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名胜,为何偏偏都向往敦煌?

这两天一直在写关于线路行程的文章,主要是因为暑期到了,不管是自驾游还是跟团游都到了一个旺季,希望攻略君的文章对大家在旅行方面有所帮助。在写之前文章的时候发现了有一个地方非常值得去一次,今天就介绍一下这个拥有中华灿烂文化的城市——敦煌。

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名胜,为何偏偏都向往敦煌?

三毛的《敦煌记》写着‘风,在这个无声的城市里流浪,也是如此的荒凉,我好似正被刀片轻轻割着,一刀一刀带些微疼地划过心头,我知道这开始了另一种爱情--对于大西北的土地:这片没有花朵的荒原。’敦煌本身就是一个让人痴迷的地方,就像一个延续千年的梦,莫高窟,月牙泉,雅丹地貌...看雅丹地貌夕阳无限,沙漠奇景中的飞天壁画,这不是海市蜃楼,延续千年的梦境,萦绕在鸣沙山间。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多少古人留下足迹、又带回多少异乡的记忆,商队的驼铃叮当作响,低吟着岁月的秘密,在大漠深处映刻下永恒。

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名胜,为何偏偏都向往敦煌?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名胜,为何偏偏都向往敦煌?

1.鸣沙山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 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名胜,为何偏偏都向往敦煌?

2.月牙泉

在鸣沙山下,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陈运和诗赞这儿:“月牙泉是鸣沙山的逗点 鸣沙山是月牙泉的余音 终于,戈壁上才出现成功者的合演”。

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名胜,为何偏偏都向往敦煌?

3.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名胜,为何偏偏都向往敦煌?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名胜,为何偏偏都向往敦煌?

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名胜,为何偏偏都向往敦煌?

4.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地处敦煌西200公里处,分布区长宽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长200~300米。又名三陇沙,地名始见于汉代,位置在古玉门关外,丝绸之路北线由此通过。三陇沙雅丹地貌,其走向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门关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区,因其怪异特点,故有魔鬼城。

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名胜,为何偏偏都向往敦煌?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了多少路途,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于追求自由并享受生命过程;有人说,最好风景永远在路上,因为那时不管是给与或接受都是一种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