來看,更多的問題正在湧現。未來城市是否需要不同的城市發展路徑? 智能交通將改變城市交通系統嗎?城市社區和中心區一定要重新設計,來適應網絡購物模式和移動用戶嗎?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是否必須重新組織和調整,才能更好地與強大的數字產業進行溝通?城市規劃法規是否必須改變?這篇文章無法回答這些,因為關於數字技術對城市可能造成的空間影響的知識仍然有限。實證研究才剛剛開始,投機的假設和紙上談兵的論證仍是主流,批評的聲音則被置之不理。

如上文所提及的,對於城市中逐步引入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多重影響的研究剛開始。基於城市發展角度的下列觀察,不能給出問題的答案。這些觀點提出了一些需要探索和檢驗的問題——這些問題正是在向市民介紹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數字服務時需要注意的。這些觀點並不是反對在城市發展中引入和應用智能技術,因為數字化轉型不可阻擋。

技術挑戰:由領軍汽車公司及其技術驅動的環境智能移動技術的應用,將改變城市的流動模式和物流系統。在新城市的擴展中,這種技術可能會是一種選擇,儘管在複雜的城市建成區,無人駕駛汽車的引入將會對城市管理者造成挑戰。它們的大力推廣將迫使城市做出決定,在城市的哪些地方允許運營這樣的汽車?是否不支持數字系統的汽車將不被允許進入市中心?可以設想,從長遠來看,城市中心區和通向市中心的路網將不得不重新設計,以適應配備了智能新技術的汽車。

同樣,這些投資的高昂成本將會加劇城市空間之間的差異。數字化基礎設施容易出現故障和事故以及遭到網絡攻擊,城市和市民將不得不為這類事件做好準備。一旦出現24 小時系統被停止、入侵或破壞這樣的風險,節約資源的智能基礎設施網絡(能源節約、洪水、汙染預警系統等)就必須為此準備好。

經濟挑戰:除了數字經濟對消費者行為影響的市場研究,特別是網絡購物模式,其他對於即將到來的地方經濟結構變化的研究並不是很多。人們觀察到,在一些較大的城市,初創企業已經興起,這為數字化專才和創意企業家創造了就業機會。地方政府機構和新的服務公司幫助企業和市民使用數字技術,使他們從傳統技術轉型為數字技術。

有一些證據表明,數字技術將促進城市產業的復興,這些產業包括市中心衰落的傳統工業,或是市中心邊緣與沿幹道分佈的廢棄商業。很明顯,工會對工業、大型銀行和保險公司以及公共部門的失業問題表示擔憂,儘管問題出在更高層面上而非地方。地方勞動力水平改變造成的影響也很清晰。許多企業和地方手工業都在抱怨那些能使用數字技術的勞動力短缺。所有這些結構性變化都將影響到區位因素,並改變地方經濟的特徵。

社會挑戰:大多數智慧城市的驅動者的目的是向城市和市民出售技術和服務,而不是讓城市居民的生活更美好。由於城市數字化基礎設施只能逐步發展以服務市民和遊客,並非所有的城市地區都能同時被城市數字化轉型進程所覆蓋,因此,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平衡發展將進一步加劇城市社會的兩極分化。

市民安全問題促使地方政府通過智能視頻監控來控制公共空間,但是隱私問題卻被普遍忽視。研究還表明,智能技術為個人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便利,使得單身家庭增多。屆時,單身家庭將會越來越多,這反過來又會對當地的勞動力市場和住宅房地產市場產生影響。

環境挑戰:使用新的數字技術可以更好地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智能系統和儀器有助於節約不可再生資源,減少能源和水的消耗。資源節約(能源、水)智能技術的應用在城市的新建區很容易實現,但在城市已建成區引入這些技術將會困難得多,更加耗時、昂貴。這些措施極有可能加劇城市空間的兩極分化。大數據應用將使監測環境條件變得更加容易,預警系統有助於應對不可預見的挑戰。顯然,智能技術有助於更好地維持城市環境,儘管也會因此削弱用戶改變消費習慣的積極性。

對城市知識的挑戰:數字經濟的發展已經在促使高校優先考慮對工程和IT 相關的培養項目的建設,而不是社會學科。遲早,著名的國際大學將關閉面對面授課的本科課程,並將基礎課程轉移到互聯網上。它們運用網絡學習的方法來降低成本,提高教育質量,並吸引國際上的目標群體。

在財務壓力下,其他大學也會效仿。國際聯合大學將與地方公立大學行成競爭,削弱地方高等教育機構,並對城市競爭力和城市形象產生影響。隨著高等教育中網絡學習的逐步發展,知識的可見性將會消失。出於對遠程學習和遠程醫學實踐的強調,大學和醫院可能會改變它們的位置,出售市中心的校園,並搬去城鎮之外的地方運營。這反過來將減少或者至少會削弱地方政府對地方大學的責任及關聯的知識環境。

空間挑戰:智慧城市發展下的空間是什麼樣子仍然是未知數。有跡象表明,新興的智能移動方式將改變城市內部發展。從長遠來看,或許未來十年裡,會有創新的城市政府做出這樣的決定:市中心對那些沒有配備智能技術的私家車進行關閉;只有智能無人駕駛的公共汽車、出租車或汽車共享公司才能進入市中心。這會進一步促使城市中心商業化,房地產價值提高,並引發更高密度和更多功能的高層建築的建設。

網絡購物的進一步發展將導致城市功能結構發生改變,城市中心趨向於成為國際品牌商店的展示區(消費博物館),以滿足市民和遊客的消費和娛樂需求。次級商業街的角色也會改變,成為混合的城市生產、消費和休閒空間。智能工業生產(工業4.0)在城市中的區位也會變化,這與傳統工業用地的區位選擇有所不同。新的地點一定是多功能的,這樣才會滿足高質量勞動力的需求——他們更喜歡住在工作地點附近,利用業餘時間參與休閒或其他活動,從而取得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平衡。有的智慧城市甚至可能會考慮為那些希望從數字化工作環境的壓力中解放出來的人們,配備無網絡的空間。

城市治理的挑戰:數字產業、政策顧問、諮詢師和媒體,將敦促地方政府推動城市進行數字技術在城市發展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城市將不得不徹底改變其基礎設施技術系統,併為通信和信息傳遞提供便捷的數字平臺。要滿足市民、地方企業和商業的需求,就必須採用新的信息形式和通信政策。與以往相比,地方政府必須平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規劃和決策過程。要做到這一點,地方政府需要招募新的合格工作人員以引進和推動數字化轉型,同時與技術提供商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溝通。

由於缺少招募新的掌握數字化技術的行政人員的預算,地方政府將不得不投入資金和時間來重新培訓政府人員,特別是地方規劃部門中從事設計和管理的工作人員。地方政府面臨的一個更大的挑戰是,社交媒體和大眾平臺會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城市發展中來,向社會提供新的交流手段和平臺將不可避免地使城市政府面臨民眾參與城市發展戰略的新要求——除非地方或國家政府阻礙甚至壓制這種參與行為。

上面簡要概述的這些挑戰需要許多深入的實證研究。數字化革命對城市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必須進行仔細的監控,以避免對經濟、社會、文化和空間造成負面影響,從而減小系統故障的風險,減輕對少數全球性巨頭公司的依賴。

7 、我們要怎麼做:對城市治理的啟示

城市必須尋找合適的、社會平衡的方式和手段來容納智能基礎設施。智慧城市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促使地方政府採取如下措施:

第一,制訂跨部門(包括地方機構和團體合作)的綜合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確定城市發展優先事項。

第二,在市場主導環境中,建立新的、高效和空間均衡的數字化基礎設施

第三,確定和分配自由區,作為智慧城市發展的空間實驗區

第四,監測新型數字技術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投入大量資金用於設施監測(智能城市監測委員會),開展社會和經濟研究。

第五,培訓或聘用新員工,瞭解和處理傳統與數字化城市發展之間的聯繫

第六,在公共行政部門招聘合格的新員工,並對公共部門員工進行長期培訓。

第七,篩選和修改阻礙用戶友好型智能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城市發展法規。總體來說,所有有關城市發展的層面都必須重新審視,以平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智能技術的使用,對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作出儘早應對。

8、結語

在全球化、全球競爭以及技術飛速變化的時代 , 智慧城市的標籤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智能化解決方案對城市空間的影響,如智能交通、智能購物、智能物流、智能醫療、智能教育、智能參與等都在被廣泛研究。城市必須制訂新的研究議程。地方政府部門需要重新審視其內部組織結構,以應對智能化基礎設施發展帶來的多重社會、經濟和空間挑戰。

城市規劃需要進行自我改造,否則,數字化基礎設施的發展將會使傳統的城市規劃方法退步,把規劃師轉變為城市裝潢師、城市律師、GIS 怪人、數據垃圾管理人員或僅僅是網絡管理員。智慧城市的發展需要對城市發展方式進行精心協調、對規劃教育進行修訂以及創造城市治理的新形式。

在可預見的未來,城市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和中國的一些全球性ITC巨頭,它們具有很大的技術和議價資本。這些巨頭和組織將說服消費者和整個城市依賴並使用智能技術。因此,必須對數字領域正在進行的過渡轉型進行仔細的監控。

城市是這一轉變的實驗室,市民將會體驗到他們的生活空間和他們的日常生活所受到的影響。大數據收集和存儲導致的隱私顧慮以及依賴性風險,均被帶來便利的理由所忽視。數字革命將使地方社會更加民主的希望難以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