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印象派的繪畫手法運用到攝影作品當中,有哪些印象派的攝影作品可以借鑑?

柳侍墨


印象派興起於十九世紀的法國,代表人物有莫奈、馬奈、梵高、高更、塞尚、雷諾阿、德加等。

印象派攝影作品



1874年,莫奈的《印象·日出》成為印象派的開山之作。

印象派認為,色彩是在光的照射下產生的。在不同的時間環境氣候條件下,由於不同的光的支配而產生不同的色彩,從而引起了繪畫色彩上的重大變革。印象派提倡畫家要走出畫室到戶外寫生,直接描寫自然形態下的物象,追求強烈的個人感受,根據自己眼睛的觀察和感受,來表達色彩的變化。

高更《兩個女人》


作為印象派的一個分支,後印象派繪畫大師梵高、高更、塞尚等更是把印象派理論充分地運用於創作實踐,使印象派發展進入鼎盛時期。

印象派關於色彩關係的理論對後來的繪畫和攝影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印象派以前,很多畫家都是在自己的畫室裡完成作品,而印象派以後,戶外寫生成為畫家的主要活動內容。我國早期的油畫更多地學習借鑑了印象派的表現手法。

印象派攝影作品



照像技術發明以後,更是借鑑了印象派的色彩理論,大量攝影作品都是在戶外自然狀態下拍攝的。


誰憐一燈影


《印象派畫家與印象派攝影》謝謝柳侍墨先生邀請,如何將印象派的繪畫手法用到攝影中去,有那些作品可以借鑑?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印象派,1870年前後,借古典主義學院派稍事修整,和巴黎新貴及商人和及收藏家的審美變化,印象派繪畫象莫奈的《日出》一樣,在法國藝壇冉冉升起起了,誕生了一批引領潮流的畫家,主要有莫奈、馬奈、雷諾阿、德加、恩霍拉斯、畢沙羅、巴齊耶等人。

見圖1、雷諾阿《洗澡的姑娘》


見圖2、恩霍拉斯《側躺的女人》

見圖3、雷諾阿《原野的少女》


見圖4、印象派色彩攝影

見圖8、莫奈《草地上的午歺》


(一)印象派畫家的繪畫手法

印象派畫家對自然的光和色推崇備至,我們知道,色彩是在光的照射下產生的,在不同的時間環境氣候條件下,不同的光的照射反光而產生不同的色彩,從而引起了印象派在繪畫色彩上的重大變革。印象派提倡畫家走進千變萬化的自然,直接描寫自然形態下的物象,追求強烈的個人感受,追求比大自然更豐富的心理色彩,根據自己眼睛的觀察和感受,來表達色彩的變化。

因此,他們在繪畫創作中,都遵循一個理念,那就是:以表達內心情感為目的,忽略細節和造型的刻畫,我們看雷諾阿的《洗澡的姑娘》見圖1 ,整個身材雖然保留古典畫派的色彩和造型,但背景模糊虛幻,除了臉蛋上半部細膩,還有金光閃閃的頭髮,下部及人體輪廓線都是頓化的,印家派約許多人物畫僅僅展現出物象輪廓,他們只捕捉對物象的瞬間心理感受。當然也有細膩用筆的,如圖2恩霍拉斯《側躺你女人》,他用繽紛絢爛的色彩強化人物薄紗服飾,給畫面製造出一種朦朧美和夢境般的感受,色彩之美讓人歎為觀止,臉和胸部的光感強烈地凸顯在畫面上。

(二)攝影中的印象主義流派

現代們攝影中,光和影的色彩運用成為很大的特色,說到攝影師借鑑印錄派風格創作,在當今數碼時代用各種軟件,將照片處理成印象派的攝影作品不勝枚舉。圖中第7張光和影,還有對冷暖交加的色彩,還有光圖虛幻的處理,使近景和遠景的效果都很精彩。圖9是2016世界攝影大獎得獎作品,完全的印象派風格,現在每年的世界四個攝影大獎,包括普利徹大獎,都有四分之一的攝影作品,受到豐富多彩的印象派畫風影響,形成一種印像派的攝影流派。


長江39563631


首先,印象派誕生於19世紀,而19世紀是人類美術史上的重大轉折點,隨著照相機的發明,人們不再單純地去追求畫作的逼真,繼而去尋求一些更深層次的表象。印象派的出現,很大程度是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

(印象派開山之作《草地上的午餐》)

其次,印象派強調的是室外光與影的交織下事物給人的第一印象,所以印象派不但是一個流派,也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在印象派之前,無論是人物畫還是風景畫,歐洲大師作畫都是在室內。古典繪畫理論中認為物體是固態的,色彩也是固定的,所以西方古典油畫裡的人物大多光鮮亮麗,沒有色彩的變化,人物形態也比較刻板。

(比如這幅《清晨之歌》,人物至於樹木茂密的背景中,卻沒有展現光影的反射)

(德拉波《夏日海濱》,同樣是水光,和《日出.印象》對比就會有明顯區別)


而印象派這種觀察世界的方法(人看到的物體不是物體本身,而是反射的光;光可以變化,於是物體的色彩也會跟著變化。)同樣可以應用到攝影當中,即通過一定的手法(如:藉助針孔鏡頭和特殊的柔焦鏡,或者後期的加工等等)使照片達到朦朧模糊的效果。

(如戴維森《蔥田》,運用針孔鏡頭,沒有經過調焦,反而賦予攝影作品一種朦朧的效果,從而營造一種浪漫的風格。)

下面多放幾張圖,供大家參考↓


達利的少女


19世紀60年代——80年代,印象派繪畫風格在法國盛行,誕生了一批引領潮流的畫家,主要有莫奈、馬奈、雷諾阿、德加、恩霍拉斯、畢沙羅、巴齊耶等人。

印象派畫家認為,人的心靈感受要比自然界的色彩豐富許多,如何用豐富色彩表達人的五味雜陳的心理感受,一直是他們探索的重點。

印象派恩霍拉斯作品

因此,他們在繪畫創作中,都遵循一個理念,那就是:以表達內心情感為目的,忽略細節和造型的刻畫,僅僅展現出物象輪廓就可以,捕捉對物象的瞬間心理感受。

同時,用繽紛絢爛的色彩強化這種心理感受,給畫面製造出一種朦朧美和夢境般的感受,讓色彩之美和光感之美強烈地凸顯在畫面上。

印象派攝影

印象派打破了之前以造型為基礎,以畫面和諧為風格的繪畫模式,追求光影和色彩在畫中體現的神奇作用,描繪的對象主要是大自然和人類自身。由於春夏秋冬季節的轉化,以及天氣的陰晴變化和光線的強弱變化,都能給印象派提供廣闊而豐富的素材,因此,印象派自從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了許多人追捧,其影響也很快超出繪畫界。

雷諾阿《洗澡的姑娘

一些自然主義攝影家,如英國的埃默森,從印象派繪畫中得到靈感。他認為,印象派繪畫在畫面中突出色彩作用和光影作用,表現出的如夢如幻的繪畫格調更符合藝術的真實。

於是,他提出了一個理論,他認為,人的眼睛形狀因為是球體,因此,在觀看物象時,肯定存在一個視覺邊界的情況。視覺邊界之內的物象清晰,邊界之外是模糊不清的。

印象派攝影

接著,埃默森更進一步推出理論,為了使攝影的效果達到或接近眼睛實際所觀察到的情況,因此,在攝影中就要表現視覺的自然效果,那就是,攝影照片沒有必要全部達到清晰程度,在一張照片中,僅僅展現一部分清晰,其它部分模糊處理就足夠了。

也就是說,攝影不需要展現焦點。

馬奈《草地上的晚餐》

這個理論成為印象派攝影的宗旨,攝影家都用不同方式證實這個理論的可行性。很快,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誕生了許多印象派攝影大師。除過埃默森外,還有英國攝影家約翰斯頓,法國攝影家德馬奇,奧地利攝影家庫恩。

印象派恩霍拉斯作品

印象派攝影儘管藝術感很強烈,但畢竟畫面模糊,沒有焦點,缺乏空間感和層次感,跟攝影的本質相牴觸,因此,在流行了幾十年後,印象派攝影銷聲匿跡。


鴻鵠迎罡


說到印象派,就不得不說到莫奈,莫奈的油畫擅長光與影的表現。在他的畫中沒有明顯的陰影和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其最大的特色。

在當今數碼時代,用數字技術將照片處理成印象派的攝影作品多之又多。下面的作品是世界各路大師們的作品,非常值得借鑑。

具有宗教感的印象派攝影。

用多重曝光拍攝城市街頭的作品。

經後期製作之後,是不是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利用延時攝影拍攝的照片是不是就像印象派大師的畫作。

畫面的色彩、質地與韻味是不是有印象派的風格。

如果你在攝影方面缺乏靈感,不知道拍什麼好,不妨嘗試用抽象的表現手法來拍攝出印象派攝影作品。


湘水漂漂


我理解的攝影的快捷與便利,就是印象派最初想要達成的目的——抓住一瞬間的光影。

但是攝影卻很難在畫面中表達出類似印象派的那種主觀色彩情緒,如果通過後期p出那種效果,那攝影就已經輸了,輸在他的追隨,永遠只是一個模仿者。

本來就不是相同的兩種藝術手段,沒必要讓他們融合,各自有各自發展脈絡和方向,各自有各自的表現風格和主題。

當然,我們也可以為了某個主題,去營造類似印象派的風格,比如誇大受光部分與陰影部分的冷暖對比,豐富物體受環境色影響的色彩,等等,但我個人認為那不是攝影該乾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