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暴雪打造「魔獸」電影宇宙的失敗

《魔獸》電影,其實就是暴雪心中的《鋼鐵俠1》。

論暴雪打造“魔獸”電影宇宙的失敗

《鋼鐵俠1》

可是結果怎麼樣?

魔獸電影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暴雪自己選題的鍋。傳奇對整部電影把控並沒有什麼差池,選角也可圈可點,特效也走在前沿。然而整部電影還是透露著一股尷尬,看完只覺一言難盡。說到底,有幾個人是魔獸爭霸2入的坑,黑潮歷史誰懂啊。你乖乖排巫妖王三部曲能死嗎?就因為配合德拉諾之王這個爛版本,非要拍第一次獸人戰爭。彼時現代部落還沒出生,人獸大戰容易臉譜化,登場人物巨多講起來煩。你累不累?

如果漫威第一部就拍無限戰爭,怕是要賣給DC哦!

放著魔獸爭霸3成熟的單人劇本不用,上來就搞什麼史詩戰爭,又請不來彼得傑克遜擔綱,更不用提霍比特人珠玉在前。你暴雪遊戲粉多有什麼用?選題選題選題,題沒選好乾什麼都白搭。講句難聽的,你暴雪第一步電影拍吉姆雷諾起義都比這強。星際2的劇本比魔獸一直都強過一個量級。

論暴雪打造“魔獸”電影宇宙的失敗

最後就是暴雪陪了夫人又折兵,電影宇宙偃旗息鼓,德拉諾之王榮登第一爛資料片寶座,弗洛爾帶著一幫睿智開始傳播綠教婊聖光婊英雄婊艾澤拉斯。

史詩,史詩,聯盟部落互相種族滅絕可真是史詩啊。

想要複製漫威宇宙的成功,就必須理解《鋼鐵俠1》的成功。從我們可以分析出好的能開創系列的作品,一般滿足如下5個特徵:

1、故事結構簡單;

2、人物關係簡單;

3、整體基調向上;

4、主人公形象要突出;

5、故事為人物服務。

好吧看上去其實就是簡化簡化再簡化,《鋼鐵俠1》基本就是這種,整部片主要角色就3個人,男主女主反派,沒了。多餘的配角關係線背景介紹統統都沒有。

整部電影的唯一目的,就是讓你喜歡上鋼鐵俠,喜歡上屎大顆,讓你對漫威有點興趣。然後過幾個月再把他的好基友兼日後的仇人推薦給你,等到時間久了介紹的朋友多了宇宙自然就建起了。

哪個蠢貨會一上來就給你展示底蘊?說這個誰懂啊!

論暴雪打造“魔獸”電影宇宙的失敗

哦我差點忘了暴雪就是這麼幹的。魔獸電影聯盟部落雙主角線,兩邊各一大票有的沒的配角人物線,嚴重影響了劇情的權重,結果就是沒有一個人物立起來的,有些角色邏輯還有問題。更不用說整體劇本缺乏取捨(對都刪成這樣了依然缺乏取捨)全在人物關係裡打轉,所謂史詩戰場根本沒有多少鏡頭體現,戰鬥均為群架級別,這就導致了極為小家子氣的觀感。

典型的把一件大事給拍小了。

比《魔獸》更早的霍比特人系列,五軍之戰在最後一部,前兩部均為小團隊冒險,然而史詩氛圍絲毫不減,最後五軍之戰通過層層鋪墊達到高潮。可以說是典型的小事拍大。

所以我說,第一次獸人戰爭,太難拍,也不用拍,選題要把人難死還不討好,完全不適合作為系列開山。宇宙第一部電影,需要的不是內涵,而是討喜好懂好展開。

然而諷刺的是,暴雪手裡現成的適合開山的劇本,其實多的令人髮指。作成這樣,也只能說,時也命也。

另外,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成熟劇情對觀眾不友好的。《鋼鐵俠1》觀眾就記住個屎大顆劇情該不知道還不知道,想必也是很失敗吧。守望電影應該趕緊拍,等劇本成熟了再拍對觀眾就不友好了。(笑)

那麼如果暴雪真的也像漫威那樣花10年時間來打造魔獸電影宇宙,會不會比漫威更賣座?

我只能說很難,可以分這麼兩點來看以及對比

1、漫威當年拍《鋼鐵俠1》可謂是一場豪賭,雖然當時已經規劃好了第一階段的故事情節、出場人物以及未來的走向,但是這第一部能不能成功,在沒上映之前大家心裡都是未知數,一旦成功不了,以漫威當時的資產,後續也無力再開拍新的電影,投資人更會失去信心。然而暴雪並不需要這種豪賭,即使當暴雪還是個小作坊的時候,他們也穩紮穩打的推出了星際、暗黑2、魔獸3,並且該跳票就跳票,直到魔獸世界出現,暴雪才真的成為了有錢的公司。然而魔獸電影從規劃,到開拍再到上映用了多少年?中間既經歷了換導演,又是換劇本,險些沒能與玩家見面,不得不說這之間傳奇影業要背很大的鍋,暴雪很多對電影的想法都沒有被採納,妄加猜測,如果當年選擇迪士尼投資並全權交給他們去拍攝,第一部的電影效果會不會更好一些?畢竟說心裡話,第一部魔獸電影可以說拍的很一般,雖然很多場景和劇情都是充滿情懷的致敬,作為玩了這麼多年魔獸的玩家看著也是熱淚盈眶,但是喧鬧過後再冷靜的審視這部電影,它在奇幻電影中只能算及格以上,良好未滿,優秀更是遠遠談不上。暴雪雖然目前所有遊戲都不算火,但這也是跟那些大火的遊戲相比,暴雪的任何一款遊戲都有穩定的玩家群體,並給它們提供源源不斷的金錢,遠遠沒到不賭一把就可能會失去所有的境地,所以完全沒必要像漫威一樣,穩穩當當做遊戲才是正經。

2、拍成漫威這種十年鉅製需要極其豐富的故事作為支撐,漫威1939年成立,第一位超級英雄納摩也是在1939年,之後靠著一幫極其有才華的編劇和畫師,推出了一個又一個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超級英雄(感謝斯坦李),在這快80年的時間中,經歷了無數的大事件、重啟和平行世界,在我為數不多看過的原著中,迪士尼和漫威只要有心,假設觀眾不審美疲勞的情況下,可拍成電影的故事可謂源源不斷。而且MCU的編劇們也並沒有完全按著原著的劇情去走,在很多小細節致敬的同時,又充滿了屬於自己的創造力,與當代契合。反觀魔獸,對歐美奇幻故事以及奇幻劇情類遊戲接觸較少的中國觀眾和玩家,確實會認為魔獸劇情又史詩又宏大,但是別說那麼多沒有引進的國外鉅作,單單就說早年國內出版過以dnd規則寫的龍槍系列、黑暗精靈系列有多少人看過?冰與火之歌有多少人看過原著?大名鼎鼎的魔戒又有多少人不只是看了電影?遊戲的話就更不用說了,早期的博德之門,冰風谷,還有無冬之夜,以及後來steam上很多遊戲,在現在的時代,還有多少玩家能沉下心來去玩它們,不說其他,單單就是中古戰錘的劇情有多少人能通俗易懂的講出來?

論暴雪打造“魔獸”電影宇宙的失敗

魔獸可以說史詩和宏大,但是它的故事積澱並不足以像漫威一樣拍出一個大系列,電影三部曲或者美劇可能更適合魔獸的影視化

但其實以上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暴雪自己都已經不在乎劇情了,編不下去了,看過8.0前瞻消息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為了增加同盟種族,不惜黑化那個被廢棄的德拉諾的主角之一,並且至今沒有個解釋;對於玩家認為暴雪將希爾瓦娜斯塑造成另一個加爾魯什的種種動作,暴雪也只是給出了模稜兩可的解釋,當我們滿心期待即將進入太空碾碎最終boss虛空大君的時候,剛剛彼此合作趕走燃燒軍團的聯盟和部落,就向槍口轉向了彼此,誰都認為是暴雪自己沒事找事,剛剛解決外患就開始內憂,為了給魔獸強行再續一個資料片的命

而且很多部落的經典角色讓暴雪整的要不是隱退要不就是死了,曾經想大力塑造的年輕一代加爾魯什,也因為暴雪的內部問題最終黑化,慘死平行世界。最終現在只能靠薩魯法爾這個老傢伙撐場面,談榮譽,甚至一直作為幕後的伊崔格也被拿出來設計大量劇情,青黃不接。而聯盟那邊雖然瓦王死的極其壯烈,但是聯盟的老班底幾乎都在,圖拉楊和奧蕾莉亞這兩個活了1000年的老傢伙更是迴歸聯盟

好吧,咱們不說8.0,就說即將結束的軍團再臨,伊利丹的強行洗白,聖光之母澤拉的不黑不白(不好意思我們dh不想要第三個天賦),以及吹了無數牛逼卻連一座群島都沒完全佔領反而被推了老家的燃燒軍團,作為深愛這個世界的老玩家,我早就無力吐槽了,這是暴雪一直以來就有的問題,比如星際中,被渲染了兩部並且吹了無數牛逼的埃蒙,神族倒數第二關剛出肉身就被幾炮轟沒了,緊接著就被三族反推了老家。

可見暴雪對這個套路真是輕車熟路呢。

論暴雪打造“魔獸”電影宇宙的失敗

漫威電影的本質來源於漫畫,而魔獸的本質是遊戲,前者都是用來觀賞,那麼劇情是支撐這一切的基礎,而遊戲的本質是它好不好玩,魔獸玩家們總吵吵的情懷,但是我始終認為並沒有那麼多人去關注劇情是什麼什麼樣,所以魔獸的電影最終只能消費玩家的情懷和感動,但是這種現狀維持不了多久,最終大家都會從朝聖者變成正常的觀影者。即使作為曾經深深喜歡魔獸故事的我,現在也心裡麻木的只關注遊戲的玩法本身,劇情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有種你就把我們部落的領袖全弄死(但是我們部落玩家多啊!)

我們不會永遠為情懷買單,尤其當它有一天不再值得的時候

如果有個好編劇,把魔獸電影好好梳理一下,魔獸在早期那還不完善的故事劇情還是有很大的開發空間,但是後續從5.0起劇情就逐漸崩壞,所以暴雪如果真的立志,並且也有這個機會想把魔獸打造成一個經典系列,那麼天時地利人和,真的一個都不能缺

魔獸大電影選題選的太蠢,這個沒法洗。現在開了個壞頭,暴雪估計是沒法再往下拍了,股東不答應啊。

以暴雪的速度如果按照這個壞頭再往下做10年,能否做到吉婊出場?

這就叫步子太大扯到蛋了。

真正合適的選題我認為應該是:阿爾薩斯的墮落(war3混亂之治人族戰役)

最簡單的王子復仇記,完整的流程,緊湊的節奏,超高人氣的主角,愛情背叛奉獻犧牲樣樣不缺,最後“完美”收官但也有大坑留下。

魔獸玩家、魔獸歷史愛好者、路人都能看的爽,這才是最重要的。

票房好的話可以直接去接混亂之治亡靈戰役,大哥三打銀月城。

論暴雪打造“魔獸”電影宇宙的失敗

一個史詩,什麼地方該用電影什麼地方該用小說什麼地方該用遊戲,暴雪還是欠缺b數。看人家復聯3,根本不用補任何“歷史”“設定”也能看得爽,你不需要知道鋼鐵俠是幹嘛的,只需要知道他是個“想過一般人生活的超級英雄”就可以了,滅霸也不過是個“想殺死半個宇宙生靈的大反派”。

但你要看懂魔獸電影,裡面的人物都得略知一二才行,這種情節最好用編年史和小說來體現。

遊戲畢竟和電影不一樣,遊戲可以慢熱,玩2小時沒進主線是常有的事,電影則要求2小時內充分調動觀眾神經。

最後,暴雪其實是個CG動畫公司。(用心做動畫,用腳做遊戲,媽的)

論暴雪打造“魔獸”電影宇宙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