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打雷100次,明代「天下四絕」之首,這雷州半島也是醉了

每年打雷100次,明代“天下四絕”之首,這雷州半島也是醉了

雷州半年之所以叫雷州半島,因為雷多且響,是我國著名的3大雷區之一。據史料記載,雷州一年當中可打雷的天數多達250多天,這真是五雷轟頂呀。不過,一年多達250次的打雷,應該是較特殊的年份。小記從氣象局資料瞭解到,雷州半島年平均雷暴日數90天左右,多的年份近200天。5-9月份平均每月達15天之多,最多的月份達20天以上,幾乎天天有雷暴,天天都可聽到轟隆隆的雷聲,尤其是雷州半島的南部。

每年打雷100次,明代“天下四絕”之首,這雷州半島也是醉了

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的第二十三捲開篇寫道:“從來說道天下有四絕,卻是:雷州換鼓,廣德埋藏,登州海市,錢塘江潮……”雷州的雷暴,在明朝是被譽為“天下四絕”之首的。時至今日,廣德埋藏,登州海市,錢塘江潮因有實體所在,成立人們旅遊的熱點,倒是“雷州換鼓”,因震人發怵、驚心動魄,人們唯恐避之不及,漸被淡忘。

每年打雷100次,明代“天下四絕”之首,這雷州半島也是醉了

雷州半島多雷暴,與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有關。雷州半島處於上地幔的隆起區,上地幔的頂面距離地表也即地殼厚度只有24公里,而正常的一般達到35公里,加上地表的岩石含鐵比較豐富,磁電場較強。空氣中的物質流動摩擦時,產生正負電荷,帶負電荷的雲層向下靠近地面時,地面的突出物、金屬等會被感應出正電荷,形成放電。此外,雷州半島長年高溫,熱量豐富,三面臨海,水汽充沛,半島地形複雜,極易產生強烈發展的積雨雲,海陸交界造成的落差容易觸發強對流,激發空中不穩定能量的釋放。

由於雷州半島雷電頻發。這一天氣特徵便在雷州半島上形成了絕無僅有的“雷神崇拜”。

每年打雷100次,明代“天下四絕”之首,這雷州半島也是醉了

相傳南北朝時期,雷州人陳鉷無子,以捕獵為生。陳鉷從荊棘中刨出一直徑尺餘的巨蛋。他將蛋攜帶回家,在一個雷雨之夜,巨蛋突然炸開,現出一個男嬰。男嬰手掌上有文字,左手曰“雷”,右手曰“州”,並有神人入室為其哺乳,鄉人視其為雷種。陳鉷為嬰兒取名為陳義,陳義長大後任雷州刺史多年,風調雨順、造福一方,逝後當地居民把他當雷神祭祀。

祭祀“雷神”的祠廟,遍及雷州半島各處,在古代的合浦地區(今屬廣西欽州地區)也崇拜雷州的雷神。祭祀的規格也在各路神靈中首屈一指。有好事者推測,“雷州換鼓”指的就是一年一度的雷神祭典,萬眾擊鼓,震盪天地,引發天雷轟鳴。雷州半島的雷神祭典,從古自今,長盛不衰。從半島北面的遂溪,到中部的雷州,再到南邊的徐聞,祭祀儀式因地域不同而風格迥異,但大多都保留了上刀梯、過火海、百豕酬神等環節。

現代城市,樓房都安裝了避雷針,搭通了天地正負電荷的“幽會”通道,閃電的災害很少見了。但在空曠的郊外和場地,雷神威力依然巨大,文章最後科普一下防雷小常識,教育孩子避開雷電危險:

每年打雷100次,明代“天下四絕”之首,這雷州半島也是醉了

1.在室內,要關好門窗,拔掉電器插頭。

2.切忌使用電器,如使用電吹風等。

3.不要接觸金屬自來水管等從戶外進入的金屬體。

4.雷雨時,儘量不要外出。

5.外出時,身上不帶金屬物品,不打手機。

6.雷雨時,不要打帶金屬柄的傘。

7.雷雨時,切勿在大樹、高塔下躲雨。

8.雷雨時,離電線、變電器等輸電設施遠一些。

9.雷雨時,切忌在水面上游泳或進行其它水面活動。

10.雷雨時,不要接觸帶金屬的鐵絲網、車棚、金屬門窗等。

11.雷雨時,如果在空曠的野外,要儘量蹲下身體,雙腳儘量靠攏。

12..雷雨時,如果在空曠的野外,當您頭髮豎起或皮膚髮生顫動時,可能要發生雷擊了,要立即倒在地上。

13.受到雷擊的人可能被燒傷或嚴重休克,但身上並不帶電,可以安全地加以處理和搶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