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羌人在古代中國的歷史發展中,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蜀北一


羌族最早在青藏高原,現在遷徙到四川、甘肅、陝西等地。漢族的起源來自古羌純漢族,最有名的是歷史上記載的“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武王的祖父。

古公亶父因不堪忍受戎狄侵擾,遷徙到今天的陝西歧山,那裡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古公亶父帶領全族營房造地,成為中國歷史記載著最早的農耕民族。現在陝西歧山被稱為“周原”,就是最早“姬”姓,周朝的發源地。

周朝在春秋戰國時開始衰落,隨著秦國崛起,最後滅掉了六國,也將以周朝為天子的華夏各諸侯國滅掉了,秦始皇成為統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由於,秦的祖先是在今天的甘肅禮縣,被司馬遷的《史記》稱為“西犬丘”,也就是西戎。儒家士大夫認為一個過去(茹毛飲血)遊牧民族的西戎滅掉了有禮儀的周朝諸侯國,是一種大逆不道,就將秦始皇說成是暴君,焚書坑儒。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將秦國祖先是為周成王養馬的,並且是黃帝的一支分支,彌補了秦是西戎做出的大逆不道得事情。

西晉八王之亂,引來了“五胡亂華”,胡人開始大肆屠殺漢人,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衣冠南渡》,就是漢人渡過長江,遷徙到南方地區去生活。這五胡中有“匈奴、鮮卑、羯、羌、氐”,羌就是羌族,那時得羌族是遊牧民族,不是早先的古羌純漢族。南北朝時,北方有十六個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羌也是其中之一。從那以後,羌族在中國歷史上不再出現。現在分散在中國一些省份生養休息,繁衍後代。


張律明


古羌人是個非常古老的民族。東漢許慎巜說文解字.羊部》"羌"西戍牧羊人也,從羊,從人,羊亦聲"。《後漢書.西羌傳》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南羌地是也。大禹興於西羌。夏朝是羌人進入中原一支建立的。商代西部有羌方,以遊牧和農業為生分佈在黃河,湟水為中心地區。公元前1066年武年伐紂聯合了蜀,羌等軍隊。春秋戰國時期西北地區的羌族開始向外遷徙,向西北進入西疆,北方遷入草原東進入關中融入華夏族。向西南進入眠江上游地區的和當地土著融合形成今天羌族。進入雲南地區和當地土著融合形成今天景頗,拉祜,怒,傈僳,納西,德昂等藏緬語糸民族。西漢武地時設護羌校㷉管理西羌地區,當時西羌人有150多種。南北朝時羌氐人建立了前秦和後秦等政權。氐人有一種說法是生活在河谷地區以農業為主業的羌人。1038年羌人的一隻党項羌建立了西夏政權。1227年蒙古滅西夏。在元代,羌人在西北地區消失,有一種說法白馬藏族是羌人一支。緬甸五千多萬人口中,羌人血統佔百分之九十以上,印度東北地區黃色人種為古羌人南遷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藏緬語糸後裔。如今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們身邊有你有我又有他。




關東俠客


有一種說法,說鮮卑族是對中國歷史產生影響最深的少數民族,其實對於這個觀點,我個人有不一樣的看法,我認為,對中國歷史產生最深遠影響的應當是古羌人。

古羌人歷史悠久,現在有種說法就是“漢羌同源”,也就是說今天的漢族和羌族,有一個共同的源流,那就是古羌人。

古羌人集團非常龐大,其中有眾多的分支,而之所以說漢羌同源,就是因為炎帝部落聯盟其實就是古羌人的一個分支。



炎帝部落出自生活在甘肅東部的古羌人集團,他們這一支古羌人在炎帝的帶領下向東遷徙,最終在中原一帶與黃帝部落聯盟融合而形成華夏族的前身。而向東遷徙的炎帝部落,也被稱為東羌,或者是奔走的羌人。

而根據史書記載,大禹出自西羌,也就是說,夏朝其實也是一個以古羌人為主體而建立的朝代,在寶雞石鼓鎮西周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青銅罍,被專家命名為“亞羌父乙罍”,這正是夏朝後裔戶氏(有扈氏)家族的家族墓地,而關於以上幾個銘文的解讀,有學者認為,“亞羌”應當解讀為“辵羌”,即“奔走之羌人”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測,戶氏家族其實是古羌人的後裔。



而到了後來,商朝甲骨文中唯一一個關於族稱的記載就是羌,商也與古羌人多次打交道,戰爭也好,和平也好,總之互有勝負。

周人其實也是古羌人的分支,到了後來的西漢時期,古羌人中分化出來的羌人,人口達到一百多萬人,廣泛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


五胡亂華之時,也有一支羌人參與到那場權利的遊戲當中,只是到了後來,太多的羌人融合到各民族中,保持羌族族稱的人越來越少。

宋朝時期,羌人的一支党項羌在西北建立了西夏國,存國接近兩百年,與宋遼,宋金兩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到了今天,就只有岷山一帶,還有30萬人保留著羌人的族稱,文化和傳統,更多的羌人,其實就在你我身邊了。

從古至今,古羌人都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這是鮮卑族所比不了的。


蜀北一


說一個不太負責且沒有嚴格考證的個人觀點:

羌、氐在南北朝之後,越發不像是一個民族的存在,更像是某種宗教信仰的抱團,許許多多漢人或其他民族的人打著羌氐旗號佔山為王割據邊陲。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宗教信仰呢?今人無法得知,在下猜測可能類似於藏傳佛教和巫蠱之術的結合,再後受伊斯蘭教同化而消弭於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