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讓人惋惜的決定,如果做正確了,中國近代就不會那麼屈辱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的富庶不比宋朝差,也是中國繼漢朝唐朝之後的又一個繁榮昌盛的朝代,明朝在經歷洪武之治和永樂盛世之後,迎來了它的巔峰時期,萬國朝宗的盛世,明朝不僅經濟繁榮,軍事實力也非常強,萬曆三大徵,說明了明朝軍隊的作戰能力也非同一般,同時明朝也是最有骨氣的朝代,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是從一個窮屌絲逆襲成為皇帝的,但是他的子孫們,都恪守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即使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在北京城即將被起義軍攻破的時候,沒有像北宋一樣選擇南遷,繼續偏安南方,而是在北京城被攻破後,在煤山自縊身亡

朱元璋最讓人惋惜的決定,如果做正確了,中國近代就不會那麼屈辱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直都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心狠手辣,殘暴不仁,在成為皇帝后幾乎殺光了那些陪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但是他對貪官們零容忍的態度,又讓百姓覺得他是個好皇帝,有人說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是為了給太子朱標的未來鋪平道路,雖然朱元璋對太子朱標寄予厚望,宅心仁厚的太子朱標未來可能會是一位好皇帝,可惜世事難料,最終朱元璋只能白髮人送黑髮人,太子朱標的離世,對於朱元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朱元璋最讓人惋惜的決定,如果做正確了,中國近代就不會那麼屈辱

朱元璋一生做過很多令他後悔的決定,但有一個一定是最讓人感到惋惜的一個決定,古代中國一直是亞洲霸主,亞洲各地的小國只有磕頭的份,中華文化也對亞洲各地的小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很長時間內,日本對中華一直有著無比的崇拜之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開始不滿足於對中華的臣服,雖然元朝曾多次出兵征討日本,但是都由於海嘯的原因無功而返,這就使得日本的囂張氣焰愈加強盛

朱元璋最讓人惋惜的決定,如果做正確了,中國近代就不會那麼屈辱

到了朱元璋登基之後,日本開始挑釁並侵犯中國邊界,朱元璋曾派使者去日本,結果使團中有五人被殺,剩下的人被拘禁了三個月才被才被放回,這使得朱元璋極為憤怒,朱元璋想派水軍把日本消滅掉,但是輔佐自己打下天下的軍師劉伯溫,卻勸朱元璋放下攻打日本的想法,因為經過多年的征戰,百姓都受到了極大的消耗,是時候到了休養生息的時候了,於是朱元璋只好放棄攻打日本的想法,但是日本並沒有因為朱元璋的好意,而收斂囂張的氣焰,反而變本加厲侵擾我國沿海,並向朱元璋下戰書,這就使得朱元璋很生氣了,決意要出兵攻打日本,但這一次又被劉伯溫勸下了,劉伯溫說:“日本國土狹小,資源稀缺,打下它對我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價值,況且當初強盛的元朝也沒有打下日本,所以我們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把握,而且現在民生經濟才是重中之重,同時元朝殘餘的勢力還並沒有剷除乾淨,而且日本是蠻夷之地,就算征服了它,以後也難免會再生叛亂之心”經過劉伯溫的勸導後,朱元璋不僅放棄了出兵攻打日本的想法,而且覺得出兵征討日本確實不是一個好的決定,害怕自己的子孫,因為攻打日本而使國力受損,於是就將日本列為“不徵之國”,並且寫入皇家祖訓告誡後世子孫,這就使得明朝後來即使日本頻繁騷擾中國沿海,也一直採取防守自衛的做法,如果朱元璋沒有將日本列為不徵之國,而是果斷出兵攻打日本,中國近代可能就不會那麼屈辱了吧,如果朱元璋知道日後日本禍亂中國的事情,肯定會十分後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