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我始終認為生死不算一回事,只是事情沒做完,覺得遺憾而已。

照相的時候要適得妙處。雖在剎那之間,性格就不同。能夠注意到性格,那種攝影就更妙了。

文藝永遠不能超然,更不能孤立。它是附著於時代、附著於社會,以及附著於民族性。

把好的保留,不好的不保留,這樣就產生了集錦照相。

我的健康之道就是攝影。

由於對攝影的興趣,我已忘了去注意自己的年齡了。

我喜歡我的工作。工作也就是我的娛樂,從工作中我也得到休息。

有時看到天空的雲朵,迫不急待的想拍下來。你想想看,再換個鏡頭,雲又變樣子了。

——郎靜山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郎靜山故居,位於浙江蘭溪市清浦區都天廟前街27號。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郎靜山,1892年生於江蘇淮安,山生在江蘇準陰27號的“朗公館”,一個封建官僚家庭,浙江蘭溪遊埠鎮裡郎村人。郎靜山運用繪畫技巧與攝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疊,創立“集錦攝影”藝術,在世界攝壇上獨樹一幟。一生酷愛攝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龍攝影界展出。他是以中國繪畫的原理應用到攝影上第一人。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他的父親喜歡收藏書畫、唱戲和照相,使他從小就受到了藝術的薰陶。他的父親叫郎錦棠,早年在清廷任過二河總兵,辛亥革命後又任二河督軍,過著戎馬生涯。但郎錦堂的一生卻酷愛京劇,繪畫與攝影,在滬時曾為京劇票友,喜愛收藏,藏有大量的書畫等藝術品。同時,由於晚清西風東漸,郎錦堂對攝影也有著濃厚的興趣。郎錦堂自己結婚時,還曾照了當時時髦的結婚照。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父親的傳統文化修養和開明的作風,對郎靜山影響很大。郎靜山看著清江浦的風景,聽著當地的戲曲長大,從小他便對中國的山山水水,以及民族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他以後的藝術之路增添了最初的營養和原動力。後來,郎靜山被尊稱為“亞洲攝影之父”,可以說,他的父親郎錦堂正是他攝影人生的引路人。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郎靜山對照相產生興趣,是從家中掛著的這張父母親的結婚照片開始的。這張從小讓他印象深刻的玻璃溼版照片,也是他一生拍攝、收藏的許許多多的照片中,他認為最珍貴、最有保存價值的一張照片。

靜山曾回憶說:“先君愛好書畫,啟發餘藝術甚多。”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1896 母親暇時授其讀唐詩等,並習方塊字。1901 父母正式延師教其讀四書、寫字、習畫等,使他從小就受到了藝術的薰陶。

12歲時,郎靜山進上海南洋中學讀書,在圖畫老師李靖蘭處學會攝影原理、沖洗和曬印技藝,於是和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上海南洋中學圖書館

1911 年,迫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禮教,在上海求學的郎靜山又返回湖北武昌與翁瑞蓮結為秦晉,生有一子三女。因情感等方面的原因,1924年郎靜山與翁瑞蓮離婚,所生育的一子三女,全被郎靜山帶到上海撫養。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1928年,19歲的雷佩芝仰慕郎靜山的才華,開始向他學習攝影和繪畫。在攝影方面,郎靜山幾乎是手把手的教,雷佩芝的習作《夜讀》,就是在他指導下拍攝完成的。郎靜山在上海山東路開設靜山廣告社時,曾與臨近居住的畫家吳湖帆、黃賓虹、張善子、張大千都有交往,尤其是與張大千交往甚密。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兩年後郎靜山與雷佩芝在上海的徐園訂婚,還在時盤照相館拍了訂婚照。同年6月8日,在上海大華飯店,郎靜山與雷佩芝舉行了結婚典禮,時報創辦人狄楚青作了婚禮的證婚人,上海攝影界及親朋好友百餘人參加了婚禮。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郎靜山一生經歷了四段婚姻,但第二段婚姻裡賢妻雷佩芝在生活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體貼照顧,事業上勉勵他克服困難銳意進取,從此,郎靜山再也不用為繁雜的家事分憂,專心致志地嘗試集錦攝影,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藝術成就。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1926年,三十四歲的郎靜山轉任時報,先後進入上海《申報》和《時報》,成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他雖以攝影記者為業,但卻以仿畫攝影作品見長。他借鑑傳統繪畫藝術的“六法”,潛心研習,加以發揮,攝製了許多具有中國水墨畫韻味的風光照片,自成一種超逸、俊秀的風格。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兩年以後,又與黃伯惠先生等人於,時報大樓成立了“華社”,這是中國南方第一個攝影團體。成立“華社”的同年三月,郎靜山也舉辦了第一次作品展覽,首開攝影展的風氣。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又過了兩年,他開始擔任松江女子中學攝影班講師,這很可能是中國學校正式有攝影課程的開始。但他最為人所稱道的當然,還是“集錦攝影法”,這是他在四十七歲那年所創造的。他發明了複雜的“集錦攝影”,並贏得了“影中有畫,畫中有影”的讚譽。所謂集錦就是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拍攝的影像,運用暗房技巧組合在一起。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南北不同的景觀透過組合,就算你沒有到此一遊,先將部分需要的留下來,這同畫畫將事物傳模下來一樣,將不需要的去掉,需要的再移到一張畫面上,放映於一張溴紙上。他借鑑中國傳統水墨繪畫藝術,運用暗房技術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拍攝的影像結合在一起。我們現在知道這種技術叫“PS”,可在當時這叫“集錦攝影”,是創舉!

1928年,郎靜山拍攝了中國的第一張人體攝影作品,郎靜山與一眾攝影好友覓得一位十幾歲的張姓女孩,他們在自己家中進行人體拍攝。郎靜山拍出了一幅最好的人體作品《靜默有憂思》。據說,四天後那位女孩被父親打得遍體鱗傷,為自己勇敢的行為付出了沉重代價。1930年,郎靜山出版《人體攝影集》,它是我國第一本個人人體攝影畫冊。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1930年郎靜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學開設攝影課,開創了我國攝影教育之先河。

30年代初,郎靜山在《集錦照相》一文中寫道:“我要創作心目中的理想境界,集合多數底片,取其好,棄其所惡,加以人意而組合之,使之完璧。”著名畫家張大千評價這位好友的集錦攝影為:“集自然之事物,發胸中之丘壑”。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1949年定居臺灣,從事攝影創作。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郎靜山一共有十五個兒女,卻隨時局磨折,分別落地於海峽兩岸以及海外生根成家。郎毓文是郎靜山的么女,她回憶道:“人要是沒有覺知,就什麼都沒有了。原來父親從來都不教訓我們,是要我們自己察覺所有的事情。他是以我們是否能自覺,來衡量我們是否成長。我後來到溫哥華念藝術管理,父親和母親第一次來看我時,我請了幾個父親的客人,父親才說我會點一桌菜了,是長大了。那種自由和尊重,沒有任何其他的父親可以做到同樣的程度。”

20世紀60年代起,郎靜山轉而創作帶人物風景,模特兒主要為國畫大師張大千。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其將道家裝束的張大千,為集錦山水中主角,創作了《松蔭高士》和《松蔭靜坐》、《飛泉幽澗》等作品。這一些作品,有一些是模仿古代著名畫家之作,如《松蔭高士》和南宋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十分相似。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郎靜山的集錦攝影,仿國畫、重意境、師古法,在形式上模仿傳統國畫,題材和主題意趣,多取自古畫、古詩詞,是中國繪畫風格和攝影技法的統一,既具有個人的藝術風格,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照片象一幅國畫,有題字、落款和印章,影中有畫,畫中有影,使中國國畫藝術與西洋攝影科技溶合一體,使作品表現氣韻生動,意境高超,風格獨特。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多底合成的暗房技術猶如當今的PS將多個圖層符合在一起。郎老的集錦攝影卻並非這麼簡單,他的照片之所以看起來這麼具有畫意,光有技術是不行的,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以及美學理論的支撐。

“我做集錦照片,是希望以最寫實、最傳神的攝影工具,融合我國固有畫理,以一種‘善’意的理念,實用的價值,創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1991年“郎靜山百齡百幅作品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他用畢生的精力捕捉和創造中國山水意蘊的自然美,若你看到他的攝影作品,一定會驚歎地喊出:“這分明是一幅中國畫呀!”因為他的這雙眼睛,就是一隻最精良的鏡頭!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這位跨越了一個世紀的百歲老人,童年及求學在滿清末年,事業和名聲隨民國展開,中年以後在臺灣孤島一待就是四十年。

1995年4月13日下午一時因心肺衰竭病逝於臺大醫院,按中國傳統虛歲算法,享年105歲。他育有子女12人,5男7女,均健在,他已是“六代同堂”,子孫滿堂多達140多口,族中均尊稱其為“高祖”。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郎靜山仙逝後,骨灰火化竟留下大大小小几十顆光彩奪目的舍利子!依通常說法,只有得道高僧圓寂後方有舍利子。可據郎毓秀介紹:父親是個無神論者,只在晚年抄抄佛教經文,並不信佛這是無法破解之謎。或許只能解釋為郎靜山一生與人為善,豁達樂觀。他曾說“我的人生哲學是:無所爭,時時感謝人家對我的好。”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湖山攬勝》是郎靜山先生的得意之作。此攝影是山水集錦巨構,可說是郎大師運用國畫山水構圖方式,巧妙地運用在集錦作品中,從畫面最右邊涼亭老翁遠眺層巒雲霧,到近景奇石叢樹,左邊孤舟,遠處村落及湖邊倒影,這幅美麗國畫山水景像,恰如如同大師一生胸襟開朗,寧靜和世無爭。此一幅大師一生最後遺作及集錦攝影精華的完結篇,甚具歷史和攝影藝術史上雙重意義。

“他就是攝影界的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感嘆說。

影壇文苑友人,讚譽郎靜山一襲長衫瀟灑出塵,飄逸若神仙,步趨似游龍,有古文士風範,公認他“碩德弘功,藝苑仰攀”。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三女兒郎毓賢說:“我小時候看見他在暗房裡用蠟燭,將玻璃底片燻黑,沖洗出來就是白白的和尚的頭。”郎毓秀補充道:“父親那時每晚在破舊的暗房裡工作到凌晨兩點,趁照片漂水的一個多小時,他就帶我們去上海北四川路的幾家電影院看外國片子。”他常說:“攝影就是我的娛樂和休息。由於對攝影的興趣,我已忘了去注意自己的年齡了。”郎靜山百歲高齡時遠赴北海道拍攝仙鶴;1993年他回內地探訪子女,還登上黃山拍照,而他去世前一個月,仍在東奔西走張羅著亞洲攝影藝術協會的籌建工作。郎靜山一生以攝影藝術為志事,手不釋機,70 多年如一日。

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郎靜山

傳承碑,網絡紀念平臺,打造永恆的生命檔案!您可在傳承碑撰寫個人傳記和家族歷史,創建家祠家譜,建立祖宗的傳承碑,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祭祀。請在微信上搜索官方賬號“傳承ROOT”關注我們,開啟您的傳記家譜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