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著名景點上的錯別字,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避”字的“辛”多寫了一橫。這四字是由康熙皇帝親筆手書,大臣官員們當即應該就看出來了。無奈就算寫錯字了也不能說他寫錯,於是就造就了這個天下第一錯字。

上面的“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有典故說,用“目”代替“日”是一種智慧,“目”代表的是一雙慧眼。

明代進士大書法家蕭顯“第”字的頭寫成草字頭。由於筆畫減少,減輕分量,使得“關”字顯得粗壯有力,兩端平衡,筆力蒼勁,堪稱古今鉅作!

碑字少一點。道光21年,林則徐來到碑林,寫下了“碑林”二字。有人說“碑”字頭上少一撇是暗示他自己即將丟了官帽,希望從前人的墨跡中尋找點人生的安慰和前進的動力。如果真是這個寓意,著實刻骨銘心啊!

“突”字少寫一點。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突”字頭上的點省略掉是為了寄寓人們的美好願望,希望趵突泉就這樣一直噴湧下去,沒有止息。

魚字少一點。民間傳說“魚”字下面的四點底少一點是“有意寫錯”。典故有云,杭州西湖“花港觀魚”碑,是康熙皇帝親筆所寫,他覺得魚字下面的四點底就是一把火,魚在火上還如何存活呢?於是刻意將四點換成三點,好讓魚兒在水上自由遨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