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河
湊個熱鬧,潑盆冷水。毫無疑問,一個父母沒什麼文化的家庭培養了四子孩子進入清華、北大這兩所國內頂尖高校,另一個孩子也在奔清華的路上,確實在國內絕無僅有,不然也不會成為新聞。他們是勵志的一家人,讓人羨慕和尊重。
1、好象他們並不是高中畢業直接考清華、北大的,含金量打個折。不可否認能在讀碩、讀博階段進入最高學府,無疑本科應該上的比較靠前的985大學,這樣才有機會考清北的研究生。但與直接本科進清北的學生比起來還是有點差距的。
2、感覺有點為上清北而上清北,是不是最佳選擇值得商榷。家裡四個孩子進了清北讀碩、讀博,第五個孩辭職報考在路上,不出意外應該能上。但是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這條路呢?也不一定。
總的來說,這一家子真讓人羨慕,非常勵志,全部會成為國家的高學歷人才,國家需要這樣的家庭做出貢獻。
個人的一點淺薄意見,僅此而已,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7月16日,延安安塞區區委書記任高飛為當地農民吳治保和胡治愛夫婦頒發30萬元獎勵獎金!
吳治保是安塞區白坪街道辦五里灣村村民,他和妻子胡治愛育有5個孩子(三子兩女)。2015年6月,大兒子吳雲峰(老大)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同年,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2017年6月27日,吳大燕(老二)和吳青峰(老四)分別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小女兒吳改燕(老三)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後,進入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辭去工作,開始備考,準備邁進清華或北大的校園,將一家人的夢畫圓。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走出了這麼多高材生,寒門出才子的勵志故事令人敬佩,也開創了安塞教育史上的“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育人典範。
細讀裡邊的表述,雖然考入了清華北大,但不是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高考考入清華北大。其實很多人知道,通過攻讀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進入清華北大的概率比高考要大的多。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優質教育資源逐漸向一線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集中,要想實現高考四個孩子考入清華北大,實在是太難了。其實不管怎樣,這也是非常厲害的一件事情,供養五個孩子的情況下,大學畢業後父母和家庭能夠支持孩子繼續攻讀研究生,考入清華北大的也非常少。多少孩子因為經濟條件,只能將夢想放到一邊。
這也說明我們國家的政策風向有所改變了,根據他們的年齡這五兄妹應當是國家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時候出生的。在以前,別說頒發獎勵,宣傳都會有所顧忌,因為,違反了根本方針。
我們國家現在已經結束了獨生子女政策,遼寧省開始鼓勵二胎,準備實施獎勵。未來生育數量限制,板上釘釘的會取消。而計劃生育部門,職能工作將由限制生育,變為鼓勵生育,甚至會將清查違法墮胎做為主要工作方向。
生活不易。雖然,我們現在的經濟生活條件要比幾十年前好很多。反而社會條件和個人條件,已經幾乎不允許我們在生四個、五個孩子了。
吳治保夫婦的五個孩子們,預計再也不可能出現跟他父母一樣,各生五個孩子的情況了。而且就現在的情況,五個孩子生育子女之後,作為父母有沒有精力幫助照看,也可能成為影響五個子女繼續發展的枷鎖。而且,作為父母也深知養育五個孩子究竟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他們肯定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走他們自己的路。
人的生命,所有的精力都被撫養孩子、教育孩子所佔據,在現今年輕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
希望政府獎勵的這30萬元,能夠幫助這個家庭孩子們完成學業,未來成就更大的事業。但這種事情以後可能會成為絕響了。
暖心人社
99隨便語:祝賀延安吳氏家族,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奇蹟。
陝西有個著名的地名,叫作吳起鎮,是當年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的地方,從吳起鎮往東100公里,是延安市安塞區真武洞鎮五里灣村。
村民吳治保,初中只上了一年學便輟學回家耕地。
妻子胡治愛,沒有上過一天學。
吳治保夫妻倆,共育有5個子女,網上沒有具體信息,只是根據2017年的新聞介紹,5個子女都是90後,也就是出生於1990年至1999年之間。
那時候不是實行計劃生育嗎?
著名導演張藝謀原籍也是陝西,網傳在2014年,因為被查實有三個孩子,分別生於01年,04年和06年,屬於嚴重“超生”,最終被罰款748萬元。
延安吳氏家族的清華北大傳奇,最先由香港鳳凰網報道。
三年!奇蹟發生!
(1)2015年,大兒子吳雲峰(老大)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2)2015年,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保送進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
(3)2017年6月27日,大女兒吳大燕(老二)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4)2017年6月27日,二兒子吳青峰(老四)收到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連頭連尾僅有三年,這個家庭裡的五個子女中的四個,全部進入清華或北大,成為博士或者碩士!
那麼唯一剩下的那個,怎麼沒被清華或北大搶去呢?
原來,小女兒吳改燕(老三)的工作非常好,她雖然僅僅畢業於西安醫學院,但卻進入了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據媒體介紹“收入相當不錯”。
但即便如此,據媒體介紹,“端著鐵飯碗”的吳改燕已經在去年決定辭職,準備像其他姐姐妹妹一樣當碩士,當博士。
唯一不知道的是,到底清華還是北大,可以搶到她。
第一,有人說清華北大的本科生牛,碩士博士不稀奇,那不對。
清華北大的本科生當然很牛,就拿陝西省舉例。
今年清華北大在陝西省的錄取投檔線分別是697分和699分,對應的全省排名,分別是第64名和第47名。
全省31.9萬名考生中,考到前64名以內!
據媒體介紹,清華北大每年在陝西招生200+人,但你如果想考入清華北大,需要考到全省30多萬名考生的前64名以內,每一萬名考生中僅有2人。
你說牛不牛?
當然了,清華北大的碩士生同樣也很牛。
據介紹,清北這樣的著名高校,本校本科生如果想保送本校研究生,成績需要達到同一屆學生的前80%,也就是100名學生中,你必須排進前80名。
至於其他學校本科生想考入清華北大讀研,同樣很難,通常情況下 ,你必須是其他985高校的優等生。
【可以這麼說,假如是正常考入清華北大讀研的,那也是很牛的存在,基本屬於985高校本科生的中上層次,211或普通一本本科生,基本沒戲。】
清華北大的博士生,反而有點說不清了。
國內考博士,最主要不是你成績好,而是有博導願意收你,通常,一名博導每年僅能收一名博士學生,這個讀博的名額是非常稀少的,不是什麼人都能得到的。
第二,一家五個子女,四個上了清華北大的博士碩士,剩下那個放棄待遇優厚的工作,也準備去清華北大讀研讀博,只能說奇蹟。
記得前幾年廣東出了位著名的“狼爸”,叫作蕭百佑。
此人喜歡上綜藝節目,還寫書介紹自己的“教子經驗”,有段時間成了網紅。
“狼爸”有四個孩子,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而且他的四個孩子真的都成才了,其中三個進了北大,一個進了中央音樂學院。
太牛叉了!
相比之下,廣東“狼爸”的成就,比延安吳氏更牛,因為,“狼爸”的四個孩子,正兒八經上了北大和中央音樂學院的本科,不是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碩士博士。
但後來,“狼爸”的秘密露餡了。
原來,“狼爸”是個商人,娶的妻子是香港人,於是他的孩子們,全都是擁有香港身份證的香港正式居民,人家要想上北大,不是參加國內高考,而是所謂的“聯考”。
哈哈!原來如此!
結束語:再次祝賀吳氏家族完成奇蹟。但我還想說,我等普通人對於這種奇蹟,仰望仰望就算了,不要以為你也能複製奇蹟。
99隨便
牆都不扶,我就服這一家人!五個孩子有四個考進了清華北大,這是多大的榮譽阿。十里八鄉都很難見到出一個清華北大,現在他們家一下子出了四個。
因為哥哥的一句“大家清華北大見”,如今有三兄妹與大哥圓夢清華,老三也辭掉了現有的工作,備戰考研,兄妹五人齊聚清華北大。一家人做什麼都要整整齊齊,現在讀書也要共同攜手跨入清華北大的校園。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吳先生的四個孩子給現實狠狠的打了一巴掌。寒門不僅可以出貴子,還可以一家出四個。這用我們農村的話說,這家子真的是祖墳冒青煙了,上輩子積了高德才能夠有如此福分。
吳先生的孩子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就,與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離不開的。吳先生的與妻子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一輩子吃了沒有文化的虧。所以對於自己的孩子,再苦再累也要讓他們讀書,做一個有文化的人。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夫妻倆的想法是一致的:只有讀書才有出路,只有知識才能夠改變命運。所有的苦都自己扛著,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讀書環境。
孩子們也非常的懂事,知道父母的辛苦,只有下狠功夫讀書才能夠報答父母。所以一個個讀書都非常的努力,也終有回報,不枉費父母的一番苦心。
延安市政府為了表彰這個了不起的家庭,給他們家頒發了30萬元的獎勵資金。延安市政府的此舉也是非常得人心,在讀書無用論橫行的今天,通過此舉至少可以打擊一下囂張氣焰,也顯示出了延安市政府愛才,惜才的表現,也能促進當地的讀書學習的風氣。
大三老學長
北宋時期,“蘇家一門三文豪”千古流芳;近日,陝西延安的“吳家五子皆才俊”更是傳為美談。
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白坪街道辦五里灣村的一座老宅裡,吳治保和她的妻子胡治愛近年來每天都樂得合不攏嘴:因為他們含辛茹苦養育出來的三男兩女如今都已經成長成才了——
年紀最大的吳雲峰三年前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年紀最小的吳天峰也在同一年被保送至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去年六月,老二吳大燕在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與此同時,他們的家的老四吳青峰也收到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傳來的“橄欖枝”,目前正專攻北大碩士學位……
三年時間,三清一北,四喜臨門。這一家子的祖墳是隻是冒青煙嗎?不!他們祖墳冒的絕對不只是青煙那麼簡單,那應該是冒著熊熊烈焰才對!
在他們家,暫時還沒有考上清華北大的老三吳改燕在去年七月份扔掉陝西省婦幼保健院的“鐵飯碗”,也準備通過考研的渠道邁進清北之門,從此圓了“五福臨門”之夢,營造一家五個孩子“五指併攏握成拳”的壓倒性氣勢。基於此,五天前,延安市安塞區的行政部門為吳家頒發了30萬元的獎勵資金。
有人說,寒門難出貴子;也有人說,現在是拼爹坑孃的時代,父母若不富貴,孩子也難有成就。但是,吳家卻用鐵的事實踐行打臉行動。
據悉,吳治保自己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就輟學回家,胡治愛更是一天書都沒有讀過。那麼,為什麼他們的孩子會成為天之驕子,成為全天下寒門學子的楷模?
在吳治保看來,讀書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就算是砸鍋賣鐵或者賣血,甚至是借高利貸,也要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完成學業。在吳先生想來,沒有文化的他已經苦了大半輩子,他絕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繼續苦下去、窮下去。
於是,吳先生在家種地,胡氏走街串巷賣蘋果,十里八鄉的人們都認識他們,都認可他們夫妻倆的勤勞能幹,都能讀懂他們培養孩子的含辛茹苦。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吳先生的五個孩子也不例外:三男兩女從小就非常明事理,他們五個人在學習方面從來都起早貪黑,你追我趕,力爭上游。而且,他們從來都不需要父母去操任何心。小小年紀的他們都懂得學習機會來之不易的道理,在他們的心裡,埋下一顆種子,那就是——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些孩子也想著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當然,他們深深知道: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的前提就是讓自己在學習上大有作為。
在我們這邊有一句俗話叫“好不好,看長子”。老大吳雲峰在參加考研之前對其他幾個兄弟姐妹說:“咱們清華北大見!”結果他的弟弟妹妹們一個個咬緊牙關都做到了!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吳先生養育的五個孩子,確實是三字經中男主角竇禹鈞教育孩子的翻版。
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吳先生夫妻倆一個半文盲一個純文盲的家庭就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換做任何父母皆足以欣慰終生,您覺得呢?
微雨潤苗
寒門出學子在我國不少地方均有之,延安市農民家庭一個家庭就考出了四名高等學府的學子,實令人羨慕感嘆,首先向四學子表示祝賀,並向其學子父母表示衷心的祝賀!對於一個農村條件一般的家庭能同時考出4名清華和北大在合國實屬罕見的事,應該分析如下條件所產生的效果,一,父母教育有方,以身作則。二,孩子聽話,從小養成了愛學習的良好習慣,三,家中的大孩子起著領頭羊的作用,認大幫小,以強幫弱,兄妹團結,有頑強和刻苦的學習精神,發揚傳幫帶的良好字習風尚。四,父母有良好的傳存機因,有較高的智商輔導能力。五,家庭經濟不是很富裕,孩子們看到了生活的艱辛,知道父輩奔波勞累幸勤的付出,更加使孩子們知道勤奮學習的目的。從而讓他們學到了父母好的風格,在這些孩子身上可難有姣生慣養的惡習存在。以上僅為本人的推測不一定準確,無則加免!見諒!
林海雪原185164327
很多人都問這樣的孩子是怎麼生的,怎麼養的?其實在農村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大學生往往“成窩”出現!一個家庭往往能出幾個大學生,而其他家庭則很難出大學生,尤其是在以前。當然即便是現在,一個家庭5個孩子能夠出4個清華北大,甚至還可能會是5個,儘管他們都不是本科考入的(題外話,本科考入這種概率基本為0),但是這也是一個傳奇的家庭了。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往往會在一個家庭裡成堆出現?究其原因,有三點:
一、堅信知識改變命運!
5個孩子的家庭,在農村基本上就算貧困家庭了,其實這個家庭不是一般的困難,因為父母沒有其他收入,靠的是母親挑擔子賣蘋果來攻讀。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父母早已經動搖,因為5個孩子成年後,不上學就會變成勞動力,不僅不花錢,還能增加家庭收入,這種現象在農村很普遍,所以,這個家庭的父母很偉大,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們供上大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二、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沒文化,不代表不懂教育!很多時候,教育真的和文化水平沒有必然的聯繫,否則也不會出現那麼多高教家庭教育失敗的案例了。你如果不想上,那就回家和父母一起種地、幹農活,感受沒有知識帶來的苦果。就是這種簡單的理念,同樣能夠造就成功的教育。
三、兄長的傳幫帶作用!
這個是一個家庭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一個家庭的老大特別重要,尤其是在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時候,老大做好了,後面的弟弟妹妹都會跟著做,所以,這也是一個家庭出幾個大學生比出一個大學生容易的原因。
對於政府的這種行為,我覺著大家應該都會給點讚的!
30萬,在當今社會確實不多,而且現在這個家庭也已經過了最需要錢的時候了,但是這30萬,是一種導向,是對“讀書無用論”的回擊!
贏在高三
哇,這個家庭太牛了!首先,對這個“一門四清華(北大)”的家庭表示由衷地欽佩和祝賀!其次,對政府獎勵他們家30萬元的舉措表示讚賞!
如今的農村,包括我的農村老家,“讀書無用論”甚是流行,大多數孩子,都是初中畢業就早早出去打工掙錢了。比起我們上學那時候,家家戶戶拼命掙錢供孩子讀書的景況來,現在家鄉讀書的氛圍很差。很多父母都說,上了大學也不包分配了,甚至都找不到工作,還得靠父母養活,還不如省下錢,早早出去掙錢,成家立業。
但是,村子裡的情況出現了兩極分化。即大多數家庭的孩子早早輟學,或者只完成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但是少數的家庭和孩子,極其重視教育,還是信奉“知識改變命運”,事實也證明了,論起有出息來,還是要數上了大學的孩子前途更好。知識與學歷對人的影響,或許不會立竿見影地體現出來,短期內看,或許剛畢業的大學生,掙錢還沒有打工的多,但是,再過上十年你再看,還是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更能平穩持續地上升。
咱們來看看這個一門四清華(北大)的家庭,幾個孩子的情況:
2015年6月,大兒子吳雲峰(老大)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同年,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2017年6月27日,吳大燕(老二)和吳青峰(老四)分別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小女兒吳改燕(老三)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後,進入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辭去工作,開始備考,準備邁進清華或北大的校園,將一家人的夢畫圓。
所以,真正農村有見識的父母,決不會讓孩子早早走上社會。而像吳家這樣,四個孩子上北大清華這樣的一流名牌大學,另一個孩子本身也是好學校畢業,畢業後工作也很好,但為了實現和兄弟姐妹一樣的願望,也辭職衝刺北大清華,這樣你追我趕的可喜局面,真是值得大家伸大拇指讚賞的。
我們仔細來看,這吳家的四個孩子,其實讀的不是北大清華的學士學位,而是北大清華的碩士或博士學位。這就證明他們在上了大學之後(不管他們的學士學位是在北大清華還是其他院校讀的),並沒有懈怠,而是繼續在追夢的路上拼搏,而老三也是放棄了很好的工作(省婦幼保健院的工作),繼續追夢,向兄弟姐妹們看齊。
一對農民夫妻,培養出了五個高級知識分子,將來就是五個高知家庭,這對夫妻很偉大!這五個子女也非常自覺自強,堪為當代學子的榜樣!
小作家起跑線
延安一村民家裡5個娃4個考進清華北大,獲政府30萬元獎勵,你怎麼看?
我覺得,這樣的重獎不太合適,至少考上清華北大不是重獎的理由。如果說這個家庭存在一定的困難,是可以給予一定獎勵和資助的。
第一,明顯違背國家有關禁止炒作高考狀元等系列要求。考上清華北大雖然不一定就是狀元,但在一個地方來說,這些學生就是狀元。所以如此大張旗鼓地予以重獎,應是一種變相的炒作高考狀元或高考升學率,從而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
第二,從當地的重獎作為來看,表面上是重視教育,實際上可能是炫耀自身之政績。說實話,一個家庭能夠出四清華、北大,的確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值得大為肯定的,但這並不說明當地的整體教育就非常優秀。可是如果拿這個例子來進行炒作,似乎就有炫耀政績之嫌。
第三,如果要重獎這個家庭,應該多從精神方面加以鼓勵。而不是給予如此高的重獎,實際上又是一種不太好的引導,那就是向狀元這個方向在引導。
第四,如果要重獎這個家庭,應該不要將考上清華北大作為理由,而是有沒有對家鄉有什麼貢獻?這才是重獎的理由。
雖然說我們要鼓勵國際之間的學習交流,但像有的清華北大生,出國留學,然後又留在了外國,沒有把自己所學獻給自己的國家,也沒有回報自己的家鄉,完全只顧個人的成就或享受。這樣的人該不該重獎,是值得商榷的。
碧翰烽
位居西北一隅的安塞區能慷慨拿出30萬元鉅款,獎勵耕讀家庭、育人典範,真真是讓人發自內心地喝彩點贊!
千萬別小看這30萬元獎勵,它如同好鋼用在了刀刃上,將會在提升當地教育水平方面發揮積極深遠、不同凡響的放大“倍增”作用。
“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這種難度極大的小概率事件,居然發生在偏遠農村的普通家庭,等於條件艱苦的窮山溝裡一下子飛出五隻耀眼奪目的“金鳳凰”,別說是在偏僻鄉村,就是放眼北上廣一線大城,也是多年罕見,令人稱頌的“成材典型”、“家教奇蹟”!
不得不說,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議上,安塞區此舉表現出的眼光和卓識,很值得其他地區跟進和效仿。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極具創意的針對性“教育扶貧”,其實比不少地區熱衷攀比的“重獎高考狀元”,更具推廣價值和現實意義。
目前,“重獎高考狀元”的做法,已越來越受到社會普遍詬病和非議,教育部更是明文規定“禁止宣傳高考狀元”。因為這種做法不僅無益於實現教育公平,而且會加劇當地政府追求高考政績行為;同時這樣的獎勵容易滋長個人驕傲自滿情緒,不利於狀元的未來健康成長;尤其不能小覷的是,過分注重獎勵高考狀元,還會導致人人為分數而讀書的應試教育越演越烈,對實施素質教育形成潛在障礙。
教育的目的使命在於營造濃厚學習風氣,不斷提升全民文化素質。正是由於吳治保夫妻十年如一日般重視家庭教育,再苦再累也不能影響孩子學習的精神,以及比學趕幫超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讓大夥看到了邊窮地區振興發展的希望曙光,從其發揮的積極帶動作用上講,他們一家得到重獎鼓勵,可謂實至名歸,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