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小說排名,《射鵰英雄傳》的排名慘不忍睹,但事實確實如此

金庸的小說排名,《射鵰英雄傳》的排名慘不忍睹

【第1:《鹿鼎記》】

《鹿鼎記》是金庸封刀之作,意義非凡,金庸跳出了“武俠小說”的範疇,將武俠與歷史完全融為一體,刻畫出了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鬥爭和國民性的弱點。

《鹿鼎記》是金庸的一部“反武俠”的作品。金庸之前所標榜的“武俠”在這部小說中完全崩潰,被寫成空有抱負、無能為力,比如陳近南、沐劍聲等,他們是從前金庸所著力宣揚的人物。但到了這部小說中,他們都鬱郁不得志,韋小寶和康熙這樣不被“仁義道德”束縛、不擇手段的人卻獲得空前成功。

金庸的小說排名,《射鵰英雄傳》的排名慘不忍睹,但事實確實如此

“武俠”的理想在和殘酷的現實的激鬥中宣告完全失敗,武俠夢碎,清醒過來吧,令人有醍醐灌頂之感!《鹿鼎記》的意義極為重大,這部作品可以單獨拿出來,和正統文學相抗衡。

【第2:《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表面看是講“武俠”的,但其深層的含義是一部政治隱喻的小說。書中人物都是現實中可以找到原型的,比如說左冷禪,此人是一個野心家,雄心勃勃,想要稱霸武林,這不就是歷史上的那些企圖建立霸權的人物嗎?

君子劍嶽不群是一個陰謀家,雖然目的和左冷禪這一類是相同的,但他們的競爭手段和強項則完全不同。嶽不群不擅長明面上的政治鬥爭,但擅長暗中積蓄力量,發動致命一擊。這和勾踐、宇文邕、康熙等帝王人物的隱忍和突然發難有異曲同工之妙。

任我行、方證、沖虛、令狐沖等人也都有其代表性。任我行乃是一個雄途大志的政治家,類似於三國的曹操。方證、沖虛是保守勢力,妄圖在複雜政治鬥爭中保持中立,保住基業,類似於三國的劉表、劉璋。令狐沖則是嚮往歸隱的隱士,想做司馬徽、龐德公。

金庸的小說排名,《射鵰英雄傳》的排名慘不忍睹,但事實確實如此

《笑傲江湖》也可以不當做武俠小說來讀,是一本分量極重的小說。

【第3:《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僅僅能夠排名第三恐怕是很多人想不到的。這部作品可以說是金庸的武俠小說的集大成之作了。只要是武俠的元素,這部小說中一定有。這部小說中涉及到的人物、武功、地點、國家之多,是所有金庸小說中最多的,意境極為廣闊。

《天龍八部》的主題思想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簡而言之是“求而不得”。這部小說宣揚了一種人世苦難的佛家思想,是一部內涵極為深刻的小說。

【第4:《神鵰俠侶》】

這部小說的主題是一個“情”字,楊過和小龍女、李莫愁和陸展元、武三通和義女何沅君、郭芙和二武耶律齊、程英陸無雙對楊過、公孫止和裘千尺、王重陽和林朝英等等等等,描述了各式各樣的愛情。包括其中一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西,如“絕情谷”、“情花”、“玉女心經”等等。此部小說在愛情這個小領域精耕細作,達到了非常深入的效果。

【第5:《連城訣》】

《連城訣》是金庸小說中少有的短篇佳作。作品篇幅雖小,但刻畫出了一個極為兇險的江湖,人心險惡、步步殺機。如果說《神鵰俠侶》是一部“情”書,那《連城訣》就是一部寫“醜惡”的書。戚長髮、淩退思、血刀老祖、花鐵乾等人無不將“醜惡”展現得淋漓盡致。

【第6:《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在主題方面令人捉摸不透。書中的寫作方式卻反而成為了它的最大特點,書中在塑造“明教”這個集體形象的時候極為出色,從殺人不眨眼的“魔教”、四分五裂的局面,到光明頂一戰中“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的悲壯殉教,明教的形象完成了180度的大轉彎。金庸的寫作功力深厚之極,令人歎為觀止。

【第7:《雪山飛狐》】

金庸的小說排名,《射鵰英雄傳》的排名慘不忍睹,但事實確實如此

《雪山飛狐》的最大成功在於寫作的結構。此書完全採用倒敘作為構思,其主要的劇情都是通過人物口述而出,讀來令人有迷霧重重、抽絲剝繭之感。這部小說讓我們見證了金庸非同尋常的創造力。

【最後的力作:《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在粉絲心中地位極為崇高,不過很可惜的是,這是金庸前期的作品,在含金量上遠遠不如後期的大作,甚至藝術成就上也比不上《雪山飛狐》、《連城訣》等。讀完全書,感覺就是一本流水賬,從大漠到趙王府,到鐵槍廟、桃花島、明霞島、皇宮、牛家村、丐幫君山大會、鐵掌幫、黑沼泥潭、一燈居所、嘉興煙雨樓,再參加蒙古西征,最終參加華山論劍。這部小說,金庸中規中矩,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

【其他】

《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飛狐外傳》、《俠客行》、《鴛鴦刀》、《白馬嘯西風》、《越女劍》等則更無法跟上面7部大作相比了,在金庸小說中較為靠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