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農業和土地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

完理居士


謝謝邀請。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要費點勁。就好比說馬雲能賺那麼多錢,你為什麼就不能?你要怎樣努力才能和馬雲同樣成功? 我們凡人和馬雲的差距,有些是屬於天賦的,你再努力也沒有辦法。有些需要時間來積累,有些你可以從現在做起。

種田也是一樣。 比如說,美國的玉米單產很高,一般畝產900公斤,比我們要多大約20%到30%。那是不是隻要我們多施肥多澆水就行了呢,顯然不是。下面分別談一談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我們不能做。



1,氣候。美國東西兩面臨海,氣候溼潤降雨量大,這事我們沒有辦法改變。

2,土壤肥力。美國玉米帶土壤肥力高,部分得益於溼潤多雨的氣候條件,部分得益於合理的耕作制度。玉米大豆輪作、秸稈還田都明顯有利於土壤有機質積累和改善土壤結構。耕作制度可以改變,但需要一定條件。例如輪作會造成短期內的收入下降,這有待於土地經營者經濟實力的提升能夠容忍這種損失。秸稈還田需要規模種植,引進大型機械等。

3,除草。美國農民選用抗除草劑的品種,所以可以在玉米出苗之後,向田間直接噴灑除草劑除掉雜草,而不傷害玉米。這一點較為複雜。從技術上,中國的科學家已經掌握了該項技術,但因為民眾擔心抗除草劑品種生產出來的糧食有害健康,(至於為什麼有害至今也沒有人說清楚),管理層還遲遲不能下決心推廣該項技術。可以認為,中國農民在為民眾的擔心買單。

4,收穫。美國農民是在田間直接用機器收穫玉米同時脫粒,這樣做的代價是要選擇早熟品種,而早熟品種產量相對會低些。這等於用一部分產量換收穫用的人工。這一點,這幾年正在積極推進,並已經取得了進展。

5,免耕。美國農民種玉米不起壟,不鏟地,不趟地。中國農民喜歡三鏟三趟。這關鍵是還沒有解決除草的問題。如果按第3條所述中國推廣抗除草劑玉米之後,鏟地趟地就沒有什麼意義了。這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和農民朋友所認可。

6,規模。這是最難解決的問題。美國一個農場主經營上萬畝土地。中國用約20億畝耕地承載約2億農戶的生計,每戶約10畝。既便將經營規模擴大到每戶100畝,也需要有1.8億農戶“農轉非”,這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且100畝也根本算不上“規模”。所以我看將來最有可能的結局是:出現一批規模經營的農業公司,種植幾萬畝地,同時允許大量幾十畝地的家庭農場存在,以承載過剩的勞動力。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