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曾有800人捐文物,现在为啥没人捐了,除了钱还有什么原因?


现今,古代文物被拍出千万甚至上亿的新闻时有发生,却鲜少听闻个人捐赠文物的事迹了。这是为何?难道仅仅因为钱吗?

故宫作为我国最大的博物馆,曾有800多人捐赠3万余件文物。从它的文物捐献历程,我们就能看出一二。故宫的文物捐赠史上,曾出现三个高潮期。

第一阶段:1949年到十年动荡前。仅1957年一年就有40人捐献。这段时期文物捐赠数量多、品级高,但捐赠者的心态也复杂,他们或为表示对新政权的认可,或为保护文物,或想积极表现而捐献文物。

较为出名的有“捐赠了故宫顶级书画半壁江山”的张伯驹;家中文物堆满三间屋,请6位专家用一月时间挑出1192件精品入驻故宫的章乃器。图:张伯驹夫妇

第二阶段:十年动荡时期。“破四旧”运动让民间收藏受到灭顶之灾,被砸烂、烧毁的不计其数。

紧要关头,有人选择主动销毁文物,以绝后患;有人为保护文物全部捐赠给国家;捐了文物不要证明,匿名寄到故宫的都有。图:王世襄老先生,就曾为保护藏品主动申请抄家,共整合文物一万多件。

还有当年捐赠者朱家溍先生,晚年时曾表明原因,“卖给文物贩子,差不多就流出境外了,另外,那时候也怕招来灾祸”。图:朱家溍三兄弟

第三阶段:十年动荡结束落实政策时期。虽然国家明确表态,但人们仍心有余悸,怕再起事端,因而很多人选择将文物继续留在故宫。也有为保护文物而留在故宫的。

至此,长达70多年的文物捐赠高潮,似乎戛然而止。此后虽也有捐赠者,但从人数、捐赠物品的质量上,都大幅度下降。图:1985年文物捐献者何刚,挖出19件元代珍贵银器全部捐给故宫。

另一方面,近年文物价格飙升,“出自故宫旧藏”也成了天价文物最好背书之一,致使人们不想捐献。故而,时局、社会风气、文物价格都是影响文物捐赠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