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拍賣內幕,誰是冤大頭

畸形的拍賣

嚴學章/文

在金錢崇拜的時風下,很多標準都在改變,很多底線都在突破,拍賣行業也不例外。

不保真——拍賣行成了假貨的交易平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對拍賣標的真假沒有法律的約束力。拍賣行都有各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所制定的拍賣規則,規則中都有對拍賣“不保真”的條款。這樣一來,拍賣標的真假責任只有競拍人承擔了。做為拍賣行,明明知道是假的,也可堂而皇之地上拍,即使拍了假貨,也不會承擔法律責任和賠償責任,即使打起官司,拍賣行也可免責,這給拍賣行的操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平心而論,如果法律要強制拍賣行必須保真,拍賣行也招架不住。藝術品的真假從來都是霧裡看花,沒有絕對的科學認證。

畸形的拍賣內幕,誰是冤大頭

看走眼——有的鑑定專家成為製假幫兇。

隨著藝術品交易市場的活躍火爆,藝術品鑑定專家成了香餑餑。他們奔走於各拍賣行和藝術品交易場所,撈取鑑定費。在金錢的誘惑下,有的失去道德操守的鑑定家,更與製假者沆瀣一氣,把假貨鑑定為真貨,把劣貨鑑定為好貨。若引起官司,鑑定家也以“看走眼”搪塞了事。是啊,鑑定家是人不是神,再高明的鑑定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況且是失去職業道德的鑑定家,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看走眼。看走眼不是眼的問題,而是職業道德問題。

一條龍——造假行當暗流湧動。

去年,曾有十幾家拍賣公司與製假者聯合制假,引起媒體關注。今年以來,號稱藝術品拍賣價格步入“億元時代”,製假更是甚囂塵上。在全國各地,製假也形成一條龍,有各自的分工,製假手段也日益高科技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製假者、鑑定者、拍賣者串通一氣,形成了利益鏈條,成為當下藝術品市場的一道景觀。

冤大頭——收藏者欲哭無淚。

收藏者在拍賣行競拍到高價假貨,無處告狀,無處伸冤。告拍賣行,拍賣行“不保真”;告鑑定家,鑑定家“看走眼”;告製假者,製假者狡兔三窟。收藏者最後只得自食其果,成了最終的受害者,成了為藝術品製假埋單的冤大頭。

畸形的拍賣內幕,誰是冤大頭

畸形的拍賣內幕,誰是冤大頭

畸形的拍賣內幕,誰是冤大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