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效應——情緒流的理論基石

這篇東西的起源,是深圳一家量化對沖基金的老總跟我聊市場的本質,問我,你們超短有各種模式,各種流派,你這個流派的理論基石是什麼,可以精確的描述麼?

然後我就寫了這篇文章供他參考,未來我們想看看能不能用量化對沖的思維來大體量執行超短策略。

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一種邏輯探討,今天發出來,算是給將來要寫的《心外無物、模式即人》——情緒篇,做一個暖場,畢竟不瞭解什麼是賺錢效應,就無法印證情緒的解讀。

以下是郵件內容:

談一談賺錢效應的理解,這是一個對於市場片面的、角度單一的理解,但量化策略也可以參考之:

一、賺(虧)錢效應是市場漲跌的直接原因

1、市場有很多週期,人性週期亙古不變,與其他週期相互疊加。

一定、只有,非常少一部分人具備真正的調查、研究和推演能力,並且有資金實力去啟動和試錯兩件事情:對市場的方向性預判和引領方向的主題選擇。

市場裡絕大部分投資者都是跟隨者。

這非常少的一部分人,是先行者,他們手裡的錢,叫聰明錢(smartmoney,這是借用你們的稱呼,超短裡面我們稱其為主力遊資)。

他們具備所謂的眼光和膽識,具備頻繁試錯的成本厚度,還有真正重要的,戰略佈局和確保執行的綜合能力。

舉一個你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案例:

2016-2017年是白馬投資風格——茅臺點火,家電助攻、供給側卡位、金融高潮、一地雞毛;到了2018年初,市場啟動成長邏輯,工業互聯和獨角獸領銜示範新的賺錢模式。歷經差不多30個月的一個基欽週期(存貨週期)裡的,白馬投資邏輯由誕生到幻滅,我覺得跟我們超短在一個月或者一天中關照到的題材輪轉,沒有什麼本質不同,只是名字從短打換成價投。

回頭看,不需要那麼多的分析,只需要意識到白酒板塊的啟動的邏輯內涵——是行業業績和在宏觀經濟L型探底的週期裡逆勢穩定,就可以在後啟動的白電、金融身上套利掙錢。

我個人的觀點是,無論長短中的投機風格,最終都是:

前瞻者試錯、跟隨者模仿,博傻者接棒,踏空者接盤。

只是超短這個過程輪迴的更快。

18年的貿易戰邏輯:萬興科技(獨角獸)點火,華鋒股份(芯片)助攻,宏川智慧(物流)高潮,這三隻票又各自獨立出來一個小週期,不論關照這個大週期還是各自的小週期,也是一個先行策動,踏空接盤的循環。

無論什麼投機(你們叫投資)邏輯都需要一個啟動、跟隨、確認的過程,這個市場裡真正有能力對未來做出大概率預判的,並且有資金實力去佈局和驗證預判的永遠、永遠是少部分人。

他們會挑選和挖掘投資(投機)邏輯,試錯後在一條邏輯線索上實現財富效應。

由於試對賺錢,他們本身會自我驗證進而放大信心的滾動投入,同時這個投資邏輯領域裡的財富效應會引來敏感的追隨者;

追隨者或者跟蹤前瞻者在當前主題裡繼續投入,或者依照前瞻者的邏輯尋找下一個類似的投機主題,然後追隨者也掙錢了,會引來博傻者;

博傻者趁著賺錢邏輯大白天下的熱點效應,對賭這波效應的尾部長度,趕在邏輯證偽前跑步進場,他們的大量湧入為前瞻者和跟隨者提供了巨大的流動性,他們的到來也引發了市場的一次短途加速攀升,這會引來不甘心的踏空者;

踏空者孤注一擲,然後什麼結果,投機市場天天上演,股市只是一個小小的微觀局部。

這不是陰謀論。

先行者並不是在操控市場。

他們只是比別人更有能力做挖掘、論證和過濾,除了具備生物鏈頂端的戰略眼光,他們有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去試錯和佈局,這些先行者也不是一個人,是一撥人,他們彼此之間也會有分歧,但他們最終會形成合力,這個形成合力的過程,也是一場慘烈的淘汰賽。

至於跟隨者,一定要自我定位清晰——跟隨者就是跟隨者,除了錦上添花沒有別的本事。

換句話說,沒有雪中送炭的本事,就不要把自己也搭進去。

跟隨者不是市場裡的先行者,不要自作主張的去做投資主題(投機題材)的預判,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情,一樣是為市場做貢獻,不要爭當犧牲者,因為跟隨者的體量去做預判犧牲了也是白白犧牲,明確自己的定位——為先行者炸碉堡的舉動吶喊助威,勝利的曙光乍現的時候,才輪到跟隨者悍不畏死。

比如先行者在驅動白酒的時候你預判未來銀行會走好你提前去動銀行,你死了也是白死,誰讓你跳過了兩個主題去啟動一個巨無霸,你這麼做對生態都沒有任何好處,你還分流了市場的注意力。

追高博傻的為先行者和跟隨者在高位提供充裕的流動性,真傻瓜為博傻者提供高位套利的機遇。

脫離股票市場看其他的投資邏輯,房地產、幣圈,哪怕荷蘭的一朵鬱金香換河畔四棟別墅,我覺得原理都沒有什麼不一樣。

一個邏輯相信的人多了,不是真的也是真的,因為賺錢效應讓人分外眼紅。

90年代全民養狗,一個串種京巴能炒到2萬多一隻,我還記得我小姨養的一條男性京巴犬配種一次收入2000,我在旁邊看的臉紅(遙想少年純情啊),現在想起來當年這種名犬出臺,比當下人還貴。

不是這個狗真的有多值錢,而是80年代末1000塊買了一窩狗仔的人住進了大房子,那90年代就不再有人問憑什麼一隻哈巴狗比黃金還貴。

一個邏輯聚斂了太多的財富效應,就是真的也有垮的那一天,因為太多人賺到太多的錢,套現獲利的時刻終將來臨。

美國曆史上的鐵路投資大泡沫,互聯網大泡沫,事後看是成就這個國家騰飛的重要因素(就算不是核心、關鍵要素,也是重要因素),但炒到場外沒錢的時候,崩盤照樣來臨。

歷史的回顧都一樣:

都是先行者大富大貴了,後知後覺的不甘心的人買單。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一再一再的重演,表達的很通俗,道理是非常經典的。

2、先行者和激進跟隨者的損益是市場投機的風向標

這二者一般來說就是量化風格專家們常常定義的聰明錢,聰明錢掙錢了,就會自我一再印證越幹規模越大直到吸引到跟隨者接著引來博傻者最後引來踏空的真傻瓜。

反之連聰明錢也不掙錢,就會一再謹慎,最聰明的錢都屢戰屢敗,那跟隨者和沒有恆心毅力的純賭徒就場外跳舞唱歌去了,市場就進入疲軟期。

所以聰明錢就是市場的風向標,他們提示了市場的環境溫度和投機方向。

研究他們在挖掘和啟動過程中的損益,就可以大概率的預測接下來一個主題的走勢方向。

以下是我們團隊很主觀的一個觀點:

與其去判斷一個主題(題材)的好壞與潛力,還不如去研究先行者手裡的聰明錢在哪個領域裡開花結果,然後幫忙去施肥澆水就好了。

3、超短打法裡,最容易發現所謂的聰明錢

就是打板資金。

極致追求確定性的群體,風險偏好最大的群體,這兩個群體容易在漲停價格上形成合力。理論上打板風險最大,日內可以-20%,可是另一方面漲停價無法買入又是個股最強勢的表現。二者是矛盾的,也是統一的,這個價格上引來的時候所謂的先行者(看好確定性)和跟隨者(撐死膽大的)。

關照漲停價格成交的這部分資金的次日損益,可以明察這個市場裡所謂的聰明錢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戰略地位,是自我懲罰的越幹越小,還是自我印證的越幹越大。

什麼賭博都一樣,都是贏了不肯走,直到一把清零黃粱一夢。

真正的高手懂得急流勇退,收拾心情等待下一波。

二、理論上怎麼評價市場上行走勢的健康程度

1、一個主題投資邏輯裡賺錢的效率越來越高或者至少維持平走

一條曲線雖然在爬坡,但是爬上去的“增速”才是健康與否的根本判斷條件。如果增速大於等於零,那麼可以假設是健康的,如果雖然絕對值在增長,但是增速開始小於等於零,那麼暗示著拐點的到來。

比如,2017白酒啟動後示範了賺錢效應,而後家電跟進,在家電維持顯著的賺錢效應的同時,白酒依然高歌猛進甚至上漲的增速更加激進,這就是業績為王的投資邏輯仍處在健康階段的表達,漲的快的越來越快帶動了後進的標的開始爬坡增長。

2018年初當銀行開始加速上漲的時候,白酒和家電雖然還是漲,但是漲速開始下降了,銀行的漲速跟白酒的漲速相比乖離率開始擴大,看做一個整體的話這條爬坡曲線開始降速爬坡,這就是一種不好的暗示。

2、一個主題投資邏輯裡增量資金的進場速率不減

價格由持續進場的增量資金頂上去,這是健康的,價格由存量資金互相之間吃了吐吐了吃,這是不健康的。前者上漲的動力源源不斷,先行者關照到了更多人的買入願望當然沒有必要獲利了結;後者存量資金裡面有一環倒戈,就是彼此的收割的開始,先行者看到價格的滯漲當然會選擇逐步退場,那麼市場裡剩下的就慢慢變成單純高位博傻的群體。

所以,跟隨先行者的資金是否保持增長(最好是加速增長),是衡量賺錢效應是不是健康的一個最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二、數學建模的角度,如何精確衡量賺錢虧錢效應

下面的部分設計的更多的就是數學模型和公式編程,非專業者不太容易看懂,也因為非常核心,所以就不做公開了。

我個人覺得前面的部分其實更珍貴,有利於理解市場的本質,理解了本質,才能對模式逐漸建立信仰,願意在最底層的邏輯上下功夫,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吧。

誠懇的期待各種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