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會暴露人的精神素質缺陷

趣味會暴露人的精神素質缺陷

文化有兩個必備的要素,一是傳統,二是思考。

做一個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於人類精神傳統之中進行思考。文明之對於不同的人,往往進入其不同的心理層次。進入意識層次,只是學問;進入無意識層次,才是教養。

時尚和文明是兩回事。一個受時尚支配的人僅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衛,本質上卻是一個矇昧人,惟有紮根在人類精神傳統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知識和心靈是兩回事。若想知道一個人的精神級別,不要看他研究什麼,而要看他喜歡什麼。

一個人在精神素質上的缺陷往往會通過他的趣味暴露出來。趣味是最難掩飾的,因為它已經紮根在無意識之中,總是在不經意中流露。

先秦是中國文化的黃金時代,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黃金時代,皆大師輩出,誕生了光照兩千多年的精神寶庫。可是,若要比GDP,那個時候哪裡比得過今天!由此可知,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在財富和文化之間,完全不存在正比例關係。我甚至敢斷言,在某種意義上倒是存在反比例關係,因為一個時代倘若把財富當作首要價值來追求,文化的平庸是必然的趨勢。

趣味會暴露人的精神素質缺陷

在市場經濟迅速推進的條件下,文化的一大部分被消費趣味支配,出現平庸化趨勢,這種情況不足為奇。如果一個民族在文化傳統方面有深厚的精神底蘊,它就仍能夠使其文化的核心不受損害,在世俗化潮流中引領精神文化的向上發展。但是,如果傳統本身具有強烈的實用品格,缺少抵擋世俗化潮流的精神資源,文化整體的狀況就堪憂了。這正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過去的時代出偉人,今天的時代出偶像。偉人功垂千秋,偶像曇花一現。這是媒體時代的悲哀。東方和西方的關係問題是一個說不完的老話題了。我的直覺是,在這個問題上的一切極端之論都是可疑的。需要的是一種平常心,一種不假思索就喜歡和接納一切好東西的健康本能。在此前提下,才能用一種開闊的人類眼光來看待東西方文化之異同。我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常識與智慧、矯情與狹隘心理相結合的具體例證。

一切關於東西方文化之優劣的談論都是非文化、偽文化性質的。民族文化與其說是一個文化概念,不如說是一個政治概念。在我眼裡,只存在一個統一的世界文化寶庫,凡是進入這個寶庫的文化財富在本質上是沒有國籍的。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必定是共通的,是屬於全人類的。那些僅僅屬於東方或者僅僅屬於西方的東西,哪怕是好東西,至多也只有次要的價值。智慧無國籍。

無論東西方,都有過一些徹悟人生底蘊的智者,他們的思想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在這方面,談不上東西方優劣的比較。為了療治現代文明的弊病而求諸東方文化,乃斷章取義之論。正確的提法是,全人類共同繼承各民族歷史上的優秀文化遺產。人們常常嘆息,中國為何產生不了大哲學家、大詩人、大作曲家、大科學家等等。據我看,原因很可能在於我們的文化傳統的實用品格,對純粹的精神性事業不重視、不支持。一切偉大的精神創造的前提是把精神價值本身看得至高無上,在我們的氛圍中,這樣的創造者不易產生,即使產生了也是孤單的,很容易夭折。

中國要真正成為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大國,就必須改變文化的實用品格。一個民族擁有一批以純粹精神創造為樂的人,並且以擁有這樣一批人為榮,在這樣的民族中最有希望產生出世界級的文化偉人。一個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偉大的建樹,歸根到底取決於心智生活的總體水平。擁有心智生活的人越多,從其中產生出世界歷史性的文化偉人的機會就越大。

作為英國人,毛姆生下來便是基督徒,而基督徒是把天主教視為異教的。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他完全可能生在德國南方,成為一個天主教徒,那樣他就要因為並非自己的過錯而作為異教徒受懲罰了。這未免太荒謬。這樣一想,他從此不信教了。

我認為,在這個最簡單的思路中,包含了國際主義的最深刻的理由。看任何事物,必須跳出這個事物,站在比較高的位置上,有廣闊的視野,才看得清它的全貌。看民族文化也是如此。站在本民族的立場上看本民族文化,必定分不清精華和糟粕。只有站在世界和人性的立場上,才能看清本民族文化中哪些是具有普世價值的精華,哪些是違揹人性的糟粕。常常有人舉著愛國的尺子評判人,但這把尺子自身也需要受到評判。

趣味會暴露人的精神素質缺陷

中國文化傳統最缺少兩個東西:形而上學與個人主義。對於我們來說,皇帝和祖宗就是上帝,個人微不足道。在西方,一頭是上帝,一頭是個人,社會在中間,其功能是為兩頭服務。中國文化卻是為了中間犧牲兩頭,上帝、個人都可以不要,唯求社會穩定。儒家思想中,我最讚賞的是對個人道德修養和操守的重視,把自我完善看作人生最高目標。做一個好人,這本身就是價值,就是目的,至於別人是否知道,會不會表揚你,在社會上能否得到好報,都不重要。

道家思想中,我最讚賞的是對個人精神自由的重視,把自我實現看作人生最高目標。

人活在世上,要超脫功利和習俗,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在現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里,這二者尤其可貴。有一些東西,比如自由、民主、人權,業已成為普世價值,不管你怎樣朝它們叫嚷,都無濟於事了。好的知識分子文化與好的大眾文化之間的距離,遠遠小於好的知識分子文化與壞的知識分子文化之間的距離。僅僅有學歷或者某個領域的知識,還不能算知識分子。什麼是知識分子?

趣味會暴露人的精神素質缺陷

一個人真正品嚐到了智力生活的快樂,從此養成了智力活動的習慣,一輩子也改不掉了,讓他不學習不思考他就難受,這樣的人才叫知識分子。文化和學術是社會的財富,但具體的文化創造和學術研究過程卻是非常個人化的,一切精神傑作都是個人在寂寞中獨立勞作的產物。

世上任何時候總是有真正愛文化的人,他之從事文化乃是性情所驅,不得不然。所以,不管市聲如何喧囂,人心如何浮躁,他仍能心靜如恆。當我們圍繞某一個主題讀書和寫作時,我們便稱之為學術。我們的主題越是固定不變,以至於不再讀與這個主題無關的書和不再寫與這個主題無關的文章,我們就越是純粹的學者。牛頓說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這話說得既自豪又謙虛,他以這種方式表達了一位巨人對於被自己超過了的前輩的尊敬。倘若這話從一個寄生在巨人身上的侏儒口中說出,就只能令人啼笑皆非了。

一切精神的創造,一切靈魂的珍寶,到頭來都是毀於沒有靈魂的東西之手:老鼠、蛀蟲、水、火、地震、戰爭、空氣、時間……甲骨文,金文,竹簡,羊皮紙,普通紙,電腦……書寫越來越方便了,於是文字氾濫,寫出的字也就越來越沒有價值了。蘇格拉底、孔子、釋迦牟尼、基督都不留文字,卻招來了最多的文字。突然產生一個感覺:歷史又漫長又短暫,孔子(和一切歷史人物)距今天又遠又近。

趣味會暴露人的精神素質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