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宣傳家鄉「二」涇陽西北塬上的老王家

在涇陽縣北仲山與嵯峨山交接的岔口,人稱谷口。這裡曾經建有谷口宮。這裡的郭家塬曾是唐朝唐智殼練兵的地方。

  • 大力宣傳家鄉「二」涇陽西北塬上的老王家

    大力宣傳家鄉「二」涇陽西北塬上的老王家

這裡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陝北乃至西北通往關中的必經之地。這裡有尚武的傳統。這裡有山有水,有川有塬,有仲山晴嵐,有嵯峨凌雲,有文川秀色。這裡有一個風景如畫的村莊——魚池村。

這裡曾經有一個大宅門,是西北原最大最闊的宅院、家有良田千畝,在王橋、橋底、潤鎮、口鎮、涇陽、淳化縣城都開了糧店和油坊。這裡王家老太太何氏(白王人),她養了八個兒子。

家的男主人王子常是涇陽縣口鎮第一個地下黨員,他在口鎮建立共產黨的地下交通站,他領導1928年的涇陽交農運動。他多次被捕,但都不忘初心為黨的事業奮鬥,他掩護並輸送了大批進步青年到陝北。他受縣教育局局長楊和初之聘,任“一高”國文教員,由於他對古典文學造詣較深,兼擅詩文,治學嚴謹,管教得法,頗得師生讚譽。常以“西北風”“狂人”為筆名揭露社會的黑暗。1949年初人民解放軍第一次解放縣內西北部分地區時,他積極配合中共涇陽工委迎接解放,被任命為縣人民政府三科科長;同年10月,省委對其歷史作出結論,恢復其黨籍。1960年6月因心臟病突發病故,終年55歲。

他們有八個兒子,依次為王振鐸,王振釗,王振鏞,王振銳,王振鈞,王振鏢,王振鋼,王振鈺。八個兒子全上學,五個當兵 保家衛國,還有三個大學生:四兒學建築、五兒學體育教育、六兒學石油地質。別人存錢,他們家養儒。

老大老二老三是解放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

二子王振釗,涇陽簡易師範中專,西安解放軍政治學院大專畢業。先在涇教書,後投從戎,1949年4月參加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獨立十一師。參於解放西北,甘南剿匪。主要從事政治宣傳工作。在白色恐怖時期,老二陝北紅區買藥跑到西安,在千難萬險下搞得四十盒消炎藥品逃過了車站的嚴查,安全將藥品帶到革命紅區。

三兒子王振鏞1949年隨西北野戰軍一路西進,解放西安,佔領蘭州,解放西寧。10月同王震的第一兵團第二軍開赴新疆,部隊在入疆過程中克服了諸多困難。由於汽車少,多數士兵放棄了有水有人家但行軍路程較遠的路線,選擇了徒步穿越荒蕪人煙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行程700多公里,歷時十八天最終抵達和田,消滅了國民黨和少數民族暴亂分子。彭德懷總司令致電嘉獎他們“創造了我軍有史以來的進軍記錄。”又參加了十多次剿匪戰鬥,因此榮獲解放新疆榮譽勳章。1950年王振鏞隨部隊由新疆和田出發

大力宣傳家鄉「二」涇陽西北塬上的老王家翻越高寒缺氧的崑崙山,騎著馬趕著駱駝,手凍腫了,嘴凍裂了,渴了抓一把雪送入口中,餓了吃口炒麵充飢。夜裡山陡路滑,歷盡千難萬險到達了阿里地區,最終西藏和平解放,他也因此獲西藏和平解放勳章。1951年他考入解放軍第一步兵學校,由於勤奮鑽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分配到新疆軍區四師十團任中尉排長,後又任中尉連長。1955年實行軍銜制,授予上尉參謀,負責軍區作訓工作。

因為五個兒子均在部隊報效祖國,餘下的分別在教育戰線及油田工作,家裡沒有勞力種地,只好請來一個務農的農民給家裡種莊稼,王家太太戴上了地富反壞的帽子。文革結束後,老王家的成分已經撥亂反正,四類分子帽子已經摘去,老王家的人也揚眉吐氣。1990年王家太太過生日,四世同堂,其樂融融。王家太太開心的說:“雖然我的兒子沒有做大官的,但他們各個都成了才,我知足了”。如今,王家已經有三代、四代軍人。當年的“佘太君”也不過生養六個兒子,王家太太生養八個兒子,並把他們培養成優秀人才。如今的人們生養兩個孩子,都叫苦連天,真應該學習王家太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