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虧損30億,他用一招扭轉局面,年收80億!

“一切皆有可能”,你還記得當年這句響遍大街小巷的口號嗎?

去年,李寧用實力再次證明了這句口號的生命力。作為中國唯一登上紐約時裝週的品牌,李寧原創的中國風設計刷了全世界的屏。

3年虧損30億,他用一招扭轉局面,年收80億!

3年虧損30億,他用一招扭轉局面,年收80億!

但誰能想到,他曾經差點倒閉退出市場,無緣讓我們見識今天的精彩。

當年巔峰時,李寧具有百億銷售額的業績。但後來由於戰略決策失誤,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30億。這一次讓人煥然一新的改變,不難看出背後勵精圖治的改革,而支撐李寧走上這條艱難改革之路的正是《易經》中“觀卦”的智慧。

激勵一代人的民族品牌

1984年,新中國第一次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李寧一人獲得鞍馬、自由體操和吊環三枚金牌,佔中國代表團金牌總數1/5,成為民族英雄式的人物,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已經功成名就的李寧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路——創業。

退役後的李寧敏銳地察覺到中國正處於全民經商的熱潮,在李經緯的邀請下加入了健力寶,開始負責籌辦運動服裝廠的工作。幾個月後,在健力寶的支持下李寧牌運動服裝公司正式成立,李寧擔當總經理。

但是此時的李寧缺少資金,打不起廣告,想要盈利更無從談起。這時,一個振奮國人的消息傳來,北京將承辦1990年的亞運會。作為國家級運動員的李寧馬上想到,備受矚目的亞運會火炬接力。

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寧作為運動員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寧牌運動服,莊嚴地從藏族姑娘達娃央宗手裡接過了亞運聖火火種。整個亞運聖火的傳遞過程,有2億人直接參與,25億中外觀眾從新聞媒體知道了健力寶和李寧牌。從這一刻開始,李寧牌真正橫空出世了。

誕生於1990年的李寧在國產運動品牌中一直有很強的存在感,2008年的奧運會再次給它做了一次最好的廣告;第二年,總營收達到83.87億元,跑贏了阿迪達斯,坐上國貨運動品牌的第一把交椅,成為名副其實的民族品牌代表。

錯誤判斷,虧損30億

輝煌中總是蘊藏著危機,而到達頂點時,往往也是危機爆發的開始。用觀卦“窺觀,利女貞”形容此時的李寧再適合不過。

自從2004年公司在香港上市後,李寧就把權力下放給了職業經理人,自己逐漸淡出了日常管理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深層問題由小變大,逐漸呈現出來:首先是越來越多的外國運動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對本土品牌構成衝擊,導致李寧服裝的庫存率較高;其次,公司管理效率低下,官僚主義嚴重;第三,也是最關鍵的,是職業經理人在戰略決策上的失誤。

2009年,當時任李寧公司CEO的張志勇宣佈,品牌的未來核心是羽毛球。這個策略被很多評論者質疑,因為羽毛球運動雖然符合李寧對冠軍效應的追求,但與籃球、足球相比,用戶基數小,外延也不夠廣。

2010年6月底,李寧公司換了新標識,管理團隊拋出品牌重塑戰略,即“90後李寧”概念,而當時購買李寧產品的主力軍是“70後”和“80後”群體。對於更換標識的消息,李寧只比普通員工早知道幾小時。“品牌重塑”後來被外界認為是李寧最為失敗的佈局。

戰略失誤導致李寧公司業績迅速下滑。2011年,公司利潤驟跌65%,庫存卻大漲41%,週轉天數也從52天變為73天。2012年下半年,李寧公司虧損20億元,到2014年,總虧損超過30億。

生死關頭,李寧回來執掌大局。那李寧是如何帶領公司扭轉局面而度過危機的?

自我審視,重新走進市場

重新執掌CEO大權的李寧,從2015年開始針對各種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改革。這時公司官僚主義,裙帶關係非常嚴重,李寧的改革觸動了絕大部分人的利益。

但他秉持著觀卦 “觀我生,進退”的原則,仍舊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首先,行政支出砍掉一半,大幅度削減各類管理費用與營銷成本;順應“體育+科技”的商業潮流,推出智能跑鞋,上市一個月銷量就破了10萬雙;拉近了和“90後”的距離,簽下NBA巨星韋德。

諸多嘗試,李寧公司終於扭虧為盈。

3年虧損30億,他用一招扭轉局面,年收80億!

同時,李寧注意到最近幾年中國元素快被外國品牌用濫了,但大部分流於表面,只有形式,缺少內涵,在設計視角上始終帶著西方人對“神秘東方”的獵奇心態。於是,李寧將經典的運動風格與傳統中國文化融合,以“悟道”為主題,傳遞國人“自省、自悟、自創”的精神內涵,在紐約時間2月7日登上紐約國際時裝週。

3年虧損30億,他用一招扭轉局面,年收80億!

3年虧損30億,他用一招扭轉局面,年收80億!

這款靈感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誕生於中國品牌之手的設計,震撼了國外設計界,告訴了他們中國風的正確打開方式。藉著這款設計的影響力,李寧真正打破了困局,2017年營業額為88.74億,逼近其最巔峰。

有人問,一貫“土氣”的李寧,為何突然出現如此高大上的設計?看似玩笑的提問,卻是問出了李寧在這款設計上用的智慧,這正是“觀卦”中“觀其生,君子無咎”。為了讓自己的設計更受年輕人歡迎,這位已經56歲的大叔可以說相當拼命,在微博上“自黑”、“賣萌”,傾聽一線消費者的各種吐槽,不斷參加各種活動,見名人,抓住一切機會為公司和產品宣傳。

3年虧損30億,他用一招扭轉局面,年收80億!

身為運動員的李寧比任何人都相信:“人具有無限潛能”這句話。在新的商業模式衝擊下,如何轉型來更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是當下鞋服業最大的生死命題。諸如達芙妮、美特斯邦威等享譽一個時代的品牌如今也江河日下,它們儘管已經做了許多轉型努力,仍舊不見成效。此時的李寧無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幾千年之久,本身就具有足夠悠長的生命力。李寧從中尋找靈感,為自己破局,不僅是給國外的品牌,也給國內的設計好好上了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