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俄語翻譯家高莽去世享年91歲

2017年10月6日22時30分,中國著名翻譯家、畫家高莽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高莽先生1926年10月生於哈爾濱,1943年開始進行俄蘇文學翻譯。從事翻譯、繪畫、編輯工作幾十年,高莽先生的筆名多達數十個,以致幾乎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宋毓楠。

中國著名俄語翻譯家高莽去世享年91歲

葉利欽曾為他頒俄羅斯友誼勳章

1949年,最早譯介普希金與高爾基的翻譯家戈寶權去蘇聯出差,途經哈爾濱,順便買了幾份報紙,發現上面刊有9位當地學者翻譯的有關蘇聯文藝問題的文章。他於是把這9個譯者名字抄下來,向當地文藝界領導提出要和他們交流座談。結果等了半天,只來了一個高莽,原來邀請名單上列的全都是高莽的筆名。

高莽最為人稱道的翻譯作品,當屬話劇《保爾·柯察金》。此外,他還翻譯過普希金、萊蒙托夫、托爾斯泰、阿赫瑪託娃、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爾納克等俄蘇文學家的作品。曾獲得俄羅斯友誼勳章、烏克蘭功勳勳章以及普希金獎、高爾基獎、奧斯特洛夫斯基獎等多種獎章。2011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高莽“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高莽用文字將蘇俄文學與中國讀者連接起來。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在任期間,曾親自為他頒發了俄羅斯友誼勳章,俄國作家協會也邀請他成為名譽會員,在近代俄羅斯文學翻譯史上,高莽先生的工作是無法被遺忘的。談到翻譯時,高莽先生曾說,記得有位老師跟我說,“翻譯就像修橋一樣,你就是站在橋下的那個人,如果橋不塌,翻譯就成功了;如果塌了,那就是你的責任。慢慢的,我明白了翻譯的重要性。”

中國著名俄語翻譯家高莽去世享年91歲

高莽繪巴金像

巴金百歲壽誕畫像畫了三個月

高莽先生是文學翻譯家,也是藝術家,他不僅用文字搭建起中俄文學的橋樑,也用畫筆記錄了中俄文學交流史。2006年,高莽先生的《我畫俄羅斯》出版,這本書收錄了高老為蘇俄作家、漢學家或友好人士畫的像,被畫者有名垂青史的,也有今天已默默無聞的,遠至19世紀,近至2006年,堪稱一次文學史大掃描。高老用字畫記錄下了和作家們的交往、還有許多文學史、中俄交往史上難以記載的生動瞬間和珍貴故事。“如果本人與這個勤勞可愛的人的畫像有十分之一的相象,那麼責任在於我們的迷人的天才的小高。”這是1956年,蘇聯作家波列沃依在自己畫像背面的題詞,作家筆下“小高”,就是高莽先生。

說到高老的畫,巴金百歲壽誕那年,他畫了一幅長五米、高兩米的大畫:《巴金和他的老師們》。77歲的老人,趴在狹小居室的地上,畫了快三個月。“他的畫,除了人物造型準確,還特別注重依據作家的文本,傳達其創作歷程和心理特質,這是熱愛和理解文學的人才會有的思路。”高莽先生的朋友這樣說。

高莽先生的很多畫作都放在“老虎洞”裡——這是高莽先生給自己家取得名字。因高莽先生與妻子孫杰都屬虎,所以有了這個名字。夫妻兩人歷經風雨,夫人後來雙目失明,高莽先生日夜侍奉,坐在妻子身邊讀書講故事。

中國著名俄語翻譯家高莽去世享年91歲

高莽為北京青年報復刊寫來賀信

“有大學問而又沒有架子”

很多與高莽先生交往密切的後輩,回憶起高老,都會用可愛、可親來形容他,“有大學問而又沒有架子。”後輩探望高莽先生時,總會看到高莽先生“高高翹起嘴角,露出一個熱情的牙膏廣告式的微笑。”高莽先生與很多晚輩都是忘年交,今年中秋節前,有很多朋友到醫院探望高莽先生。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白俄羅斯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當晚,包括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內,很多記者打電話到高莽先生家,請較早翻譯過阿列克謝耶維奇作品的他談幾句。雖然問題大多相似,但高老仍然一一作答。這位可愛的老先生身上知識分子的氣度,令人難以忘懷。

今年7月,北京青年報復刊36週年,高莽先生寫來賀信,題為“總是有人在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做事”,記錄與北青報的緣分。這句話其實也是高莽先生一生的寫照。

點滴的記憶無法詳述高莽先生的一生。2016年,在高莽先生九十歲這一年,由張期鵬編著的《高莽書影錄》出版,全書分為四大部分更為詳細的記錄了高莽先生在文學上的勤奮、與藝術的交往、和親友之間的故事,挖掘了很多鮮為人知的寶貴資料,簡述了高莽的生平、選收了大家寫高莽的文章以及高莽著述簡目和高莽研究資料簡目。

今晨,北京青年報記者收到轉發自高莽先生女兒的微信:“2017年10月6日晚,22:30分,高莽先生在平靜中離開了我們。他的一生精彩而充實,感謝每一個曾經愛他和陪伴他的人,願他在另一個世界同樣幸福。”高莽先生在另一個世界一定會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