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孩子學你沉迷手機的樣子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莫讓孩子學你沉迷手機的樣子

孟母培養教育孩子可謂用心良苦,竭盡全力。反觀現在某些家長,非但沒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反而在潛移默化中給了孩子壞的影響。

據《武漢晚報》報道,江漢區萬松園路小學的班主任鄭曉菲表示,不少小學生都在作文中抱怨過父母愛玩手機。她說,班裡有個學生的爸爸,很愛玩手機遊戲。有一次半夜玩遊戲,這位家長還“手滑”把遊戲鏈接發到了鄭曉菲的微信裡。上學期,這個孩子寫了篇作文,叫《家庭趣事》,還專門描寫了爸爸玩手機遊戲的樣子。“他玩得激情四射,對著鍵盤猛烈敲打,對著隊友大喊‘快點去B點解除炸彈’。只見他神情緊張,皺著眉頭,眼睛瞪得老大……”隨後,看到爸爸玩得這麼“嗨”,孩子也拿起手機和爸爸一起“父子同樂”:我從床下掏出我的最愛——手機,眼不離機、手不釋機地進入天堂模式。

另外一篇作文叫《大人的煩惱》,是班裡一個女生寫的,吐槽的是媽媽沉迷手機麻將無法自拔。文中寫到,每當媽媽玩手機麻將贏了的時候,對家人都會和顏悅色,如果輸了,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錯就會“大難臨頭”。

莫讓孩子學你沉迷手機的樣子

曾經有學校在電子屏幕上發佈了一段新編“孟子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刪其微信,卸其QQ,封其微博;收其電腦,奪其手機,摔其iPad;斷其WiFi,剪其網線,使其百無聊賴。其中折射的一個事實,就是有很多學生陷入到手機依賴之中不能自拔,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習了。想想大量的成年人都已經被手機綁架了,孩子被手機誘惑,又有什麼奇怪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沉迷玩手機,但自己卻也是不折不扣的手機迷,這種情況就如同“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不免有些可笑!當孩子說:“爸爸媽媽都在玩手機,我為什麼不可以?”的時候又該如何回答?

莫讓孩子學你沉迷手機的樣子

“要指引,履職責,教有方,辨不良。要陪伴,融親情,廣愛好,重日常……”日前,教育部發布朗朗上口的“防迷網”三字文,以及《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家長教育引導、以身作則、注重陪伴、疏導心理、配合學校,築起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的堅實防線。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家長首先要看看自己玩手機的方式是否合理、使用的內容是否積極,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耳濡目染學會健康使用手機。要培養孩子健康廣泛的興趣愛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增親子之情,理假日之樂,廣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如讀書、下棋、運動、做家務、走親訪友、舉家旅行、參觀博物館、欣賞音樂會等,讓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吸引孩子。

要想孩子不沉迷手機,家長理應先放下手機。如果一直端著手機,你錯過的可能不僅僅是孩子的童年。(楊劍)

來源:人民日報、武漢晚報、南方都市報等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