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隴南:監測預警助力應對暴洪災害

中國蘭州網7月22日消息 從被動救災到主動防禦,自然災害頻發地甘肅省隴南市通過及時監測和預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暴洪災害有可能帶來的人員傷亡。

今年7月進入汛期以來,持續多輪特大暴雨洪災突襲隴南,造成房屋倒塌,農作物被淹,基礎設施嚴重受損,全市9縣區全部受災,受災群眾達136.4萬人。所幸,隴南絕大多數鄉鎮無人員傷亡。

隴南是中國四大滑坡、泥石流高發區和十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之一,更是西部地區暴雨洪水災害多發區域。

33歲的耿陽是隴南市武都區琵琶鎮副鎮長。回憶起十天前夜裡突降的特大暴雨,他說自己從來都沒有見過這般場景,“膽戰心驚”。

暴洪來臨前,耿陽和村幹部們已做好了組織村民撤離的準備。

武都區琵琶鎮琵琶街村村民肖秀的家就在河道一側。暴洪發生前幾天,村幹部提前打了招呼:“過幾天可能有暴雨,要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

當暴雨“如期而至”時,肖秀抱起孩子,拿上行李,和家人迅速衝出家門,轉移到安置點。

耿陽說:“村民能從暴雨中成功‘脫險’得益於政府對雨情的及時監測和預警。”

隴南市抗旱防汛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汪會棟介紹,2011年,隴南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指揮系統試運行。該系統對每個監測點的雨量、水位等設置了不同報警閾值,某地雨量若達到閾值就會自動報警,並第一時間將暴雨預警信號和防禦措施等信息反饋到相關部門,為他們提供決策參考。

暴雨突降當天,隴南市抗旱防汛指揮部辦公室通過該系統,不斷向各縣區抗旱防汛指揮部發布通知:“隴南市氣象臺發佈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夜間部分地區有暴雨,可能出現地質災害,注意防範。”

耿陽介紹,進入汛期後,鎮政府已制定了防汛預案,並在今年進行了兩次撤離演練。“但凡遇到緊急情況,災情加劇時,鄉鎮政府可自主決斷是否撤離。”

當晚,隨著河道水位不停上漲,鎮政府幹部隨即通過電話、短信和微信告知村幹部,組織群眾立即撤離。

霎時間,銅鑼和手搖警報器的報警聲以及逐家逐戶的敲門聲傳遍了整個村落。

從收到指令到安全撤離,僅半個小時,琵琶鎮700多人成功“脫險”。

撤離的次日,琵琶鎮高家壩村村民高朝彥看到自家房子後怔住了。三層小樓被劈成兩半,倒塌在裹挾著大量石塊的河道里,傢俱和電器被洶湧的河水捲走。房子旁邊的便民橋也被完全沖斷。他心有餘悸,若不撤離,後果不堪設想。

記者日前走訪隴南市有關部門瞭解到,在這場暴洪中,隴南多個鄉鎮提前將沿江的村民進行了安全轉移。“有效的監測預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員傷亡。”汪會棟說,在系統運行之前,隴南平均每年因暴洪等災害死亡的人數達15人,而運行後,沒有出現過因災害造成的群死群傷事件。

“房子毀了可以重建,但不能沒有人。”耿陽說。

目前,隴南多個受災鄉鎮的幹部以及防汛辦的工作人員正加強防汛工作,24小時值班值守,預警人員隨時待命,巡查河道。同時,帶領村民積極開展互助自救。他們僱來了挖掘機清理河道淤泥,將裝有沙子的編織袋堆起一米多高,加固河堤,將塊石填入鉛絲籠,在河道里形成堅固的石牆,用於防洪,並用木樁撐起已有裂口的路基,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新一輪強降雨天氣。(朱國聖、張文靜、成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