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讀時光|歲月溫潤 寫意名城

静读时光|岁月温润 写意名城

静读时光|岁月温润 写意名城

01

作為土生土長的遵義人,除去在外讀書的四年,其他的光陰大都是在遵義度過的。

生於斯,長於斯,說起來,我應該對遵義很熟悉了。可是細想起來,其實我又真的不太瞭解她。

如果不是因為近年工作上的調整,我從紅花崗區調到了匯川區,可能到現在我都不大分得清哪是珠海路,哪是廈門路,更別說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的市政路網中數不勝數的新幹線。

地處西南腹地的遵義,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與一、二線城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因為彪炳史冊的遵義會議和蜚聲中外的國酒茅臺,得以讓世人更多的關注這座別具魅力的紅色之城。

20年的職業生涯中,也有機會可以選擇離開,但最終都放棄了,除卻家庭的因素,更多的還是覺得在這座熟悉的小城裡,工作生活會更真實更自在。

習慣這裡推窗就見綠、抬頭就是藍、湘江河間白鷺飛、鳳凰路上梧桐黃,夏天半城梔子香、秋天滿城桂花開的美好自然生態;喜歡這裡遍佈大街小巷的羊肉粉、豆花面、鴨溪涼粉、劉二媽米皮、洋芋粑粑的小吃。

喜歡流連赤水的桫欏林海、丹霞飛瀑、務川的九天母石、湄潭的萬畝茶海、綏陽的雙河溶洞、鳳崗的仙人嶺星羅棋佈的美景風光……

登頂世界文化遺產——中世紀古堡海龍屯,雖已不見當年的金戈鐵馬刀光劍影,但屹立著的斷壁殘垣,似乎還在無聲訴說著當年平播之役的血雨腥風。

静读时光|岁月温润 写意名城

02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旅遊產業的投入,新舟禹門沙灘、深溪楊粲墓、三渡雲門囤、龍潭仡佬丹砂古寨、楓香的花茂和苟壩、烏江山水畫廊、赤水丙安古鎮……越來越多被埋沒的珍珠重新散發光彩。

這就是所謂山水相依情無限,一方水土一方人吧。

古蹟之於歷史,草木之於山川,正是有了彼此的守望,才見證了歲月的榮枯,傳遞著生命的精髓,也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遵義人。

遵義,因著歷史上很長時期都歸屬川渝,直至清雍正年間才被劃歸貴州,所以無論是從語言、服飾、飲食習慣還是性骨,都深深烙下巴蜀印跡。

我們既可以擼起袖子幹,也可以甩開膀子喝,放開嗓子唱,能吃苦,也會生活。

依美酒河蜿蜒而生,以國酒茅臺為代表的一眾醬香型白酒,穿越歷史的烽煙,依舊穩穩當當地擺在團圓喜慶的桌上,也因此產生了獨具遵義特色的酒文化。

仡佬族極具誘惑力的食俗禮儀“三么臺”……第一臺接風洗塵,第二臺八仙醉酒,第三臺四方團圓,但光聽名字,便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套用一句《舌尖上的中國》的解說詞:酒裡有紅高粱的味道,美酒河的味道,風的味道,大山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有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這些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而對我這個有點小酒情結的人來說,有酒有詩歌,有酒有遠方,有酒才有更爽性快意的生活。

今年春節,陪遠方來的親友走進遵義市博物館,更系統地瞭解家鄉的前世今生。

静读时光|岁月温润 写意名城

03

博物館不大,館藏的東西也很有限,但這裡濃縮著遵義歷史上的精華,從人到物,從“漢三賢”到“清三儒”,從流傳千年的儺戲到與日月同輝的豐富礦產資源。

這裡的每一件館藏在我看來都格外珍貴和親切,因為這是我們從來不需要想起,也一直不會忘記的精神家園的標誌。

“山地上花在開,樹在生長,和它們一同生長的,就是一輩一輩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和圍著火塘講的傳說,就是人活著的另外一種食糧”。

今天,遵義的都市更加繁華,遵義、仁懷兩個機場,高鐵的通行讓這裡的交通變得更加便捷。

許多遊客慕“遵義會議”之名而來,但到了以後會發現“紅色聖地”並非她唯一的名片。

行走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你會感受到時尚與古樸並存,田園與現代共舞,感嘆於紅色長征文化和醇厚酒文化的滲透融合。

有人曾說,遵義是一座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想說遵義是一座你來了還想再來,你離開了也還會回來的城市。

遵義是小,小而色彩豐,小而格局大,小而性情真,小而後勁足,她就是這樣一個自然生動而又熱氣騰騰的所在。

悠悠天宇曠,濃濃故鄉情。紅色聖地,醉美遵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