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用錯了地方的詩詞……

那些年,被用错了地方的诗词……

前段時間,某官媒的一篇文章中,在描述夫妻之情的時候使用了“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的詩句。

有網友評論:你說誰是夫妻???你再說一遍哈哈哈哈哈哈哈

那些年,被用错了地方的诗词……

為什麼網友會這樣說呢?因為這句詩用錯啦!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出自白居易《夢微之》,是他為好友元稹寫的悼亡詩。知己好友,陰陽相隔,思念情深,卻無處可寄,並不是描寫夫妻之情的。

事實上,因為對原意的不瞭解,或因為約定俗成的用法,像這種用錯古詩詞的例子還有很多。

今天小編就來聊聊那些被誤解的古詩詞。

那些年,被用错了地方的诗词……
1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可是經典的愛情名言,兩人承諾攜手一生,白頭到老,永不分離。每當古裝劇演到告白部分的時候,十有八九會出現這句話,國民普及率相當高。

然而,原詩其實是遠征異國、長期不得歸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鄉之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表達的是與戰友同生共死的深厚情誼。翻譯成現代的語言就是“兄die,讓我們攜手在戰場同生共死!”

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這句話是遠征的士兵對家中妻子的思念與告白。孰是孰非,看個人理解吧。

那些年,被用错了地方的诗词……
2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相思》

這首五言絕句語言樸實,情真意切,於平淡處顯深情,自唐代起便廣為傳唱。很多人以為這首詩表達的是男女之情,所以紅豆也因為相思之意,被視為愛情的信物。

其實不然,這首詩又名《江上贈李龜年》,是詩人為友人李龜年所寫,表達的是對友人的懷念。卻在後世的流傳過程中,成了男女間思念之情的表達。

如果確實喜歡紅豆的寓意,想要藉此向愛人表白的話,小編倒是有一句詩推薦:

玲瓏骰子安紅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溫庭筠《楊柳枝》

小編有話說:因為世人習慣將紅色的豆子都稱為“紅豆”,所以王維詩中的紅豆具體是哪一種,無從知曉。

郭沫若先生考證過,《相思》中的紅豆應該是海紅豆,因為外形有點類似心型,有相思之意。也有人認為是南方熱帶地區常見的帶有劇毒的相思子。還有人用平時食用的赤豆代替。不管是哪一種“紅豆”,大家都要仔細分辨,不然相思還未入骨,毒素已經入體了。

那些年,被用错了地方的诗词……
3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蘇軾《蝶戀花·春景》

春光已晚,柳絮漸少,但是不要擔心,天涯到處都有茵茵綠草。這首詞是蘇軾對春光流逝的嘆息,還有一些煩惱憂愁的吐露。詞中雖然感嘆春天不能常駐,但也有前路風光依舊好的樂觀,這樣積極的心態,不愧是瀟灑不羈的蘇東坡本坡了。

不過“天涯何處無芳草”現在卻成為用來安慰失戀男女或者聊以自慰的必備用語。眼界放大,胸懷天下,何必為一個已經錯過的人感傷。這樣的心態倒是與原意不謀而合,但用得太多太濫,早已失去詞中那份自然的清新和灑脫的韻味。畢竟那樣曠達自在的蘇胖子也是世上獨一份的啊。

4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懷》

這兩句詩出自元稹《遣悲懷》其二,是他為悼念早逝的妻子所寫。其中的名句“貧賤夫妻百事哀”原意是指詩人在曾經共患難的妻子死後難以消逝的哀愁。同貧困,卻不能共富貴,如今睹物思人,百事憂心。

表現喪偶悲痛的這句詩現在卻多被解釋為夫妻因為生活貧困,事事都不如意。可以說已經完成脫離本意,還帶著一股被現實按在地上摩擦的怨氣。

那些年,被用错了地方的诗词……
5

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

劉琨《重贈盧諶》

“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是西晉政治家、文學家劉琨(聞雞起舞的主角之一)死前留下的絕句。原意為“哪裡會想到,我堂堂硬漢,竟淪落到任人宰割,不能反抗的軟弱地步。”表達的是英雄末路、壯志難酬的憂憤和絕望。

這句詩現在常見於武俠小說中,百鍊鋼般的冷酷大俠拜倒在繞指柔的美女裙下,說來說去,還是繞不開男男女女的那些事兒。可惜劉琨的壯志豪情卻鮮為人知了。

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無題》

這首詩是詩人與戀人離別時所寫,飽含了纏綿哀婉又熾熱的愛。“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一句是詩人以象徵的手法寫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愛情追求。

比較神奇的是,以上的詩句或抒發人生感悟,或寄託深厚友誼,卻在流傳過程中成了男女情感專用句。而這句名副其實的愛情詩卻演變成了對老師辛苦工作的歌頌,出現在每一年教師節的賀卡上......

那些年,被用错了地方的诗词……

雖然有些詩句脫離了原意,但按照約定俗成使用,也未必算錯。對詩詞的理解也與一個人的文化水平、生活背景和心境情緒息息相關,言之有理,邏輯清晰,古意新解也值得一試。

不過在碼這篇文章的時候讓小編想起了高考詩歌鑑賞的恐懼,為了儘量不要出錯鬧笑話,還是牆裂建議大家多去揣摩原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心態,與古人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那些年,被用错了地方的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