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父親爲什麼不姓孔?孔子真的是「野合」的私生子嗎?

孔子的父親為什麼不姓孔?孔子真的是「野合」的私生子嗎?

對於聖人,人們的疑問和好奇總是很多。

先說說孔子的姓氏之迷。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按照古人姓氏命名的慣例,古書上稱她為顏氏徵。)為什麼孔子父親不姓孔呢?難道孔子真的像野史所傳的那樣是私生子嗎?

孔子祖籍宋國。大約地處現在的河南東部、江蘇西北部、安徽北部和山東西南端之間。由於一次宋國貴族之間的權力傾軋,失利的孔防叔一家被逼得逃往了魯國。其後,孔防叔生孔伯夏,孔伯夏生孔梁紇。孔梁紇字叔,所以史書上又稱他為叔梁紇。

原來孔子的父親大名叫:孔梁紇。

孔子的父親為什麼不姓孔?孔子真的是「野合」的私生子嗎?

《史記 孔子世家第十七》開篇就說:“......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就因為這“野合”二字,引發世人無盡的遐想。野史更是傳的繪聲繪色,說是一個老貴族於野外姦汙了純情少女,生下了私生子。

《史記 孔子世家》《索隠》和《正義》裡說,是因為孔子父母年齡差比較大,這種不合於《禮記》中關於婚嫁年齡規定的婚姻叫做“野合”。

《黃帝內經》裡說,女子身體素質以七為節律,逢七的年歲,身體會有一些質的變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而男子身體素質以八為節律,逢八的年歲,身體會有質的變化:“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

史載,叔梁紇娶顏氏徵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了,這種出於常理之外的結合叫做“野合”。

但是更有說服力的理由,來自於對古文字本意的探究。

《說文》:“野,郊外也。從裡、予聲。”

《說文》:“裡,居也。從田、從土。”

《說文》裡明確的指出,“野”的字意由“裡”字引申而來,所以“野”字的本意也應當與“居”有關,也就是“野外的居所”,而絕非籠統的“郊外”之意。

孔父有九個女兒和一個跛腳的兒子,按《禮記》的規定,女子及身體有缺陷的兒子都不可以承繼宗祠,所以叔梁紇希望有一個健康的兒子。儘管年歲已高,但他仍與新妻顏氏徵在尼丘誠意祈禱,之後在郊外的草屋裡結合,果然有孕生子。並因地命名,名丘,字仲尼。

關於孔子的相貌,也是人們議論的焦點。大抵聖人都有異相。據《史記》記載,孔子“生而首上圩頂,”。“圩頂”是什麼意思呢?根據司馬貞《索引》中解釋:“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反之,中低而四旁高也。”孔子的頭頂骨是中間低四邊高——哎呀,真是聖人異相啊!

關於孔子的相貌,曲阜民間傳說孔子“七出 ”,即指牙齒暴露在唇外,鼻孔朝天,耳朵很大,眼睛突出,合起來看,就是七竅突出的樣子。(長相實在是不敢恭維啊。)

也有書記載說是:“河目隆顙”,意為長眼睛,高顴骨。當然,這些都不能排除古人對偉人相貌誇張的描述。

《史記》又載:孔子成年後“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這身高,相當於今天的1.9米以上啊。

孔子的父親為什麼不姓孔?孔子真的是「野合」的私生子嗎?

當年孔子從宋國倉惶出逃。在鄭國,他和弟子們走散了,孤身一人站在城牆下。子貢到處找,逢人便問。有人對子貢說:“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犬。”傳說堯身形瘦長,孔子與之相似。而禹的身高是九尺二寸,孔子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說明孔子身材比例不適,腰長腿短。

子貢聽了那個人的描述,果然在東門找到了孔子。子貢將那個人的原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聽後,淡淡一笑說道:“外貌說得還在其次,倒是那句‘累累若喪家之犬’說的十分貼切。”可見聖人心態倒是十分的大氣平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