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條孤獨的路,也是一條正常人不會走的路

創業是條孤獨的路,也是一條正常人不會走的路

正常人追求的是舒適生活、不操心、不承擔壓力、自由散漫、輕鬆愉快、遇事可以逃避或是轉移。也許這一輩子碌碌無為,發牢騷發到死,但沒有那麼辛苦,也不需要費腦子。而創業則要挑戰自己的極限,面對許多的未知,更為關鍵的是,還要面對不到5%的成功率。

在這條孤獨的路上,能在心靈上陪伴的,只有自己了,自己給自己做規劃、自己督促自己執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梳理關係、自己理清思路、自己承擔痛苦(幸福則要拿出來與他人共享),甚至是自己勸自己。所以,創業者不一定要有充盈的資源,但一定要有強大的自我,能實現對自我的及時調整。

創業是條孤獨的路,也是一條正常人不會走的路

一、 最大的成本是什麼?

時間!

二、最寶貴的資源是什麼?

創業者個人的名聲,名聲維繫著人脈資源,人脈資源決定了創業項目的推動力度,創業者的公司品牌或是商品品牌,前提是創業者的個人品牌在支撐。

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創業者自己的習慣,習慣就是不假思索的執行,人有一半以上的行為和思想,都是習慣性的。

四、健康?

從常理上來說,健康當然重要。不過,在緊張繁忙的創業階段,健康問題往往是被扔在一邊的。創業者最常見的感覺就是:“沒事,我這個身體挺好,抗得住”。有些時候,生病住院,或是項目遇到重要變故而停滯,也不見得是壞事,可以藉機讓自己好好休整一下。

五、累?

關於累的問題,分成三個層面來看:

1,正常的,創業這麼容易的話,天底下個個都是老闆了;

2,感覺是相對的,感覺到苦累,是原來的舒適度太高了,一直都是緩慢的走路,突然跑步,自然吃不消;

3,越累越難,說明競爭對手也在同樣遇到,別人堅持下去的可能性也許會更小。

六、身邊全是對著幹的人

家人?團隊?創業之後就會發現,壓根都靠不住,身邊全是都與自己對著幹的人,不過這也是正常的,因為在常人看來,創業本身就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

七、遭遇各線全部停頓

創業項目的推進過程中,往往是多條項目線同時在推進,不過經常能遇到所有項目線幾乎全部停滯的情況,被拒絕、被否定、對接人更換、對方沒有回覆、出現變故等等情況,感覺每個路都被堵死了,處處受打擊,貌似剛剛有點上軌道的生意又突然不行了,這買賣是不是要停盤了?別多想,正常的,多線全停的情況很常見,差不多每一兩個月就出現這麼一下。

八、自己的價值

往往都是先被別人利用的,雖然自己心不甘,但這屬於正常情況。畢竟,作為創業者,或是創業之前的打工者,對個人價值的發現、提煉、強化、發揮等方面,缺乏足夠的眼光和能力,也不具備相關的平臺資源,所以往往被別人所發現和利用。當然,創業者也可利用這個機會,進一步提煉和強化個人的價值所在,不要過於計較,反而要感謝別人的發現和推動。

九、最好的時機過去了?

這也是一個創業過程中的常見狀態,在剛進入某個領域之後,發現最好的時機已經過去了,尤其是人少錢多,競爭少,客戶預算充足等美好時機已經過去了,最好做,能賺大錢的時候自己沒趕上。別懊惱,也別急著換行業,創業本身,就是在不可能中找出可能,若是生意這麼好做的話,哪裡還輪到你來分錢。創業初期,所謂的商業機會或是利潤,也許就只是些殘羹剩飯而已,別指望有整塊新鮮的蛋糕等你來切了。

十、主動還是被動

中國人還是比較被動的,自己也怕吃虧,最好是希望別人先主動來對自己。當然了,若是已經功成名就,這樣想也無可厚非,在創業階段,就別這麼想了,得要主動付出,哪怕是不確定回報的主動付出。主動,也許還有點機會,被動,恐怕什麼機會都沒有了。

再有一點,在創業階段,也就別把自己看得那麼金貴了,當你的體力和腦力還沒有價值的時候,就主動對別人付出一些,作為未來的人情回報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