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來了

前年12月因空難折戟的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一年後帶著鐵血軍人的不敗鬥志重返國家大劇院,以五場“鐵血再燃”音樂會拉開2018年的巡演序幕,奏響重生戰歌。昨天,歷經涅槃重組的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的藝術家們身著軍裝先期亮相,講述重組的不易、選拔的艱難、傳承的責任,言談中沒有失去同伴的痛楚,因為精神不倒、藝術常青。

俄羅斯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來了

馬克西姆·馬克拉闊夫

期待重返再續前約

國家大劇院和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的友誼與淵源同樣由來已久。早在2009年10月,紅旗歌舞團就曾到訪大劇院,帶來了《卡琳卡》、《紅莓花兒開》等人氣節目,在中國觀眾心中烙下了深刻印記。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朱敬表示:“國人對俄羅斯文化有著深厚情結,在我們父輩年輕時代的必讀書目中,一定會有《靜靜的頓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此次團方帶來的《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其實這次的相約於國家大劇院而言已期待了一年之久。在大劇院2017年新春演出季的排期中,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原本就將與中國觀眾再度重逢,但2016年12月底我們卻痛失了‘親愛的戰友’。在得知歌舞團因空難遭遇重創的消息後,國家大劇院也在第一時間向紅旗歌舞團表達哀悼與慰問,並且莊嚴承諾,在未來的任何時候,只要紅旗歌舞團得到重組,我們都會熱切地期待他們隨時重返國家大劇院的舞臺。而這支堅強的團隊以鋼鐵般的意志,在2017年4月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告知我們將再續前約,繼而與我們確定了今天相聚的這一美好時刻。”

俄羅斯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來了

瓦季姆·阿納涅夫

空難三個月後重組首演 一票難求

從1952年首次訪華算起,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此次已是第10次來華,同時也是2016年空難後的首次。副團長米哈伊勒·馬盧舍夫斯基詳細介紹了紅旗歌舞團的重組歷程和對外巡演的經歷:“2017年1月和2月對紅旗歌舞團來說確實是十分困難的時期,因為2017年4月份我們在莫斯科就進行了重組後的首場演出,之後也開始了在東歐的巡演,因此無論是準備工作還是彩排對我們來說都非常艱難。我們在東歐的巡演從捷克、斯洛伐克開始,10月份我們又收到阿曼、以色列、斯洛文尼亞等多個國家的邀請,基本上每一次開票都會立即售罄。2018年的巡演我們選擇從中國開始,從去年12月份,我們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準備此次在國家大劇院的這五場演出。”

作為俄羅斯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軍旅藝術團隊,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自1928年10月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近90年的漫長歲月,今年10月歌舞團將迎來九十華誕。這支歷經了戰火與劫難的團隊一路走來雖艱辛無比,卻始終保持著昂揚的鬥志。紅旗歌舞團重組之後被新任命為團長兼藝術總監的肯納基·薩切紐克上校表示:“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不僅擁有俄羅斯民族樂器和西洋銅管樂器構成的樂團,還有合唱團以及男女混編的芭蕾舞團。這次我們是以全部編制來京演出,並且連演五場。在此我向中國觀眾承諾,我們會以完美的狀態完成這項重要的演出任務。”

新生力量 接過“紅旗”

曾隨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多次到訪中國、以一曲經典歌曲《卡琳卡》被譽為“卡琳卡先生”的俄羅斯功勳演員、首席男高音歌唱家瓦季姆·阿納涅夫,作為歌舞團最具代表性的“元老級”藝術家,他在談及紅旗歌舞團的團隊精神時說:“紅旗歌舞團是一支部隊藝術團體,這麼多年一直保持著‘傳承’的傳統——即用藝術為祖國服務。在本次演出中我會演唱謝多伊的著名代表作《在陽光照耀的草地上》,也會有一些與愛情主題有關的軍歌,同時包括俄羅斯民歌《貨郎》,以及被稱之為‘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藝術名片’的作品《卡琳卡》。”

而新加入歌舞團不久的男中音歌唱家馬克西姆·馬克拉闊夫則是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在重組之後吸納的“新生力量”。據悉,在紅旗歌舞團招新公告向全俄發出之後,便收到了超過2000份報名表,而馬可拉闊夫則是憑藉著出色的獨唱水平在60多人選1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這位年輕的藝術家表示:“紅旗歌舞團有著嚴格的遴選標準,我參加了極為嚴格和艱難的錄取比賽才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我就是這珍貴的1/60。在團裡,我們所學的曲子都嚴格地按照之前的標準傳承,老一輩的戰友口傳心授,手把手教我們。”

見面會後,男高音歌唱家瓦季姆·阿納涅夫和男中音歌唱家馬克西姆·馬克拉闊夫在兩位器樂演奏家——康斯坦丁·伊格納季耶夫(巴拉萊卡)、亞歷山大·巴嘎得列夫(巴揚琴)的伴奏下,分別表演了兩個精彩唱段——《在陽光照耀的草地上》和《路漫漫》,為當晚的首演“預熱”。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曉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