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鹽:比比基尼更「性感」的時尚是什麼?

馬小鹽:比比基尼更“性感”的時尚是什麼?

臉基尼,一種青島大媽專用的古怪防曬面具,最近躍出國門,在法國時尚界走紅,一時成了中國大媽再次為國爭光的最佳例證。據青島人回憶,2005年左右,這種類似銀行劫匪的面具,首次出現在青島夏日的海灘上。前兩年,因為這種尼龍防曬面具的驚悚效果,一時在網絡上引起轟動,《路透社》《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此後相繼報道。美國《新聞週刊》的母公司The Daily Beast網站,甚至把這身行頭放到了時尚版大加點評,並將之命名為Face-kini,也即我們漢語所言的臉基尼。由此可見,Face-kini一詞由Bikini一詞演變而來。眾所周知,泳裝比基尼,是法國時尚界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製造的一枚衣著原子彈,作為衣物,它因用料之少、暴露之多、塑形之美,而震驚彼時世界。Bikini一詞,便是因其令人深受震撼的感官經驗,而借用美國原子彈研究基地比基尼島的名稱。

但臉基尼顯然與比基尼不同,它粗陋驚悚的樣貌,皆無法與精緻美妙的比基尼相比。但恰恰是臉基尼的粗陋與驚悚,使得它成為引人注目的時尚新元素。給它命名的人,顯然清楚地知道,臉基尼是比基尼的反轉鏡像:比基尼遮蓋的是身體的禁忌區,臉基尼則遮蓋住人體面部的一切特徵;比基尼因遮蓋之少而聞名,臉基尼則因遮蓋過多而知名;比基尼使得人體宛若雕塑更為玲瓏,臉基尼使得人類面部模糊無法區分;比基尼為了滿足人類的性感審美而發明,臉基尼則因防曬防蟲的實用性而使用。由此可知,青島大媽的臉基尼與妙齡女郎的比基尼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只有使用價值,而無審美價值。人類社會的歷史,是與器物相伴的漫長曆史。一件物,一般在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之後,才能大踏步地向審美領域進軍。美,是器物使用功能之後人類所追求的額外價值。譬如早期的衣物,人們只需用它來遮蓋身體維護體表溫度。如今的衣物,不但要滿足這基本的使用功能,還要看上去很美、很時尚,並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才能引起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與惠顧。

馬小鹽:比比基尼更“性感”的時尚是什麼?

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認為時尚是一個消解一切的仙境,一個陶醉於無意義、無理性、無秩序的仙境。這個仙境,吸納一切生活細節與元素,無論美醜。它單單為變化而變化,為新穎而新穎,為時尚而時尚。我們常常看到,在時尚舞臺上,各種稀鬆平常的廉價日用品、時代廢棄物,宛如幽靈一般在T型臺上驚夢迴魂。諸如LV 2007年發佈會的一款酷似中國農民工常常使用的廉價“蛇皮袋”的手提袋,香奈兒2011年時裝會上的一款貌似中藥的小手包等等,皆是諸如此類的事物在T型臺上上演的時尚變形記。如聖羅蘭、香奈兒之類的時尚教主們,一直守護著一個不可道破的秘密:“我”即時尚。這也是品牌誘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品牌能指就像母蜂王一般,讓眾多所指圍繞著它旋轉、繁衍、生生不息。當暴發戶們想以金錢的多寡躋身上流社會時尚圈時,教主們便用品牌產品的新品發佈會來嘲弄暴發戶們,令其對傾慕品牌無所適從。從香奈兒的中藥手包,到LV的編織袋到呼啦圈,皆是一種刻意為之的反諷:“你”即時尚,你的鄉土味便是我們的最新時尚。

青島大媽發明的臉基尼,在法國時尚雜誌的大片中再度顯影,無非在告訴我們以下三點:一,在反諷的同時,因近年中國經濟土豪式崛起,各國際知名品牌,想盡一切辦法,憑藉所謂的“中國元素”,來吸引中國消費者的惠顧。二,正如鮑德里亞所言,時尚這一仙境,有著饕餮神獸一般的貪婪之胃,無論好壞,不分美醜,它皆會貪婪的吞嚥而下,最後轉化為自身之物。三,臉基尼時尚大片,便是時尚這一仙境對青島大媽臉基尼這一粗陋元素最為明顯的篡改與徵收。

馬小鹽:比比基尼更“性感”的時尚是什麼?

就這樣,臉基尼,一個每年夏天閃現在青島海灘的驚悚防曬面具,從氣質平平身材臃腫的中國大媽的臉上,躍至形體曼妙氣質高貴的法國模特之軀,完成了它由驚悚到時尚、由國內到國外、由蟲蛹至蝴蝶的美學蛻變。但所有的時尚,皆是一種稍縱即逝的流行浪花,臉基尼最終也逃離不了這曇花一現的命運。要知道,時尚的魅力,就在於它輕浮的激情、浪蕩的博愛以及時不時違反美學規則(違背常理)而激發出來的對人性的誘惑。對人類而言,違規一直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誘惑,這也是懸疑電影中的變態的殺人兇手,更受觀眾喜愛的原因之一——諸如《沉默的羔羊》中食人肉的漢尼拔、《蜘蛛俠》中藐視法律的小丑——他們在電影裡實現了觀眾在現實中不敢實現的潛在慾望。某些程度而言,後現代社會的時尚,是日常美學的罪犯,它持“時”行兇,以冒犯規則而獲得轉瞬即逝的快感。我想,時尚的舞臺很快就會將臉基尼遺忘,如同遺忘一個午夜牛郎。最終,它只能在每年的夏天,仍舊流連在並不時尚的青島大媽的臉上。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華夏上古神系》為朱大可先生耗費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發現並證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話均起源於非洲,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於非洲、新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於非洲之後,第三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有助於修正人類文化起源的傳統觀點,向西方主流人文闡述體系注入“中國元素”。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徵、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複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可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學術的重大收穫。

馬小鹽:比比基尼更“性感”的時尚是什麼?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搜索微信公眾號iwenhuaxianfeng,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