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20年前的今天,史蒂夫·喬布斯正式向世界宣佈了iMac,這是一臺致力於改善互聯網訪問的新型Mac產品。這不僅重新定義了科技產品的設計和造型,而且還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發展戰略--讓蘋果從小眾電腦製造商打造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科技公司。而更為重要的是,iMac的大膽突破對今後的電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追溯iMac:
在iMac發佈前10個月(1998年的5月公司召開了名為“重回正軌”的里程碑式會議),喬布斯和他的得力部下重新接管了蘋果公司,並砍掉了一系列項目和產品來專注開發兩大簡約系列產品線:1997年推出的白色Power Mac和黑色PowerBook筆記本,兩者都採用了G3處理器。
這兩款產品都針對蘋果現有客戶進行了優化,大多數創意專家都被蘋果的外觀設計尤其是Mac的系統所吸引。
而iMac上,蘋果瞄準了一個更廣闊的個人消費級市場,並提供了更實用、更簡單的上網方式。雖然現在聽起來這很正常,但1998年推出的iMac為蘋果提供了展示核心技術的巨大契機,並憑藉著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審美而獲得了很多人的青睞。在推進消費級戰略下,1999年蘋果推出了iBook筆記本、在2001年推出了iPod音樂播放器,在2007年推出了iPhone,在2010年推出了iPad,在2015年推出了Apple Watch。
更快的G3處理器
為進一步介紹iMac的優勢,喬布斯在產品介紹中首先闡述了目前入門級消費電腦的弊端--運行速度緩慢,使用過時的處理器,而且並非面向互聯網連接而設計,使用舊一代的I/O,包括鍵盤使用PS/2端口,需要手動配置串行和並行端口。喬布斯表示這非常的醜陋、難看。
在推出iMac產品之前,喬布斯概述了應該如何進行改變。首先,蘋果使用了更為先進的233MHz的G3處理器,在相同的時鐘頻率下比英特爾的奔騰II處理器處理速度快2倍,而且在宣傳中還特地將英特爾的芯片用“蝸牛”進行比喻,而蘋果的芯片設置為一個身著西裝跳舞的兔子。
初代iMac在性能上甚至高於一年前蘋果推出的Power Macintosh 9600,當時的售價為3700美元(按照通貨膨脹,約合目前的5700美元)。新款iMac同時也讓PowerPC架構得到了大步前行。
以太網和USB
當時PC還需要外置網卡連接電話線來進行上網,新款iMac內置了相對較快的調制解調器(僅插入電話線就能輕鬆連接到互聯網),最高能夠實現100Mb的網絡連接。這也為後續的教育、家庭和DSL網絡服務興起做準備。
喬布斯指出:“硅谷大約10%的家庭已經準備好接入Cat 5電話線。”而在當時的消費級個人電腦上,很少有廠商提供內置的網絡設備。此外iMac上大膽的使用了英特爾開發的全新端口:Universal Serial Bus,簡稱USB。
通過USB,用戶可以簡單的插入設備中,系統能夠自動識別並進行使用,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自己選擇驅動程序並自行配置所有連接設置。USB不僅可以連接鍵盤、打印機、移動硬盤、掃描儀等等,但能通過這個端口提供多種用途。
iMac的發展
在喬布斯推出iMac之後的20年時間內,蘋果不斷耕耘優化。在四年後,蘋果推出了首款基於LCD材質的iMac G4,採用了獨特的“igloo”設計和複雜的鉸鏈。這款產品讓蘋果完全擺脫了環保問題不斷的CRT屏幕。
2002年蘋果在推出新款macOS X系統的時候,還內置了WiFi、藍牙和千兆網卡,這款高級的類Unix系統使用了諸多來自於NeXT的高級應用開發技術。
2006年蘋果推出了iMac G5,由於英特爾的處理器要比PowerPC更加成熟更具發展空間,所以蘋果選擇了新型英特爾Core處理器。與此同時,在推進Mac產品的同時蘋果開始探索移動領域,當時正在研發iPod設備。
在iMac產品上線十年的時候蘋果推出了iPhone,以更簡約更親民的方式連接到網絡中。目前iMac已經進化成為具備高速Thunderbolt端口的高端桌面設備,具備超清超薄的外觀設計、快速的SSD存儲和更大屏幕,8至18核心的英特爾Xeon處理器。
而且從蘋果的未來產品線中可以看到,蘋果更加註重優秀的設計,高端組件帶來的極速體驗,減少端口複雜程度和雜亂的線纜,簡約的易用性和隨時上手可用的設計將會成為蘋果所有產品內在的DNA。
cnBeta
這個問題本身存在問題,著眼點的格局有點太低了。iMac本身對蘋果的影響,遠不及對整個世界的影響來的巨大。世界上第一款互動式操作系統是蘋果系統,微軟純屬抄襲。互動式桌面操作系統對世界的影響有目共睹,再說一下PC,iMac的深度定製,性能上和設計上都無懈可擊,一體機的設計更是成為一隻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經典,現在眾多其他廠家都有抄襲蘋果的一體機設計,但是他們受限於系統限制,硬件上無法深度定製從而散熱成為他們無法攻克的難題。它作為蘋果的一款產品只是一種實力的體現,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才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