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纽约

《北京人在纽约》讲述了一批北京人在纽约奋斗与挣扎的生存故事。碰巧的是这部剧开播20多年后,我遇到了同样的剧情。

加州中小学在春天有两次重要假期,其中Easter(复活节)就是其中之一。放假前,纽约的同学打电话,邀请我去他那儿玩。同学是北京一所医院的医生,来美国跟一位著名的医生做研究,他爱人也跟他来到了美国。我来美国,说实话,在一个方面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就是没申请信用卡,只带了一些现金和一张 Debit Card(借记卡)。从加州到纽约的飞机需要在网上预定,后来我请同学给我定了一下。

闲话少说,我飞到了纽约,见到同学,很高兴(他乡遇故知)。同学两口子租了一间公寓,到的时候,他们把小电饭锅当成火锅招待我,美国的牛肉沾上芝麻酱,那叫一个香。酒足饭饱,我俩拿了一打啤酒上了天台,畅叙这几年的分别事。说到兴致之处,他提议将来有一天,我们驱车横贯美国东西部,我的心也汹涌澎湃起来。

北京人在纽约

火锅

第二天,他带着我去了唐人街,路上我们聊起了生计问题。他来美国基本上是自费,学完归国。两人的公寓一个月1000美金左右,买米/面/油或日用品,一般都是到华人开的超市,那里品种齐全且物美价廉。但毕竟两个人花销,无工作,可想比较紧张,我由不得一阵心酸。

北京人在纽约

唐人街

到了唐人街,你有如回到了国内的某个社区。我打算去尼亚加拉大瀑布和千岛湖去玩,同学把我领到一家华人旅行社,才300美金,4天行程。这样我在纽约市前后呆上三天,也足够了。

小美东旅游还是比较经典的,白天主要是坐大巴(Coach)到各个景点,晚上入酒店。上了车,旁边是母子俩,天津音。旅途中,我跟母子俩聊了起来,孩子是高中随家长过来的(因为亲戚缘故)。母亲是个朴实的人,没多少文化,不大会英语,在唐人街找了一份工作,勉强维持,来美国主要还是为了孩子,有了身份,上个台阶。

北京人在纽约

Coach

北京人在纽约

高中生 (摄于千岛湖)

我们的导游也是华人,中文挺溜。一天晚上,为了拼标间,我和他在一个房间里。晚上聊起来,他说是广西那边人,早年祖辈来美国打拼,曾经回去过,但物是人非,不过,他说永远记得家乡的气息,有了媳妇再回去看看。

我回国后不久,同学也回来了,还带了一个小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