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是什麼意思?沙彌戒是哪十戒?

「沙彌」是什麼意思?沙彌戒是哪十戒?

沙彌是什麼意思?

沙彌,是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齡在七歲以上,未滿二十歲時出家的男子。沙彌(samane ),華譯息慈,即息惡和行慈的意思。又譯作勤策,即為大僧勤加策勵的對象。在佛教僧團中,首位沙彌為羅侯羅。人若想成沙彌,需受十戒。凡小孩出家,叫做沙彌。人若過了七十歲,便不準受具足戒,祗能受沙彌戒,做沙彌,而不能正式成為比丘。

沙彌有三類:(一) 驅烏沙彌(尼);(二) 應法沙彌(尼);(三) 名字沙彌(尼)。七至十三歲,名驅烏沙彌,謂其只能驅逐烏鳥。十四至十九歲,名應法沙彌,謂正合沙彌的地位。二十至七十歲,名名字沙彌,謂在此年齡內,本來應居比丘位,但以緣未及,故尚稱沙彌的名字。沙彌與沙彌尼,皆應受持十戒。

沙彌戒是什麼意思?是哪十戒?

沙彌戒,是指未滿二十歲出家的男子(沙彌)、女子(沙彌尼)應該持守的十條戒律。即:1.不殺生;2.不偷盜;3.不淫;4.不妄語;5.不飲酒;6.不著花鬘好香塗身;7.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觀聽;8.不坐臥高廣大床; 9.不非時食;10.不捉持金銀寶物。這是出家沙彌的戒律,也是進入解脫之門的守則。

「沙彌」是什麼意思?沙彌戒是哪十戒?

一、不殺生

生是生物,包含一切有生命的動物。斷除一切有生命的動物之生命,叫做殺生。佛制沙門不得殺害有生命的眾生,叫「不殺生戒」。

上至諸佛、聖人、師僧、父母,下至蜎飛蠕動、微細昆蟲,但有命者,不得故殺。或自殺,或教他殺,或見殺隨喜。廣如律中,文繁不錄。經載冬月生蝨,取放竹筒中,暖以綿絮,養以膩物,恐其飢凍而死也。乃至濾水覆燈,不畜貓狸等,皆慈悲之道也。微類尚然,大者可知矣!今人不能如是行慈,復加傷害可乎?故經雲:“施恩濟乏,使其得安,若見殺者,當起慈心。”噫,可不戒歟!

二、不偷盜

凡是有主物,不與而取,便叫做盜。

金銀重物,以至一針一草,不得不與而取。若常住物,若信施物,若僧眾物,若官物,民物,一切物。或奪取,或竊取,或詐取,乃至偷稅冒渡等,皆為偷盜。經載:“一沙彌盜常住果七枚;一沙彌盜眾僧餅數番(fān);一沙彌盜眾僧石蜜少分,俱墮地獄。”故經雲:“寧就斷手,不取非財。” 噫,可不戒歟!——《沙彌律儀要略》·蓮池大師

「沙彌」是什麼意思?沙彌戒是哪十戒?

三、不淫

淫者男女交媾,以染汙心,行穢惡行,名不淨行,又名非梵行。佛製出家僧尼,不得與一切男女作不淨行,名不淫戒。

在家五戒,惟制邪淫;出家十戒,全斷淫慾。但干犯世間一切男女,悉名破戒。《楞嚴經》載寶蓮香比丘尼,私行淫慾,自言淫慾非殺非偷,無有罪報。遂感身出猛火,生陷地獄。世人因欲,殺身亡家。出俗為僧,豈可更犯!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故經雲:“雖淫泆(yì)而生,不如貞潔而死。”噫,可不戒歟!——《沙彌律儀要略》·蓮池大師

四、不妄語

心口相違,說虛妄不實的言語,欺誑他人,叫做妄語。此不妄語戒,正制不得說大妄語,兼制不得犯四種口過──妄言、綺語、惡口、兩舌等。

妄語有四:一者妄言。謂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虛妄不實等。二者綺語。謂妝飾浮言靡語,豔曲情詞,導欲增悲,蕩人心志等。三者惡口。謂粗惡罵詈(lì)人等。四者兩舌。謂向此說彼,向彼說此,離間恩義,挑唆鬥爭等。乃至前譽後毀,面是背非;證入人罪,發宣人短,皆妄語之類也。若凡夫自言證聖,如言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等,名大妄語,其罪極重。餘妄語,為救他急難,方便權巧,慈悲利濟者不犯。古人謂:“行己之要,自不妄語始。”況學出世之道乎?經載:沙彌輕笑一老比丘,讀經聲如狗吠。而老比丘者,是阿羅漢,因教沙彌急懺,僅免地獄,猶墮狗身。惡言一句,為害至此。故經雲:“夫士處世,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噫,可不戒歟!——《沙彌律儀要略》·蓮池大師

「沙彌」是什麼意思?沙彌戒是哪十戒?

五、不飲酒

飲酒者,謂飲一切能醉人之酒。西域酒有多種:甘蔗、葡萄,及與百花,皆可造酒。此方止有米造,俱不可飲。除有重病,非酒莫療者,白眾方服。無故一滴不可沾唇。乃至不得齅酒,不得止酒舍,不得以酒飲人。儀狄造酒,禹因痛絕;紂作酒池,國以滅亡。僧而飲酒,可恥尤甚。昔有優婆塞,因破酒戒,遂並餘戒俱破。三十六失,一飲備焉,過非小矣。貪飲之人,死墮沸屎地獄,生生愚痴,失智慧種。迷魂狂藥,烈於砒(pī)鴆(zhèn)。故經雲:“寧飲烊銅,慎無犯酒。” 噫,可不戒歟!——《沙彌律儀要略》·蓮池大師

六、不著花鬘好香塗身

華鬘為妝飾品的代表,不著香花鬘,包括不得戴耳環、項鍊、瓔珞、手鐲、指環等妝飾品。不香塗身者,包含不得用香水、香油、雪花膏、脂粉等化妝品,塗抹身體。今南傳佛教國家,每逢佛日(似六齋日)受持八關齋戒之男女居士,到佛寺燒香求福者,皆不化妝,不戴飾物。若出家人以貪染心穿戴飾物,塗抹化妝品者,皆犯戒。

花鬘者,西域人貫花作鬘,以嚴其首。此土則繒絨金寶,制飾巾冠之類是也。香塗身者,西域貴人,用名香為末,令青衣摩身。此土則佩香、薰香、脂粉之類是也。出家之人,豈宜用此?佛制三衣,俱用粗疏麻布,獸毛蠶口,害物傷慈,非所應也。除年及七十,衰頹之甚,非帛不暖者,或可為之,餘俱不可。夏禹惡衣,公孫布被。王臣之貴,宜為不為,豈得道人,反貪華飾?壞色為服,糞掃蔽形,固其宜矣。古有高僧,三十年著一緉(liǎng)鞋,況凡輩乎?噫,可不戒歟!——《沙彌律儀要略》·蓮池大師

七、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觀聽

歌者唱歌,舞是跳舞,吹簫彈琴,操奏樂器,統名倡伎。今時之電影、戲劇、魔術等,皆屬此戒所攝。若故自作、若教他作,若他人作時,故往觀聽者,皆犯戒。

歌者,口出歌曲;舞者,身為戲舞;倡妓者,謂琴、瑟、簫管之類是也。不得自作,亦不得他人作時,故往觀聽。古有仙人,因聽女歌,音聲微妙,遽(jù)失神足,觀聽之害如是,況自作乎?今世愚人,因法華有琵琶、鐃(náo)、鈸(bó)之句,恣學音樂。然法華乃供養諸佛,非自娛也。應院作人間法事道場,猶可為之。今為生死,舍俗出家,豈宜不修正務,而求工技樂?乃至圍棋、陸博、骰(tóu)擲、摴(shū)蒱(pú)等事,皆亂道心,增長過惡。噫,可不戒歟!——《沙彌律儀要略》·蓮池大師

「沙彌」是什麼意思?沙彌戒是哪十戒?

八、不坐臥高廣大床

佛制繩床,高不過如來八指,過此即犯。乃至漆彩雕刻,及紗絹帳褥之類,亦不宜用。古人用草為座,宿於樹下,今有床榻,亦既勝矣!何更高廣,縱恣幻軀?脅尊者,一生脅不著席。高峰妙禪師,三年立願不沾床凳;悟達受沉香之座,尚損福而招報。噫,可不戒歟!——《沙彌律儀要略》·蓮池大師

九、不非時食

從清晨明相出現至日正中,為僧食之時。從日過中至次日未天亮之前,非僧食時,故名非時。非時而食,名為破齋,咽咽結罪。若有病緣,可服非時漿、含消藥、終身藥等,不犯。

非時者,過日午,非僧食之時分也。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後食,鬼夜食。僧宜學佛,不過午食。餓鬼聞碗缽聲,則咽中火起,故午食尚宜寂靜,況過午乎?昔有高僧,聞鄰房僧,午後舉爨(cuàn),不覺涕泣,悲佛法之衰殘也。今人體弱多病,欲數(shuò)數(shuò)食者,或不能持此戒,故古人稱晚食為藥石,取療病之意也。必也知違佛制,生大慚愧,念餓鬼苦,常行悲濟。不多食,不美食,不安意食,庶幾可耳!如或不然,得罪彌重。噫,可不戒歟!——《沙彌律儀要略》·蓮池大師

「沙彌」是什麼意思?沙彌戒是哪十戒?

十、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戒

此戒犯罪要件,須是以貪染心,捉持生像金銀寶物者犯;若為三寶事暫捉持,或為和尚阿闍黎掌管,自不貪蓄,非犯。

生即金也;像,似也,似金者銀也。謂金色生本自黃,銀可染黃似金也。寶者,七寶之類也。皆長貪心,妨廢道業。故佛在世時,僧皆乞食,不立煙爨,衣服房舍,悉任外緣,置金銀於無用之地。捉持尚禁,清可知矣。鋤金不顧,世儒尚然,釋子稱貧,畜財奚用?今人不能俱行乞食,或入叢林,或住庵院,或出遠方,亦未免有金銀之費。必也知違佛制,生大慚愧,念他貧乏,常行佈施。不營求,不畜積,不販賣,不以七寶妝飾衣器等物,庶幾可耳。如或不然,得罪彌重。噫,可不戒歟!——《沙彌律儀要略》·蓮池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