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藏敦煌經卷數位化回歸國圖

海外古籍的數字化迴歸又取得了重要進展。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國家圖書館獲悉,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數字資源已經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網站“中華古籍資源庫”中發佈。該批資源共計5300餘號3.1萬餘拍,讀者可登錄中國國家圖書館網站,在線進行檢索和全文瀏覽。

法國藏敦煌經卷數字化迴歸國圖

《溫泉銘》

法國收藏敦煌文獻具有極高學術價值

自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打開,出土了大量公元4至11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文物五萬餘件。這一震驚世界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及中亞古代歷史地理、經濟政治、民族宗教、文學藝術等提供了數量極其巨大、內容極為豐富的珍貴資料,被譽為“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古代學術的海洋”。由於歷史等原因,它們中的不少流散到了英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地。其中,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敦煌文獻是漢學家伯希和1908年挑走的,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法國藏敦煌經卷數字化迴歸國圖

《沙州都督府圖經》

唐太宗 《溫泉銘》是傳世最早拓本文獻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包括漢文文獻2700餘號、藏文文獻4000餘號。據透露,此次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網站上線的這批數字資源,共計5300餘號3.1萬餘拍,其中既有漢文、藏文文獻,也有梵文、回鶻文、于闐文、粟特文、希伯來文等稀有文種的珍貴文獻,是敦煌學研究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料。以唐太宗《溫泉銘》為例,這是目前傳世的最早拓本文獻,也是我國書法史上第一部行書刻碑的唐代拓本,堪稱舉世無雙。學界認為,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該銘文不僅文辭優美,而且書法藝術上乘,其間蘊含著書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風韻,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文獻價值和文物價值。

這批敦煌經卷數字版的“迴歸”,得益於中法兩國國家圖書館之間的合作。早在2015年,兩家圖書館簽署《中國國家圖書館與法國國家圖書館合作協議》,在文獻數字化、人員交流及培訓、合作出版等領域開展合作。法國國家圖書館向國圖館捐贈該館館藏《圓明園四十景圖》及敦煌寫本的高清數字化版本。

法國藏敦煌經卷數字化迴歸國圖

《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

流失海外《永樂大典》將高清複製出版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一直致力於古籍數字資源的建設和共享發佈工作。截至目前,包括這批敦煌遺書在內,“中華古籍資源庫”資源發佈總量已超過25768部1000餘萬拍。

海外中華古籍的數字化迴歸,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中華古籍善本國際聯合書目系統”著錄了北美圖書館的幾乎全部藏書以及中國圖書館的部分藏書,數據達2萬多條。近幾年來,已將其著錄中約75%的書影進行了數字化掃描;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將所藏4000餘種漢籍,以數字化方式無償提供給中國國家圖書館,由中國國家圖書館負責數據維護和發佈;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古籍特藏由國家圖書館驗收和深加工,自2017年開始,進行哈佛燕京數字資源轉換縮微膠片工作,總數字資源量943種、約93萬餘頁,預計三年內完成所有哈佛燕京資源的查重及拍攝工作。與此同時,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對流失海外的《永樂大典》進行數字化迴歸及高清複製出版,目前已完成的,有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英國國家圖書館、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等機構收藏的《永樂大典》50餘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