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什麼?

微笑琳----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三大戰役,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又是什麼?

事實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同樣擁有三個轉折點。第一,就是1914年德國軍隊在馬恩河戰役的最終失敗。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是在兩線作戰,必然無法避免在法國方面和俄國方面分兵進行對抗。但是,由於德國最高參謀部在兩大戰線的躊躇使得兵力分配過於平均導致了德國軍隊在哪一戰線下都無法取得優勢,以至於導致了馬恩河戰役的失敗。此次戰役的失利使得德國戰前要實施的右勾拳計劃變成了廢紙,並讓德國軍隊陷入了更被動的戰略局面,可以說,馬恩河戰役的失敗其實就已經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第二個轉折點就是1917年美國的參戰。雖然在之前的馬恩河戰役,德國喪失了戰略上的主動權,但卻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成功地投入了塹壕戰和相持階段。東西線戰場一次次的絞肉機大量的消磨著德國和英法俄的有生力量。到1916年時,英國和法國因為大量兵力的損失甚至已經不能支持對德國的進攻,這意味著,拼死一戰的德國可能會最終將英國和法國拖垮。然而,美國大量生力軍的到來卻改變了西線相持對峙的局勢,為協約國打上一劑強心針,併為協約國後續的反擊創造了機會。

第三個轉折點就是一戰版本“阿登反擊戰”的失敗。1918年,在戰略層面上處於絕望狀態的德國對西線的英法美軍隊發起了反攻。正如二戰時期的阿登戰役一樣,迴光返照的德國軍隊在戰役初期利用突然性對協約國軍隊造成了很大的傷亡。但是,這仍然不能改變大戰略上的協約國優勢。最終,戰爭消耗和人員傷亡使得崩潰的德國發生了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因此結束。


浩漢防務論壇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年至1945年期間,以德國、日本、意大利三國為軸心國的法西斯力量與以同盟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範圍內爆發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場戰爭。戰爭最終以反法西斯國家與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力量贏得世界範圍內的勝利而結束。

  普遍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歐洲戰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太平洋戰場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北非戰場的阿拉曼戰役;這三次戰役扭轉了整個二戰的戰爭局勢。

  斯大林格勒戰役,時間為1942年的6月28日至1943年的2月2日。此次戰役位於二戰歐洲戰場,是德國為了奪取位於蘇聯南部的斯大林格勒而爆發的戰役,此次戰役也是近代史上最為血腥的一場戰役,蘇軍對德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德軍幾乎消滅;但是蘇軍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雙方傷亡大約二百萬人。

  阿拉曼戰役,時間為1942年的10月23日至11月3日,此次戰役位於二戰北非戰場,參戰方是德國意大利聯軍和以英國為首的盟軍。此次戰役以英國為首的盟軍的勝利而結束。同時,此次戰役也徹底地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局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簡稱為瓜島戰役,時間為1942年的8月7日至1943年的2月9日。此次戰役位於二戰太平洋戰場,參戰方為美國和日本。此次戰役以日本的慘敗而告終。至此,日本在戰略上從優勢走向劣勢。


環球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個真正的轉折點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發生在二戰之初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如此重要?我簡單說一下:

1. 敦刻爾克撤退讓英法保留了寶貴的40w陸軍,尤其是英國。如果沒有這40w陸軍,英國面對德國的登陸作戰將完全沒有抵抗能力,英國很有可能會被德國攻陷。這也就意味著躲避在倫敦的戴高樂和自由法國,北歐諸國的國王和英國政府將不復存在,整個西歐文明完全陷落。沒有了英國,美國就更沒有動力介入歐洲戰場。同樣沒有英國,諾曼底登陸可能就根本不可能發生。沒有了英國,北海油田、英國的海外殖民地、歐洲遼闊海域的航行權就都交給了德國,德國就真無敵了。

2.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丘吉爾上臺後做的第一個重大決定。如果你看過《至暗時刻》就知道,丘吉爾作為戰時首相,承受著多麼大的壓力。而英國議會當時也十分糾結是否要和希特勒議和。其實這是絕對不能議和的!希特勒的野心已經如此明顯,就是因為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才讓他一步步走到有可能稱霸西歐的地步。再綏靖下去,英國是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和平的。而丘吉爾正是因為力排眾議,號召敦刻爾克大撤退,才讓他站穩了戰時首相的地位,確定了英國跟希特勒死磕到底的目標,保留了反攻的火種。如果敦刻爾克大撤退不成功,丘吉爾很可能會被趕下臺,那誰勸羅斯福挽救歐洲呢?

3. 敦刻爾克大撤退打破了希特勒閃電戰的戰爭思路。因為德國多煤少油,只能通過閃電戰的方式打快攻,持久戰是耗不起的。而德國一輪閃電戰不僅沒能全殲英法,反而讓他們跑了,瞬間這就從德國擅長的閃電戰轉向了英美擅長的消耗戰,德國在戰略上就已經輸了。而且英國一直在西歐給德國壓力,讓德國進攻蘇聯時不能全兵壓上,拖延了東歐戰場的節奏,沒能趕在嚴冬到來之前攻下莫斯科,為蘇聯反擊留下了空間。

所以敦刻爾克可以說是希特勒今生最大敗筆,也是二戰失敗的第一根導火索。


任e逍遙


轉折點意味著法西斯國家由全面進攻轉為戰略撤退或者戰略防禦,並由此拉開了戰敗的序幕。


公認的轉折點為: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太平洋戰場的中途島海戰,非洲戰場的阿拉曼戰役,中國戰場的武漢保衛戰。

如果比較各個戰場的重要程度,最為重要的,最為關鍵性的當屬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什麼如此看重蘇德戰場,並不是重視歐洲,輕視亞洲,主要是由於德國日本兩國實力差異導致。



歐洲戰場,德國橫掃西歐,佔領了蘇聯以外的幾乎全部歐洲,除了仍舊處於中立狀態的瑞士,實力慘遭削弱,孤懸海外的英國以外,其餘國家要麼成為德國的一部分,要麼成為德國盟友或者僕從國,例如羅馬尼亞,意大利和西班牙。

德國陸軍的實力為世界公認,以當時的情況而言,有能力擋住德國的只有蘇聯,如果蘇聯戰敗,德軍將順著蘇聯南部南下,進攻中東,進而攻佔印度,後果不堪設想。

斯大林格勒戰役發起於1942年6月28日,此時珍珠港事件僅僅過去半年,美國還沒有全方位參與戰爭,戰爭最後的結局走向只能看蘇聯。


斯大林格勒戰役讓德國損失了上百萬軍隊,從此,德國包括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在內的兩大集團軍群全都喪失了進攻能力,而德國的北方集團軍群被牽制在列寧格勒無法自拔,而且隨著蘇聯的戰爭潛力的開發,整體實力強於德國,德國必敗無疑。

如果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取得勝利,按照德國制定的計劃,南方集團軍群將會北上包抄莫斯科,與中央集團軍群聯合進攻莫斯科,德國還有一次機會。


太平洋戰場,日本實力遠遠不如美國,日本之所以能夠橫行太平洋,只是因為美國沒有投入戰爭,日本打不到美國本土,不能佔領美國,那麼美國遲早打敗日本。

二戰勝利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打敗德國,打敗了德國,戰爭走向已經確定了。


綠色落日


轉折點就是攻守雙方異位,二戰時期主要是德國和日本兩個主要法西斯國家作為法西斯戰力支撐點,德軍與日軍重大戰略失敗可以視為二戰的轉折點。1.蘇聯戰場是德軍和蘇軍進行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法西斯德國遭遇的戰略範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2.太平洋戰場是美國和日本進行的中途島大海戰,於1942年6月4日展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環礁的攻擊,還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所以這場仗可說是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德國和日本在以上兩場戰役後,逐漸走上被動防守直至失敗的道路。3.作為中國戰場的戰略轉折點,應該是武漢戰役結束,以毛主席論持久戰,武漢會戰後,日軍軍力大量消耗,在中國的攻勢減弱,日軍陷入中國戰場泥潭,進入戰略僵持階段。所以包括日軍高層在內評價武漢會戰的得失,說戰役上是日軍勝利了,但在戰略上是中國勝利了。


UFO101


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波及範圍極廣,並不是一次兩次戰役就會全面扭轉局勢的。其中關鍵的轉折點發生在一九四二年。同時期的平安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阿拉曼戰役和中途島海戰都被認為是關鍵戰役。其中被公認為戰略性的轉折點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中國山西的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

1942年1月1日,中、蘇、美、英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共同宣言《聯合國家宣言》,中國進入了與美英蘇共同領銜簽字的四大國之列,這標誌著中國在那時就是公認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國之一。1月3日,盟軍為更有效地協調作戰,成立了中國戰區,蔣介石任中國戰區(包括泰越)盟軍最高統帥。此時中日雙方,乃至整個世界都處於戰略相持階段。平安格勒戰役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平安格勒戰役最初源自於日方特種戰專家-山本一木大佐對於我方第八路集團軍指揮系統的斬首行動未果,于歸途突襲了八路軍主力李雲龍部的指揮部,俘虜高級幹部秀芹同志後,逃竄至平安縣城。為了殲滅這股敵人。李雲龍將軍迅速集結部隊,率部包圍平安縣城。日軍原計劃用李雲龍部主力,誘使第八路集團軍前來支援,企圖于山西包圍並消滅中方主力。由於李雲龍部提前包圍平安縣城導致日軍戰略意圖失敗,中方軍隊如丁偉部,楚雲飛部,孔捷部,于山西大範圍內進行了多個方向的圍點打援運動和殲滅戰。雙方傷亡慘烈。鏖戰旬日後,平安城最高指揮官山本一木大佐由於無法理解中方強大的戰鬥意志和犧牲精神,誤信我方被俘的秀芹同志的錯誤情報,被中方發現蹤跡並用最新武器意大利炮炸死,秀芹同志亦壯烈犧牲。平安縣由於群龍無首最終被攻克。此戰中方動員了第八路集團軍,中央集團軍,晉綏集團軍與地方武裝等一切有生力量。日方則出動了數個師團,聯隊,混成旅,守備旅等精銳部隊。最終,日軍方面坂田師團受到重創;山本特工隊最高指揮官山本大佐,皇協軍婁宇洋少將,軍官學校服部直臣少將等多個精英軍官團體被擊斃。此次戰役,給予山西地區的日偽軍重創,造成了華北兵力的空虛,日軍徹底喪失在局部發動大規模戰役的能力,突襲蘇聯遠東計劃破產。



此外,在世界上,平安格勒戰役前,德國啟用“巴巴羅薩”計劃,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法西斯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德軍憑藉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長驅直入,並在明斯克、基輔等地發動鉗形攻勢,大規模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其中基輔戰役中將蘇聯西南方面軍主力包圍。蘇聯軍隊70個師血戰10天,蘇聯紅軍少數突圍,66萬餘人被殲滅,其中有6萬名軍官,包括西南方面軍司令基爾波諾斯上將、參謀長圖皮科夫中將在內的多位高級將領在突圍戰中陣亡。 在平安格勒戰役發生同時,德軍劍指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是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的一個鐵路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擁有一家大型拖拉機廠——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又稱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該工廠是當時蘇聯最大的拖拉機廠,產量佔全蘇的一半,長期以來扮演兵工廠的角色,戰爭時期主要生產坦克)。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廣闊富饒的頓河下游流域、庫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區,是蘇聯糧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產區。佔領斯大林格勒就意味著切斷了蘇聯的資源線。而此時日本關東軍又於東北秘密集結,企圖從遠東地區突襲蘇聯,並與德國會師於高加索地區。德軍攻敵之必救,企圖通過此次戰役,兩面作戰徹底殲滅蘇聯抵抗力量。日軍近百萬最精銳的關東軍就在東北駐紮,隨時可以長驅直入西伯利亞控制住西伯利亞的工業城市(蘇軍的主要裝備供應),切斷蘇軍的後勤保障供應,挺進斯大林格勒,最終和德軍聯手滅亡蘇聯。而“平安格勒戰役”結束之後,斯大林就能斷定日本無法再從中國戰場上抽出力量來對付蘇聯了(平安會戰後,日軍無法真正控制住中國,貿然進軍西伯利亞只會造成孤軍深入,而無後勤補給的狀況),所以抽調了70%的遠東紅軍精銳力量投入到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終以雙方損失200w人的代價結束,德軍第6集團軍群被殲滅,再也無力發動戰略攻勢,直到二戰結束。而日軍也由於兵力的限制,和高級將領的犧牲,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潭,並於太平洋戰場上失利。進而引發了後面的第二戰場開闢,反攻柏林和廣島長崎原子彈轟炸等戰略反攻。 目前關於二戰的轉折點的,主要是認為平安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兩大戰役共同扭轉了二戰的局勢。斯大林格勒戰役殲滅敵方最多的有生力量,而平安格勒戰役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在戰略層面上的徹底扭轉。因此毫無爭議,平安格勒戰役成為了真正的二戰轉折點。

(以上純屬博君一笑,純屬娛樂。對於真正二戰的歷史,還需要從書本和資料中獲得。瞭解那段艱苦歲月,銘記先烈,勿忘國恥。奮發向上,再興華夏!特此向所有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sin-Kingfish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以軸心國集團挑起戰爭為開端,同盟國集團被迫宣戰並逐漸佔據上風為過程,最後使軸心國集團走向敗降為結尾的長達6年的世界戰爭。二戰中的轉折點是指同盟國集團從戰略劣勢轉化為戰略優勢,並從此開始走向勝利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役。

二戰中的轉折點一共有三個,分別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和阿拉曼戰役。這三場不同地點爆發的戰役,在三個不同爆發戰爭的地域都具有相同的特點,那就是同盟國通過這三場戰役的勝利在二戰的三個主要戰場上掌握了戰略主動,並開始了全面的反攻。巧的是,這三場戰役發生在同一時期,共同構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戰爭大轉折的標誌性事件。

斯大林格勒戰役:

該戰役是納粹德國為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斯大林格勒會戰是法西斯德國遭遇的自發動戰爭開始戰略範圍內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從此納粹德國就在蘇德戰場上走向了敗退的道路,直至柏林淪陷。

阿拉曼戰役:

該戰役發生在二戰的北非戰場上,這場戰爭以英國為首的盟軍的勝利而告終。蒙哥馬利率領的英聯邦軍隊徹底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隆美爾,徹底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這場戰役結束了非洲裝甲軍團的攻勢,此場戰役後軸心國於北非戰場轉入戰略撤退運作,直到盟軍登陸北非,軸心國集團全部投降。此外,北非戰場戰事的結束,也吹響了盟軍開始進攻歐洲大陸的號角。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瓜島戰役是同盟國部隊在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至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佔據瓜島,爾後奪取了所羅門群島,最終使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落入美軍手中,美軍由此開始了戰略反攻。


自覺者的孤獨


二戰始於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德國對英法宣戰,二戰徹底爆發。二戰是以中、蘇、美、英為代表的國家進行反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侵略的戰爭,也稱為反法西斯戰爭。

二戰的結束,分為三個時間:第一,1943年,美英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從海上進攻意大利,而意大利國內反對獨裁者的戰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兩者結合,迫使意大利於1943年投降,從而加入反法西斯陣營;1945年5月,隨著蘇聯紅軍攻入柏林,並佔領國會大廈,迫使德國投降,二戰歐洲戰場結束;1945年8月,隨著美國對日投下了兩顆原子彈以及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本迫於壓力於同月15日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及《開羅宣言》,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二戰徹底結束。

二戰中的轉折點分為多個:

  1. 歐洲戰場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此役分為兩個部分:其一,蘇聯防禦,德國進攻。此部分中,德軍擔任主攻的是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所屬的六個軍共25萬兵力、750輛坦克以及第四航空隊的1200架飛機,此後又補充了第四裝甲軍團也加入了戰爭;蘇聯方面是南方方面軍所部的12個師16萬兵力,400多輛坦克。其結果是攻佔了斯大林格勒的80%。其二,是蘇聯全面大反攻,此部分中,蘇聯投入了兩個方面軍共18個師以及新式武器~“喀秋莎”火箭炮對德國的第六集團軍,此次行動中,蘇聯全殲及俘虜了包括保盧斯在內的所有第六集團軍的德國士兵,從而吹響了全線反攻的號角。也是由此開始,德國被迫轉為防禦,蘇聯轉為主攻。
  2. 太平洋戰場~瓜達爾卡納爾登陸戰。很多人都認為是中途島海戰,其實,在中途島海戰後,美日的海軍實力對比還是日本佔優,而且日本此時仍然佔領著東南太平洋上的各個島嶼以及東南亞的大片土地。在瓜島戰役時,起初美軍認為是一場普通的登陸戰,但是隨著日本的不斷增兵,不斷的從給個方向的增援,從而演變成了一場立體化的海空大戰,其最終的結果是美國成功佔領了瓜島,其後佔領所羅門群島,日本的海空軍損失殆盡。緊接著,美國以瓜島為跳板,先後佔領了塞班、關島等重要軍事基地,從而達到了進攻日本本土的先決條件。而在瓜島戰役後,日本已無力迴天。
  3. 東方戰場~長沙會戰。整個長沙會戰始於1939年,結束於1944年。期間共進行了四次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是由岡村寧次率領的日軍第11軍所部的第六師團、第四十四師團等部共10萬兵力進攻長沙,而防禦的則是薛嶽指揮的第九戰區的30萬國軍將士。此役共殲敵2萬餘人;第二次長沙會戰時,日軍第11軍司令換成了阿南惟畿,於1941年9月集中了10萬部隊再一次進攻長沙,而此時防守的則是第九戰區(薛嶽部)以及第六戰區(陳誠部)共50萬,此役殲敵4萬餘人;同年12月初,阿南惟幾第三次進攻長沙~著名的上高會戰,羅卓英所部(第十五集團軍)主打的,是役殲敵2萬餘人;同年12月底,日軍第十一軍再次集結7.5萬兵力進攻長沙,第三次長沙會戰打響。此戰役用的是薛嶽自創的“天爐戰法”,共殲敵5萬餘人;第四次長沙會戰,也稱長衡會戰。此役的最終結果是以日軍佔領長沙而結束。但此時已經是1944年年底……盟軍的攻勢一浪高過一浪,日本已經大勢已去了。長沙會戰最後雖然失敗,但是,它卻拱衛著陪都重慶,而且時間長(1939-1944),也是因為長沙會戰,讓西方認識以及重視了遠在東方主戰場的中國軍隊:1942年初,中、蘇、美、英等26國共同簽署了《聯合宣言》;同年,中國戰區成立;同年,中國組建遠征軍跨國參戰…………
  4. 最後的一擊~美國向日本投下了原子彈。1945年8月,這是個註定不平凡的一個月:8月6日,美國對日本長崎投下了世界上第一顆實戰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9日出兵中國東北;8月9日,美國對日本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8月15日,日本被迫接受《波茨坦公告》及《開羅宣言》,同時宣佈無條件投降。同年9月2日,日本代表與盟軍代表在東京灣停泊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籤署了投降書,二戰徹底結束。

縱橫捭闔2011


平安縣城戰役以及八路軍全殲日軍觀摩團,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

二戰初期德軍在歐洲戰場所向披靡,清理完西歐戰場後悍然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在德軍三路進攻下的蘇聯節節敗退。

同時日軍在諾門坎對蘇作戰,百萬關東軍蓄勢待發。蘇聯面對兩線作戰。經歷過“大清洗”後的蘇聯沒有足夠的軍官指揮作戰,導致西線戰事崩潰,德軍兵臨城下,而蘇軍最強統帥朱可夫卻在西伯利亞預防關東軍的入侵。

就在此時平安縣城戰役重創日軍,加上觀摩團一大批軍官犧牲,讓日軍在對華作戰的軍官層出現短暫真空期。一系列作戰失敗使得日軍大本營改變進攻方向。岡村寧次認為: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關東軍無法北上。於是百萬關東軍秘密南下,但被我國情報組織獲取。

大量關東軍南下緩解了東西伯利亞的壓力,朱可夫率領大批部隊西進,莫斯科城破之際趕到戰場,一句扭轉戰局。隨後德軍一路潰敗。

在關東軍南下之際,日本陸軍在華取得一定戰果。日本海軍卻只是取得東南亞一些小國,為了挽回顏面突襲珍珠港。


黑水河爵士_波隆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同時也是傷亡人數最多的大戰,在法西斯軸心國橫行世界時,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中途島戰役扭轉了戰局。

第一,斯大林格勒戰役。

當時納粹德國在歐洲橫行無忌,除了英國在獨自支撐,已經沒有了對手,而且都是閃電佔領,原本德國和蘇聯是有和平協議的,就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所以當德國浩浩蕩蕩的發動了突然襲擊時,讓蘇聯猝不及防,陷入了苦戰。

後來由於德國在冬季換季時沒有做好準備,所以導致很多機械化部隊沒辦法戰鬥,士兵也無法在低溫環境下作戰,雙方戰爭逐漸穩定下來。莫斯科會戰德國大敗,所以希特勒開始考慮怎麼切斷蘇軍的補給線,而且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希望在美軍還沒有加入歐洲戰場時拿下蘇聯,於是對斯大林格勒這個石油,糧食和煤炭的產地進行了攻擊。



斯大林格勒戰役讓德國失去了東線戰場上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改戰略進攻為戰略防禦,從此一蹶不振。

第二,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在北美洲的美國和亞洲的日本中間,戰略位置不言而喻,是太平洋戰場上重要的軍事基地和樞紐,爆發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母對戰,美軍只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一艘驅逐艦,還有一百多架飛機和三百多士兵,而日本是這個數字的幾倍,航空母艦沉了四艘,一艘巡洋艦,幾百架飛機和飛行員,還有三千名艦員,美軍成功擊退了日本對中途島的攻擊,獲得了太平洋戰場上的主動權,扭轉了太平洋戰場的戰局。



二戰讓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陷入了戰爭,數千年文明毀於一旦,願世界和平沒有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