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阿里、騰訊,螞蟻金服的投資邏輯到底有何不同?

根據麥肯錫的數據統計,在中國內地的併購市場中,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所佔比比重高達40%到50%。在過去的2017年,有中國投資者牽頭的風險投資的前五筆中,有三筆是有騰訊和阿里巴巴領投的。

相較於阿里、騰訊,螞蟻金服的投資邏輯到底有何不同?

由於業務的邊界寬泛,市場風向的預測越來越難,資本積累的越來越多,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紛紛加入到戰略投資的隊伍中來。除了阿里巴巴、騰訊、京東這些巨頭科技公司,螞蟻金服、今日頭條、美團等後起之秀也組建了自己的戰投部。

相較於阿里、騰訊,螞蟻金服的投資邏輯到底有何不同?

不久前,阿里系的重要分支螞蟻金服完成了140億美元的融資。其估值達到了1641億美元。作為TMT領域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螞蟻金服在2017年累計投資項目超過一百個,投資規模超過了200億人民幣。這個活躍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資特點結合了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各自優點,變成了在戰略目標導向之下,有選擇的投資。

相較於阿里、騰訊,螞蟻金服的投資邏輯到底有何不同?

在2016年之前,螞蟻金服的投資佈局以金融場景為主,而2016年之後,螞蟻金服的核心變成了技術投資。現在它的戰略投資主要圍繞金融和技術兩個核心能力以及對支付和全球化。因為出自阿里巴巴,所以在投資上螞蟻金服與阿里巴巴一樣都是戰略優先,但與阿里不同的是,螞蟻金服對絕對控股沒有太大的慾望。

在投資這一點上,螞蟻與騰訊驚人的相似。在流量和資本兩大核心優勢下,騰訊將自己定位成"最像財務投資人的戰略投資人",在優良的項目前,騰訊利用自己的募資渠道和流量進行投資,但是不謀求控股,只會以小股權進入。

馬化騰說:"騰訊要扮演的是與開放戰略協同的、友好型投資者的角色,未來騰訊的產業基金將擴大到100億元"。比如騰訊以4.5億投資華誼兄弟,除了視頻合作,在團購電影片、針對QQ空間推出華誼衍生品等業務交叉。

相較於阿里、騰訊,螞蟻金服的投資邏輯到底有何不同?

因為阿里和螞蟻都有自己的主營業務,所以他們沒有購買業務的訴求,在投資上,他們只需要考慮符合自己戰略方向的投資。區別去阿里的收購,螞蟻更多的是承擔"連接"的角色,不去深入各個生意的本身。

螞蟻金服在控股比例上一般控制在15%到20%,就是為了既可以讓業務協同可行,還不干擾公司控制權的入股比例。螞蟻金服副總裁紀綱表示,這並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比例,螞蟻不追求控盤。

相較於阿里、騰訊,螞蟻金服的投資邏輯到底有何不同?

在目前螞蟻所投資的企業中,併購和控股的不到5家。一些業務上協同性比較緊密的企業,螞蟻會派駐業務專員進入被投公司的董事會,並且在螞蟻戰投部還設有專門的投後機構。而且,在螞蟻金服投資的項目中如果出現了業務衝突,螞蟻會讓雙方自主商量競合方案,也就是說,它不會優中優選,而是把一批優秀的企業都扶持起來。

螞蟻金服在投資之前,支付寶的支付數據是它判斷是否投資的重要標準。因為支付寶作為一款重要的支付工具,其帶動的流量在向商業場景轉化表現的十分精準。在螞蟻金服的戰投部門,團隊分工十分明確,支付線、財富線、信用線、技術等等之間都有交叉協作,有效的避免了視野出現空檔。

依靠支付工具起家的螞蟻金服,如今通過不斷的自建、收購、合作等形式拓展各類金融和非金融場景,正逐漸走向以技術為支撐的開放性平臺。未來的投資市場,螞蟻金服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