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爲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一開始,因為賣藥變成了藥神;

後來,因為成了藥神而選擇去賣藥。

內容有劇透

最近一部由現實改編的電影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它在15天的時間裡,收穫了26億的票房的好成績,這部電影叫《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影片始終有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

大家都知道賣假藥是違法的,但是,如果賣假藥能救人呢?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那時,有一群患有慢粒細胞白血病的人,他們必須通過持續服用40,000塊一瓶的藥去維持生命。

這個開銷無論十多年前,還是現在,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個重負。

慢粒細胞白血病,這種病特點是產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最終導致病人出現貧血、感染及器官浸潤等,可以通過藥物慢慢緩解但並不能根治。

一次偶然的機會,主角決定遠赴印度走私假藥回國,以此賺取差價。

走私的藥雖然沒有正規註冊,但成分功效與正品藥都是一樣的。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藥品的成本

很多人不能理解,既然是同樣的成分,為什麼價格會有天壤之別?

藥品一樣,市面正品要賣到40,000塊,而印度的僅需要500塊。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一般來說,醫藥開發都會有正規的流程。醫藥企業在做藥品開發的時候,都要經過科研,以及臨床試驗等多個步驟。

整個過程,可能要花費幾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以及大量人力物力,最終也只有極低的成功率。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至於印度的藥品,他們很可能是直接盜用了別人的配方,省去了中間研究的過程。

所以市面上藥品的定價,並不單是原材料的成本,其中也包含了前期多種實驗所花費的資源。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可以為了人命而違法嗎?

雖然藥品是走私來的,但從某程度上講,它確實幫助到了病人,給無法支付高昂藥費等死、這幫絕望的人打開了一扇窗。

後來主角也順理成章,被病友們稱為“藥神”。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回國後,主角把藥品以5,000的價格出售,比市面上40,000塊便宜了足足8倍。

即使只是原來的1/8,5,000元一瓶對於那個年代的不少人來說,仍然是一筆重負。

如果細心留意,應該不難發現在鈔票中就夾有許多一塊兩塊、硬幣。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後來在各方面的感染下,主角也發生了從為賺錢,到真正為幫助病人的轉變。

他甚至不惜以倒貼的方式,幫助病人們走私買藥。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法大於情

但是國有國法,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沒有註冊的藥物就是“假藥”。

故事到了結尾,主角因售賣假藥而被拘捕。

中途執法者們也曾一度產生動搖,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果打擊假藥商,就等同於斷絕了病人的希望。

不過為了維持社會秩序,執法者也不得不公正執法。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如果非要評定誰對誰錯,那可能誰也說不定,有人說,“雙方只是在做各自認為對的事而已。”

所幸,故事結局是美好的。

後來,相關的藥品被納入了醫保,不少病人也不必再苦於高昂的醫藥費。

從一篇對電影主角原型的採訪中也瞭解到:

現實中的“藥神”因為涉嫌販賣“假藥”,而被取保候審,後來有千名病友簽名向法院求情,所幸,法院也出於人性及各方面考慮,最終“撤回起訴”做出裁定。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一開始,因為賣藥變成了藥神,後來,因為成了藥神而選擇去賣藥,主角也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贖。

電影的名稱叫《我不是藥神》,英文名叫DYING TO SURVICE,意思是,“極度渴望生存下去。”

也許沒有親身經歷過,就不能真正體會

《我不是藥神》“為了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

為了人命而違法,你贊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