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的中年房奴

這是一個葬花的季節。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黛玉葬花”是紅樓最動人的故事,自古以來花便是女性的象徵,以花喻人,以人喻花,漫天花雨,褪盡了嬌豔的紅豔,消逝了醉人的芳香,誰又不憐惜黛玉的命運呢?

不過,葬花,不是黛玉的專利,而是一個落魄的中年老男人發明的。

葬花的中年房奴

認識他嗎?

對,就是他。唐伯虎。

周星馳的唐伯虎顯然不是落魄中年老男人。但這的確是一個關於落魄中年老男人的故事。

唐伯虎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洩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後遊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

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

24歲,一年之內家裡死五口

歷史上的唐伯虎儘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複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

唐伯虎人生的第一個坎坷是在他24歲時發生的。

唐伯虎出身商人家庭,家境尚且殷實。但這一年,先是父親生病去世,緊接著,母親、妻子、兒子相繼去世。唐伯虎在把這些親人相繼發送之後,已經接近家徒四壁。他只好匆匆把妹妹嫁出去。然而,新婚不久,妹妹自殺身亡。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裡,唐伯虎全家七口死了五口,只剩他和弟弟。

這是唐伯虎人生的第一個重大坎坷。

不過,唐伯虎畢竟才24歲,人生有機會重新再來。

唐伯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什麼是鄉試、會試和解元,大家可以參考金榜題名,題的是哪個榜)。

會試洩題案,中斷仕途夢想

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發生了他人生中遇到的第二個重大坎坷。

“會試洩題案”,一般說法是,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鉅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 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 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後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後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洩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複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徐經入獄後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洩露給唐寅。後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後,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寅出獄後,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

關於這場會試洩題案,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實際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雲:“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無疑問,這一事件對唐寅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此唐寅絕意仕途。歸家後縱酒澆愁,遊歷名山大川, 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35歲當房奴,好景不長

唐寅千里壯遊,歷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後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但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得有錢,錢花光了,只好回家。

返回蘇州,家中非常清貧,妻子大吵大鬧,終於離他而去。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賣文鬻畫為生。

唐寅三十六歲時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閒的家園,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塢原是宋人章莊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裡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建成了桃花塢別墅。雖只幾間茅屋,簷下卻懸著雅緻的室名“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匾額。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春日,園內花開如錦,他邀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此飲酒賦詩,揮毫作畫,盡歡而散。。“日般飲其中,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此時唐寅過得清閒而超脫。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著名的房奴。他花了兩年時間賣畫才把房款付清。

但好景不長,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徵聘到南昌,後發現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迴歸故里,後來寧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漸趨消沉,轉而信佛,自號“六如居士”。

百年強半,借錢度日

從南昌回家後因常年多病,不能經常作畫,加上又不會持家,生活艱難,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徵明倆人借錢度日。其間有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並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兒為兒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樂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健康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告別回家後,從此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淒涼的一生。死後葬在桃花塢北。

至今蘇州仍有桃花塢大街、桃花塢橋弄、唐寅墳巷等。

葬花,一個老男人的心理世界

《唐伯虎全集》之《唐伯虎軼事》卷三:

“唐子畏居桃花庵,軒前庭半畝,多種牡丹花。開時,邀文徵仲、祝枝山賦詩浮白其下,彌潮浹夕,有時大叫痛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細拾,盛以錦囊,葬於藥欄東畔,作落花詩送之。”

喝醉了大哭,然後把落花“細拾,盛以錦囊,葬於藥欄東畔,作落花詩送之”,除了性別年齡身份不同,與黛玉葬花何其相似乃爾。

結合《紅樓夢》中有關唐伯虎的細節,我們可以確知《紅樓夢》作者對唐伯虎的故事極為熟悉。因此,《紅樓夢》中黛玉葬花一節,源自唐伯虎葬花已是定論。

其中所言“落花詩”共三十首,我們看一下,與黛玉的《葬花吟》幾乎如出一轍:

《花下酌酒歌》

今日花開又一枝,

明日來看知是誰?

明年今日花開否,

今日明年誰得知?

微私塾|每天一點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