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不是药神》谈高价肿瘤药物

最近非常火的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电影故事时间线设置在2002年,徐峥扮演的小人物程勇被一个叫吕受益的男人改变,他想托程勇去印度代购一种叫“格列宁”的药,准确的说是一种高仿药,正品一瓶好几万,仿药一两千就能买到,药效还一样。

从《我不是药神》谈高价肿瘤药物

但「印度格列宁」在中国境内是禁止销售的,药品走私被抓,是要判刑的。走私和贩卖假药,被抓少则五年,重则无期,陆勇勇有贼心,没贼胆。可老爸血管瘤要钱,儿子跟人家走了,处处花钱,这么大的利益诱惑,现实的生活压力摆在面前,陆勇最终选择了在犯罪的边缘赌一把,也替那些慢粒白血病人赌一把,让他们的命能再长点。

陆勇前往印度贩卖药品,将印度格列宁带给给需要救命的白血病人,就这样被一群病友封为了“药神”。而最终,陆勇因为销售“假药”被判五年。有些影迷朋友会问,为什么这个药对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非常不错,患者都愿意买,还是“假药”?那是因为未经我国批准上市的药。

那为什么这些特效药就这么贵呢? 首先从药企的方面来说,每开发一种新药,成本是巨大的,这其中不仅涉及到至少十几亿美金的投资,更重要的是时间成本。一种新药,从理论阶段,构效关系的研究,到合成路线的规划,到制药工艺的开发,再到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的验证,再到剂型的选择,最后把这药做出来,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之后是漫长的临床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开发一种新的药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非常巨大,事实上,除了国际上那屈指可数的那几个历史悠久的巨头药企,几乎没有公司有能力独立开发一种新药。比如:1994年英国阿斯利康(As)发现了一种强有力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易瑞沙)开始,直到2002年在日本上全球首度上市,2003年通过美国FDA快速审批程序进入市场,所耗时长近10年。所以,人家大药企千辛万苦做出来的特效药,要在专利期内把时间成本,研发成本等计算进去,把卖贵点,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需要有足够的利润来开发下一个新药呀!

从《我不是药神》谈高价肿瘤药物

为什么印度的格力宁这么便宜呢?首先,印度的是仿制,俗话说就是盗版的,印度的专利法中,对一些原研药物的企业承认其制作工艺,不承认其化合物。只要需要,就可以生产。因此,印度的药厂,生产仿制药,省掉了专利的许可费,研究药物的科研费以及时间成本等等。纯粹的拿来主义,所以他的药物价格就降下来了。

从《我不是药神》谈高价肿瘤药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